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食不見舊食:兼談養生的“法”與“術”

在中醫裡面,養生和治病往往沒有明顯的界限,反正都是調節人體的陰陽,治病有養生之功,養生也有治病之效。但是,很多人一得了大病,就一心想著如何治病了,你跟他談養生,他會說:“來不及了!”根本不感興趣。

新食不見舊食:兼談養生的“法”與“術”

我有一位病人,以前是國家足球隊的教練,快七十歲了,得了結腸癌,不過他很豁達,跟我在一起的時候,並不完全把注意力放在他的疾病上,而是更樂意談一些養生方面的話題。在我所見到的癌症患者中,能有如此好的心態的人真是不多。

這位教練興致勃勃地跟我說起他的祖母,老人家整整活了一百歲,到了一百歲的時候,身體還是很好,只是有一天,忽然覺得有點不舒服,家人打算送她去醫院,於是趕緊找醫療本,醫療本還沒找到呢,老人就安詳地去世了。在座的所有人聽了,都頗有感觸。這不是一個令人悲痛的事情,相反,它會讓人聽了心裡很欣慰。

《黃帝內經》裡說,上古之人,“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裡,不說“死”,而說“去”。去,是很從容的、很主動的。我見過很多活過一百歲的老壽星,它們都說,人到了一百歲的時候,就不怕死了,就像人生的河流一路奔波,流到盡頭,融進大海。大海是水的故鄉,死亡也是人的老家。到了該回老家的時候,回老家是很愜意的事情。

新食不見舊食:兼談養生的“法”與“術”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那麼怕死呢?因為它們還沒有活夠,就像一條河流還沒有流到大海就中途乾涸了,也像一個公司職員還沒有完成手頭工作的時候就到了下班時間,他意猶未盡,捨不得走。總之,活到一百歲,無疾而終,這樣的人生其實很圓滿。

我問這位教練:“您有沒有注意過,你奶奶是如何養生的?”

“奶奶就像一般的老太太那樣,安詳、和藹。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教練說,“唯一不同的是,她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泡一壺濃濃的茶喝下去。過一會兒再去上廁所,然後才吃早餐。我從小就見她這麼做,從不間斷,雷打不動。我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她總是說:‘新食不見舊食。’”。

好一個“新食不見舊食”啊!這就是老人長命百歲的秘訣!我給大家分析說,茶葉是消食的,早上起來的時候,胃裡已經基本上沒有食物了,再用點濃茶涮一涮,就更乾淨了,再解大便,解完大便,腸胃裡可以說基本上空了,這時候再吃早餐,新食物下肚,迎接它們的是乾乾淨淨的腸胃,消化得自然利索。消化好,腸胃乾淨的人,自然能夠長命百歲。

聽我一說,在座的有好幾個人眼睛裡發亮,好像找到長壽秘訣了。其中一個年輕人說:“那好,我從明天起,每天起來也喝一壺濃茶。雷打不動!”他的話把我嚇了一跳。真沒想到,這位聰明絕頂的明星經紀人會對自己的養生大事做出如此武斷的決定。我知道他不是說著玩的,因為從他的眼神裡我看出了決心。

我笑道:“你回去試試吧,保準不到一個星期你就得趴下!”

“為什麼啊?”所有的人都問。

新食不見舊食:兼談養生的“法”與“術”

其實,養生有法有術。這位教練的老奶奶養生之“法”,就是“新食不見舊食”,這個“法”是通過早上喝一壺濃茶清空腸胃這個“術”來實現的。“法”是不變的,而“術”卻必須因人而異。我們要從別人的養生經驗中學“法”而不能學“術”。

早上起來喝一壺濃茶,利用濃茶消食,清除腸胃中殘留的食物和糞便殘渣,只適合年紀比較大、腸胃比較好而且身體能量消耗不大的人,對於一般人來說就不行了:年輕人受了濃茶的刺激會格外興奮,一過這個興奮期就蔫了,上午下午都沒了精神;腸胃不好的人空腹喝濃茶,腸胃馬上就受不了;身體能量消耗大的人早上空腹喝了濃茶,會加大消耗,因為茶葉本身就是去人的脂肪、消耗人的能量的東西。所以,對於這位年輕人來說,要做到“新食不見舊食”,只要晚餐少吃或不吃,每天早上按時排大便,就差不多了,不需要喝濃茶,因為年輕人腸胃更有活力,完全有能力清除各種渣滓。

所以,很多養生經驗,都是因人而異的“養生之術”,它們不一定適合我們自己。我們要找出它們背後的“法”或“道”,再摸索和擬定出屬於自己的養身之術。

想起那位教練的老奶奶,老人家從不說早上喝濃茶有多好,而是反覆強調“新食不見舊食”,不強調“術”而強調“法”,真是一位有智慧的老人!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侵刪。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