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反而混不好?扔掉固定型思維,你還能把輝煌延續到職場

相信大家都注意過一個現象:從小學習好,大學上名校,畢業後進入大單位、大企業的那些人,到最後卻往往不是幹得最好的。也許高學歷給了他們穩定的職業,尚可的收入,但很多人卻沒有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缺乏工作的動力;甚至,有些人多年以後還停留在當初的位置,並時時抱怨時運不濟。

相反,一些當年成績一般,沒有考上那麼好的大學的同學,卻令人刮目地逆襲了:他們財富充盈,見識廣博,眼光長遠,不抱怨,不裝逼,對未來充滿信心和激情。

有人說:"工作之後,不看能力,主要看為人處世,看關係。"難道一個人幹不好真的只是因為他不願意巴結領導,家裡缺乏資源嗎?我不認同這樣的說法。我認為一個人能否夠成事的關鍵在於他的思維模式,而當人陷入“固定型思維”中時,他就會被禁錮在過去的單一成就中無法前進,曾經的輝煌反而成了他的陷阱

那麼,什麼是固定型思維?為什麼固定型思維的學霸難以延續當年的優秀,在面對工作挑戰時,會表現得難以適應,無法融入?學霸應該如何破局,在職場中繼續把輝煌延續下去?本文將為你詳解這三個問題。

學霸反而混不好?扔掉固定型思維,你還能把輝煌延續到職場

01

什麼是“固定型思維”,固定型思維的學霸在職場是如何表現的?

“固定型思維”的概念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參見《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她認為,人的思維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固定型思維,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相信人的能力是固定的,一個人要麼聰明,要麼不聰明,失敗就意味著他不聰明,因此,每個人現有的成就是他個人能力和價值的直接反映。於是,固定型思維者會努力避免讓自己看起來很勤奮,同時會盡力掩藏自己的錯誤,儘量讓自己看起來聰明而輕鬆。

而成長型思維則相信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的。即使我與別人在先天的才能、興趣或者性情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我依然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成長和改變。

比如,很多名校生在剛畢業時都躊躇滿志,認為自己的才能已經被過去眾多的榮譽所證明,自己就是優秀的代名詞。然而進入職場後,由於缺乏實操經驗,不適應職場的運營、評價規則等原因,他們往往會有很強的挫敗感;而因為害怕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降低,他們往往會下意識地掩藏自己的失敗,或者拒絕挑戰。

於是,我們常常看到有的名校生“很難搞”,他們在工作中表現得恃才傲物,難以聽從管理,對任務挑三揀四,常常抱怨團隊成員不給力等等。

這一類人,往往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者,固定型思維者想的,不是如何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持續成長,而是如何讓自己看起來聰明、體面

學霸反而混不好?扔掉固定型思維,你還能把輝煌延續到職場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

02

為什麼固定型思維的學霸很難一直優秀,在面對新的工作挑戰時,往往難以適應,無法融入?

在我看來,擁有固定型思維的學霸,因為受到自身思維模式的影響,會犯以下幾個錯誤:

① 無法認識和理解多維度的真實世界,以為學歷和證書可以為自己背書一輩子。

在我們的傳統教育中,只要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上了好大學就可以找個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有了成功的事業。也許這條路二三十年前還能行得通,但隨著市場的進一步自由化,高個人產能成了職業成功的關鍵。進入職場後,過去的一切都不算數了,高學歷、高分英語、各種證書並不能保證你獲得更多的薪資,更高的職位。

這是因為,現實世界的競爭和校園裡的競爭完全不同,校園裡的競爭是單一維度的。本科時代,考試為主;研究生時代,雖然多了一項科研,但其實都是單一任務,只要掌握了學習和考試的底層方法、科研的基本方法,再多花一點功夫,基本可以保證一路順利通關。

而真實世界的挑戰則是多維度的,要在職業中得到發展,除了必要的專業技能,還要考慮職業方向的選擇,個人中長期的發展規劃,對所在行業商業模式的認識,對同事、領導、客戶關係的處理等等。而這些技能,沒有人系統地為你講解,也沒有人為你設計考題,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

在這種情況下,學霸們曾經優勢的項目,大概就只剩下專業技能了。而很多人還固守著“學習好=被賞識”的認知,在進入職場後依然不能認識到變化,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在新的環境、新的挑戰裡依然能夠勝出。

