播州:声“动”音“响”耀紫薇

“紫薇社区白龙小区移民安置点有个扶贫车间,车间工人都是小区内的居民,以40多岁的妇女同志居多,工资按件计算。我们的志愿服务就是动员小区妇女做个新时代的女性,既要照顾家庭又就近学习技术赚钱养家,努力做到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播南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李维静介绍到。

播州:声“动”音“响”耀紫薇

来到扶贫车间,十余名工人正在缝纫机前忙碌着,有两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在工人中间穿梭,不时弯下腰对轧线进行指导。“我是平正乡团结村搬过来的,才来上了四十几天班,还是新手,在这里除了能学到手艺、赚点钱贴补家用外,还可以带俩个娃儿。旁边就是四点半学校,有专门的老师辅导。我现在一天能挣50多块,这是计件的嘛,想多赚点就早点来多做点,有些熟练的一天能挣100多块呢。”身穿红衣服的雷富珍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开心地说到。

播州:声“动”音“响”耀紫薇

据悉,紫薇社区在距扶贫车间仅一墙之隔的地方设立了一间小型图书馆和四点半课堂,志愿者主要由附近学校教师、假期大学生、社区工作人员组成,为扶贫车间就业的妇女同志解决一定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安心学技术赚钱。“清明节的时候,有老师来给我们上了关于清明节文化和少先队员历史的课,还给我们发了礼品呢。”一名在扶贫车间的孩子听到四点半学校便凑过来聊着。

在车间指点的两名志愿者中有一位大学生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经交谈,她叫王应梅,是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大二的学生,她的妈妈蔡云素50岁了,没有技术一直未工作。社区朱主任到家里多次动员来扶贫车间上班,她便陪着母亲来学习。因为年轻学得比较快,学会后就在车间当起了志愿者。

播州:声“动”音“响”耀紫薇

王应梅口中的朱主任叫朱宗兰,是紫薇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自2017年起,刚20出头的朱宗兰便开始服务小区内搬迁群众,对小区内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了然于心:“这个搬迁安置点的群众来自我区17个镇乡,平正、石板、茅栗的搬迁群众居多。小区内现有劳动力1094人、通过动员已经就业的有866人,因为各种原因未就业的还有228人。上周我们联系了彩妆公司来对年轻点的未就业的女同志进行技能培训,下步我们将继续组织动员小区群众参加常用技能培训,认真为就业群众申办就业补贴。希望通过我们不厌其烦地动员指导,能使小区群众搬进来、稳得住、能致富。‘声动音响’是紫薇社区的一个志愿服务项目名称,我们日常面对群众开展的政策宣讲、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就业动员鼓励、家风培育引导、矛盾纠纷调解、四点半课堂等志愿服务都属于这个项目,目的是通过志愿服务项目运行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强音。”(葛琰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