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死後,政權竟然落入……(上)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革命黨在南京建立了臨時政府,孫中山被推選為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死後,政權竟然落入……(上)

然而,革命果實卻被袁世凱竊取。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勢力主政中國。袁世凱對內鎮壓國民黨,對外出賣國家主權,孫中山好找武力討袁,“二次革命”發生了。由於國民黨力量渙散,“二次革命”很快失敗。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後,開始了復辟帝制的活動。但遭到了多方勢力和民眾的不滿和聲討,1916年3月22日,稱帝僅僅83天的袁世凱被迫退位,不久之後變病逝了。

袁世凱死後,政權竟然落入……(上)

那麼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為哪幾個派系呢?

袁世凱死後,政權竟然落入……(上)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直、奉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陝等省;直系的馮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及直隸等省;奉系的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佔踞東北三省。另外,山西的晉系軍閥閻錫山,徐州一帶張勳的定武軍,西南的滇系軍閥唐繼堯和桂系軍閥陸榮廷等,都在外國列強操縱下,爾吞我並,爭鬥不已。

一. 直係軍閥

直係軍閥領袖大多出身直隸省,在許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鳴,故稱為“直系”,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出以直隸(今河北)人馮國璋為首領的一派,政治上親英美,代表舊地主。

主要代表人物有馮國璋、曹錕、吳佩孚、齊夑元、孫傳芳等。馮死後,曹錕、吳佩孚繼其首領之位。

二.奉系軍閥

因首領張作霖生在奉天故稱奉系。

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北洋政府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

三.皖系軍閥

以其首領段祺瑞為安徽(簡稱皖)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等。

袁世凱死後最大的受益者便是段祺瑞了,很快北洋政府的段祺瑞成為實際掌權者,而袁世凱的繼任者黎元洪卻是有名無實。兩人爭權奪利,發生“府院之爭”。

袁世凱死後,政權竟然落入……(上)

1917年7月,張勳應黎元洪“調停”之邀,率三千“辮子軍”入京,復辟帝制,激起全國人民的反對。為段祺瑞所鎮壓。黎元洪辭職,馮國璋進京任代理總統,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民國七年(1918年)8月13日,馮國璋通電辭去副總統,於民國八年(1919年)返回河間故里。段祺瑞以“功臣”自居,重任國務總理。段祺瑞掌握政府大權後,繼承袁世凱的衣缽,屈膝賣國,企圖建立皖系軍閥獨裁統治。段祺瑞的獨裁賣國激起資產階級革命派及西南軍閥的反對。1917年8月,孫中山任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隨即討伐段祺瑞的第一次護法戰爭拉開帷幕。在北洋軍的鎮壓下,北伐軍受挫;加之軍政府內部的矛盾,1918年5月孫中山憤而辭職,護法戰爭失敗。護法運動的失敗,再次證明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已瀕臨絕境。

1919年12月馮國璋病逝,直系曹錕、吳佩孚崛起,

為了爭奪北京中央政權,1920年7月發生直皖戰爭,

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和以吳佩孚、曹錕為首的直係軍閥,為爭奪北京政府統治權在京津地區進行的戰爭。當時曹錕為地方軍區負責人,段祺瑞為民國政府“邊防督辦”,從法律上來說,直皖戰爭是一場地方軍人抗拒中央政府的軍事政變。戰爭結果直系和奉系軍閥合作擊敗皖系軍閥,共同取得北京政權,段祺瑞下臺。

直系上臺。1922~1924年先後發生了兩次直奉戰爭,直系失敗後,奉系控制中央政權。不斷的軍閥混戰,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給人民造成深重的災難,北洋軍閥自身的實力也受到削弱。1926年7月 ,在國共兩黨合作倡導下,國民革命軍進行了北伐戰爭,消滅了直係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軍隊,打擊了奉系勢力。1928年國民黨各軍事實力派聯合再次北伐,奉系軍閥張作霖因戰敗退回東北,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至此,北洋軍閥的統治結束。北洋軍的一些餘部被併入國民黨軍隊。

那麼,北洋政府的統治結束後,還有哪些勢力統治著中國呢? 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