學霸反而混不好?扔掉固定型思維,你還能把輝煌延續到職場

不能正確認識環境的改變,導致了他們用錯誤的方式應對現實——


② 因為過去長期被認可,因此對負面反饋過於敏感,不能用正確的方式應對新的挑戰。

學霸們一路升級打怪來到今天的環境,習慣了沿途的鮮花與掌聲。但如果一個人沒有形成“成長型思維”,那麼他們就容易對工作的反饋信息尤其敏感,將其視為對自己個人的評價,而不是對事件的評價。

他們往往會因為自己工作的負面評價而消極或憤怒。他們害怕承認自己的缺點或錯誤,可能有時候還會主動承認一些無關緊要的毛病,來掩飾真正的缺點;有的人甚至還會認為給自己工作提意見的人居心叵測,是要加害自己,給自己挖坑下套。

另外,固定型思維者還十分看重天賦,他們認為,只有缺乏天賦的人才會努力,於是他們鄙視、嘲笑那些公開努力的人。而對自己,他們會掩蓋努力的過程,因為如果努力卻不能成功,是對自己才華的否定;而且,假如真的失敗了,還可以號稱自己並沒有努力。

在學生時代,自己每天悄悄多上幾小時自習容易實現。但在工作中,開會、出差、見客戶……這些努力往往沒法獨自進行,大家都看在眼裡。這種情況下,用固定型思維思考的人,甚至會為了掩蓋努力,而逐漸真的放棄努力。

學霸反而混不好?扔掉固定型思維,你還能把輝煌延續到職場

③ 他們因為怕輸而害怕挑戰,只想躲在自己的舒適區內,享受單一維度的、自己擅長的競爭。

固定型思維者在內心維持著不可侵犯的自尊,但這種自尊又表現得極不穩定。他們的自尊以外界的評判為依據,缺乏獨立標準。另外,如果看到別人取得成功,他們會覺得這是對自己的打擊,會感到沮喪,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否定。

於是,他們因為害怕失敗而拒絕挑戰,只願意接受自己擅長的任務,動不動就想放棄。最終,他們為了維持自己的聰明形象而營造出“不是幹不了,只是不想幹”的形象,然後一點一點蜷縮到自己的舒適區內,慢慢失去了戰鬥力。

比如,為了找到心理上的舒適,這些人裡,擅長畫圖的就去悶頭畫圖,擅長考試的就去埋頭考證。多年過去,他們依然沒有進化出市場需要的多方面能力,甚至可能脫離了平臺就難以生存。

而那些學習並不那麼好、卻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則相信一切皆可改善,不給自己設限,不用處處顧全面子,反而能在工作中更積極地應對挑戰,更主動地解決問題,哪怕是處理人際關係,他們也會採取更正面的方式。這讓他們更容易在工作中找到價值,更容易掌控自己的人生。

學霸反而混不好?扔掉固定型思維,你還能把輝煌延續到職場

03

如何實現思維轉型,將校園裡的輝煌延續到職場?

學霸們普遍擁有專業過硬,學習能力強的優勢,只要能逐漸拋棄自己的固定型思維,努力向成長型思維轉型,一定可以在職場中延續當年的輝煌。要達到這個目標,有以下幾個建議:


① 接受工作中一切都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相信改變才有意義,相信學習的力量。

從學校到職場,是一個重大的轉變,而職場也不是一次適應就能一勞永逸的,因為工作中將不斷地出現新問題、新挑戰。隨著事情變得越來越難,一個人昨天用來證明自己能力的技能,到了今天可能就不再適用了。因此,我們必須堅定一直成長、永遠迎接改變的決心。

電影《土撥鼠之日》裡,男主角在土撥鼠之日那天到一個小鎮做報道,當夜來了一場暴風雪。之後,他發現每一天都是土撥鼠之日,同樣的一天重複了一遍又一遍。他也因此對小鎮上每個地方每一刻將會發生什麼爛熟於心。一開始,他利用這個優勢去捉弄人,盡情享受優越感,但時間一長,他感到極其無聊和厭倦,並萌生了死去的想法。在自殺不成之後,他開始大量學習,全力幫助別人,他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發生了徹底的改變,此時,他才得以走出死循環,回到正常的人生。

只貪戀過去,沒有成長的生活是毫無價值的,曾經的學霸們也只有主動地追求變化,才能真正找到工作的意義。

而要實現這種成長,除了主觀上的自我認知主動,還要相信學習的力量。研究顯示,人類的大腦皮層是可以鍛鍊的,可以通過慢跑、冥想等方式來鍛鍊大腦內側負責聯想的額葉皮層,讓自己更具創造力和學習力;也可以通過訓練關閉大腦外側負責評價的額葉皮層,讓自己在更放空的狀態下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不熟悉的領域,進一步學習成長。

