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對江南、嶺南的開發,使得江左與嶺南東部的聯繫更加緊密

三國時孫吳對"湘桂走廊"的倚重(二)

二、孫皓時期兩次對嶺南用兵的路線

孫吳時期,孫皓對嶺南有兩次非常重要的軍事活動,而這兩次重要的軍事活動無疑都是倚重湘桂走廊完成的。

第一次發生在建衡元年(269),孫皓"遣監軍虞汜,威南將軍薛珝,蒼梧太守陶璜由荊州,監軍李勖、督軍徐存從建安海道皆就合浦交趾。"後面李勖由於找不到正確道路,殺了導將,帶領部隊回去了。


南北朝時對江南、嶺南的開發,使得江左與嶺南東部的聯繫更加緊密

這事件透漏了兩點很重要的信息,一是當時進攻嶺南,沒有從東路大庾嶺進兵;二是當時主力應當是從荊州出發的陶璜這一路大軍,因為即使在李勖沒有幫助的情況下,陶璜最終也將失地奪回來了。

從第二次對嶺南用兵來看,孫皓本欲從近道東道大庾嶺入嶺南,但是由於道路險阻,估計兵力不足,被郭馬部曲王族給擋在始興。所以還得依靠西道,才能最終將叛亂鎮壓。這裡所指的西道就是西部交通要道"湘桂走廊"。

南北朝時對江南、嶺南的開發,使得江左與嶺南東部的聯繫更加緊密

總的來說,步騭、陶璜都是藉助西部湘桂走廊才完成任務的,孫吳政權本身有很多複雜局面要應對,所以很難有餘力支撐其對大庾嶺古道的開發。即便孫吳對大庾嶺路有所經營,但還是得倚重湘桂走廊,這一點從兩次繞道出兵就可以看出,孫皓時期不同便是,開始利用大庾嶺路進兵嶺南了,所以孫皓必定對大庾嶺路有所開發、修繕。

三、孫吳開發大庾嶺古道的時間

公元269年,孫皓派兵走海路失敗,所以迫切需要開發大庾嶺這條近路,以免延誤戰機,此時孫吳政權意識到修繕大庾嶺古道的重要,便有了10年之後從大庾嶺進兵"討馬"的行動。孫吳從大庾道進軍嶺南,說明這條道路或多或少有過修繕,因為此前該道路被王族封堵,不能大規模運兵,發揮不了大庾嶺的作用。孫吳"討馬"已經拉開了再度開發大庾嶺道的序幕。

南北朝時對江南、嶺南的開發,使得江左與嶺南東部的聯繫更加緊密

從史料來看,步騭進兵嶺南的路線是很清晰的,應該是從靈渠這一"湘桂走廊"通道過去的,反映出孫吳時期對嶺南實施統治倚重的是西部交通路線。孫權時代大庾嶺路沒有利用起來,開發大庾嶺路當在孫皓征討叛亂時期,嶺南多事,才有迫切需要。

南北朝時隨著南方政權對江南、嶺南的開發,經濟的發展,江左與嶺南東部的聯繫更加緊密了,因此庾嶺路有了更多的開發,直到張九齡完成這一歷史重任,大庾嶺路從此變成了南北通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