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康乾盛世”

盛世,指國家繁榮昌盛、統治集團文治武功到達一定水平的社會現象。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繁榮昌盛的時期,多指某個時代是當時整個歷史發展的當之無愧的最高水平,是集大成者。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中能稱上盛世的也不過漢武盛世、開元盛世、永樂盛世、康乾盛世寥寥幾個而已!其中最被世人所謳病的就是所謂的“康乾盛世”言過其實!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康乾盛世”

陳道明版康熙

康乾盛世起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亂,止於乾隆退位(1796年)做太上皇,持續115年。某些學者作家們頌揚這百年輝煌的康乾盛世,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那麼,歷史真相到底如何? 咱們就從康熙開始,看看真實的康乾盛世。

先來看一下康乾盛世對外戰爭,著名的雅克薩之戰。此戰發生在康熙年間,清政府軍隊戰力最強的時期。這場戰爭 遠沒有大家想象中中的規模巨大和慘烈。清軍投入步騎8000餘人,數倍於沙俄軍,還享受著不錯的裝備,水陸兩軍同時進攻,沙俄投入的兵力也就800多人,還是遠征。彈丄藥和糧食都很有限。 竟然打了大半年才算了事。這種戰鬥根本算不上戰爭,只能算一場武裝衝突!而後公元1689年 中俄所簽訂《尼布楚條約》中更是把西伯利亞的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土地送給俄國,才換來百年的安定。 這就是大家引以為榮的康熙和雅克薩之戰。不知道一部分歷史學家出於什麼原因將其描述成一場中國人民抗擊外國侵略的大戰! 接著來看看康熙的勤奮好學。據史載,康熙一生對西學興趣十足,經常與西方傳教士交流,在地理、數學 、機械方面造詣頗深。但作為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在六十餘年間,清代的科技不但沒有發展,反而連百餘年前明朝都不如, 康熙年間,戴梓發明的能連發28發的連發火槍,是當時最先進的火器,康熙卻以“滿洲夙重騎射,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有馬上槍箭熟習者,勉以優等”為由棄之不用。 乃至於後來左宗棠在西北平叛時,從一處明代炮臺遺址挖掘出開花彈百餘枚,不禁仰天長嘆: “三百年前中華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傳,以至被列強所欺凌。”康熙對科技僅僅是個人興趣,而這種興趣還帶有政治動機,僅僅是想向世人展示 他是一位多麼有能力和智慧的皇帝,滿人並非蠻裔。這就是康熙學習科技的動機。而和康熙同時代的彼得大帝,一樣的好學。 不過,彼得大帝將自己對科技的興趣推廣到全國,使俄國迅速走向強盛。 而康熙卻抱著祖宗的弓馬騎射沾沾自喜!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康乾盛世”

連珠火槍

再來看看文化方面,整個滿清二百餘年能拿出手的也就一部《紅樓夢》,一部《四庫全書》,《紅樓夢》是文化鉅著毋庸置疑,但他是曹雪芹一人所著,算不到官方頭上。再看《四庫全書》,一般來講你看一些古書最後都會有一句:“最差版為四庫版。”說它弊大於利並不在於該書的內容本身,而在於該書的蒐集和編輯所造成的災難,當時滿清下令收集所有的書籍,不得窩藏,收上來之後,按照統治者的意圖,許多書籍尤其是明朝的書籍被銷燬,更多的是被部分刪除和篡改, 乾隆三十八年開《四庫全書》館,全國圖書都要進獻檢查。乾隆三十九年命各省查繳 “詆譭本朝”之書,盡行銷燬。乾隆四十年令四庫館臣對所收書籍“務須詳慎決擇,使群言悉歸雅正”。不僅不利於滿清的文獻被禁燬,連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遼金元的文字都要進行篡改。查繳禁書竟達三千多種,十五萬部還多,焚燬的圖書超過七十萬部。 這是一次集體性的有預謀的文化大毀滅,至今無法知道有多少書籍因為此書的編纂而在中國徹底消失,部分刪改的就更是不計其數,舉個例子,岳飛《滿江紅》裡的名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被改為“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如果不是因《滿江紅》流傳範圍廣,可能我們現在只能讀到篡改版的了,明清之際,黃道周、張煌言、袁繼鹹、錢肅樂、顧炎武、黃宗羲、孫奇逢等人的著作,都成為禁書。歷史學家吳晗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 相較於乾隆,秦始皇焚書又算得了什麼!《四庫全書》名義上是為了綜合古今典籍,實際上是對中華文化的一次徹底的清洗。乾隆統治的六十多年,是中國文化最恐怖最黑暗的年代。現在清廷宮廷戲頗多, 都是讚美和稱頌之詞。每每看到這裡,心裡就泛起悲涼。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康乾盛世”

張鐵林版皇阿瑪

最後看一下民生經濟;乾隆末年時清廷人口超過三億,GDP約佔世界30%,規模上世界第一!但這不代表滿清治下的民生經濟有多好, 明末崇禎年間,中國耕地總數783萬頃。而順治16年,中國耕地總數是549萬頃。 乾隆31年,達到741萬頃,才接近明末。 大致相近的耕地面積要養活比明朝多四倍的人口,並不是滿清的行政能力有多強,而是因為明末清初自國外傳入的番薯,這一種適應能力極強的高產作物使數億國人得以果腹,但也就是餓不死罷了!唐乾盛世不如稱之為“番薯盛世” 明末,傳教士利瑪竇的《中國札記》這樣記載中國:這裡物質生產極大豐富,無所不有, 糖比歐洲白,布比歐洲精美… …人們衣飾華美,風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禮,談吐文雅。 而乾隆時來訪的英國使者馬戛爾尼則說: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 …很多人沒有衣服穿… …軍隊象叫花子一樣破破爛爛。 可見所謂盛世之下的黎民百姓生活有多困苦! 至於康乾盛世,清廷國力居世界第一,則要歸功於中國雄厚的基礎。 以往各朝代,中國的國力都是世界第一,不是到了滿清才第一的。 明朝經濟總量佔世界45%,清廷約佔30%。 這說的還只是量,如果,涉及到質(科技、文化、思想等) 的發展,滿清可以算是在“開倒車”!更不用說滿清統治者們從來沒把自己當做中國人,慈禧最經典的名言更是響徹雲霄了:寧與友邦,不與家奴。 明朝亡國的崇禎帝的最後遺詔則說:勿傷我百姓一人。這就是差距。 這就是康乾盛世的本質。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康乾盛世”

清末農民家庭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康乾盛世”

清末衣不蔽體的貧民

不曉得第一個吹出來“康乾盛世”的人是誰? “據我看到的材料,正式提出本朝是‘盛世’,始作俑者是康熙君臣。”可考據的滿洲統治者自我標榜,是玄燁倡導‘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的政治效應。如康熙六十年的‘聖誕’,滿漢朝臣給玄燁上尊號,列舉了康熙的十二項‘自古所未有’。。”可謂無恥之尤!

最後,我想說的是,一個成熟的具有自覺意識的民族應該是善於反思的民族,而這種民族的反思精神首先就應該體現在知識分子群體和歷史研究者身上。一個缺乏反思精神的人、缺乏反思精神的民族,是沒有資格要求別人、別的民族進行反思的,也不可能給人類歷史貢獻任何新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