學霸反而混不好?扔掉固定型思維,你還能把輝煌延續到職場

② 擺脫“鴨子綜合症”的影響,不怕看起來很努力,不怕犯錯,正確對待自尊。

鴨子綜合症指的是表面上看似很沉著、自信滿滿,但是內心拼命想要追趕上週圍入的一種狀態。就像在水中游泳的鴨子,水面之上,鴨子看起來是在輕鬆地游來游去,但在水面之下,則要拼命撲騰。

“鴨子綜合症”是精英群體特別容易表現出的心理現象,其實,接受自己要靠努力才能成事,過程中會犯錯、會失敗的現實,並不妨礙自己依然是優秀的人。

達里歐在《原則》一書中提到,橋水公司有一個“錯誤檔案”,上面記錄了所有員工犯過的錯誤。然而,記錄的目的不是懲罰扣錢,而是鼓勵大家來討論這些錯誤,從這些錯誤中學習。因為公司知道,錯誤一定會犯,如果懲罰錯誤,就會導致大家努力隱藏錯誤,從而失去了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

對於個人來說,也應該把錯誤看成是學習的機會。

要應對這些錯誤,就要

放棄過去那些可笑的自尊。真正的自尊,是相信自己的成長,以內心的標準為依據,是堅定的、高質量的自尊。這樣的自尊,能讓人坦然面對自己的努力和失敗。

學霸反而混不好?扔掉固定型思維,你還能把輝煌延續到職場

③ 按成長型思維做事,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樂趣,不輕言放棄。

科比在18歲高中畢業時,就參加了NBA選秀,以驚人的天賦被湖人隊看中並召入。然而,湖人隊裡還有大明星鯊魚,他身形巨大,技術完美,科比只能為他做替補。短暫的懊惱後,科比接受了自己暫時不如鯊魚的現實,但是他相信自己一定能通過努力超越鯊魚,於是他瘋狂訓練,每天練習2000個跳投、一個夏天增加了7公斤肌肉,狂練背身單打……

“十多年過去了,洛杉磯街道早上4點的黑暗仍然沒有改變,但我卻已經變成了肌肉強健,有體能、有力量,有著很高投籃命中率的運動員。”最終,科比成為了湖人隊的核心,驕傲地說出了這句話。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能夠接受暫時的不足,他們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證明今天的自己有多麼優秀,而是為了明天的自己能更上層樓。

按成長型思維做事,就是要從做事的過程中享受到樂趣,在做事的過程中,要更樂於尋求方法,尋求幫助,堅定信念,不輕易放棄,多次衝擊目標。同時,還要把這種方式傳播出去,和同事、和企業一起成長,這樣,你的隊友和你的平臺也更不容易讓你失望。

學霸反而混不好?扔掉固定型思維,你還能把輝煌延續到職場

④ 用更開放的方式處理人際關係,主動關注他人,相信合作,在互動中發出積極信號。

  • 在與同事、與管理者、與客戶的交往中,帶著更具有建設性的心態,去主動經營,相信一切關係都可以培養和成長。
  • 在社交中,關閉自己內心批評的聲音,告訴自己,社會互動的目的是要收穫正面成果,而不是批評與挑剔。
  • 在工作溝通和非正式的社交活動中,更多地關注別人,更少地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 更多地使用聯結思維,相信合作、相信共贏。在合作中,要刻意抵制自己的固定型思維,不能為了讓自己成為受歡迎的人而一味地討好,也不能信奉權力、位序,或者處處想著競爭。
學霸反而混不好?扔掉固定型思維,你還能把輝煌延續到職場

最後總結一下:

有一部分擁有名校高學歷的人,在多年的職業生涯後卻泯然眾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們的固定型思維造成的。這種思維模式讓他們過於關注自己目前的成就和他人的評價,不敢面對新的挑戰,害怕失敗,然後一點點蜷縮進自己的舒適區,最終失去了戰鬥力。

那怎樣實現思維轉型呢?本文給出了四點建議:①接受工作中一切都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相信改變才有意義,相信學習的力量。②擺脫“鴨子綜合症”的影響,不怕看起來很努力,不怕犯錯,正確對待自尊。③按成長型思維做事,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樂趣,不輕言放棄。④ 用更開放的方式處理人際關係,主動關注他人,相信合作,在互動中發出積極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