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為啥鬥不過司馬光?400年後,張居正給出答案

王安石和司馬光,就像玩蹺蹺板的兩個小夥伴,在一升一降中輪換,雖然兩人在同一年去世,而圍繞新法的鬥爭卻仍然沒有結束。在此起彼伏的黨爭中,北宋的國運被帶著節奏,一路顛簸著前行。

在有生之年,王安石並沒有看到新法的徹底實現,而是眼睜睜看著自己苦心經營的新法措施,被保守派司馬光逐條相繼廢除。從這個角度說,王安石確實沒有鬥過司馬光,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王安石為啥鬥不過司馬光?400年後,張居正給出答案

王安石變法,最終目的就是富國強兵,這一點其實歷朝歷代都一樣,稍後再說一下後世變法的佼佼者張居正,不得不服,這位明朝的變法大師,技高一籌,解決了王安石遇到的所有障礙。

早在宋英宗在位期間,宋朝財政已經連年虧空,表面上風光無限,實際窮得叮噹響。軍事上不但受制於遼朝,甚至連臣服小國西夏都不再乖乖聽話了,臉面實在有些掛不住。據《宋史·食貨志下一》記載,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財政虧空達到1572萬。

當時的宋朝,就像一輛旅遊大巴車,究竟走哪條路線,要由掌控方向盤的司機來決定,而這個司機就是皇帝,並且司機也不能確保自己能幹多長時間,下任司機是什麼脾氣都是未知數。

王安石為啥鬥不過司馬光?400年後,張居正給出答案

至於王安石和司馬光,就相當於車上的導遊。導遊可以建議司機調整行進線路。所以,在行進路程中,有時撒丫子一個勁兒往前竄,有時又扭扭捏捏的,不是腰疼就是屁股疼,這輛大巴車出現這個狀態,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

王安石是何等聰明?他當然深知這一點。宋英宗執政時,王安石知道英宗身體不好,擔心變法不能得到持續支持,都沒有出頭,後來宋神宗當了司機,王安石覺著機會終於來了。

變法期間,宋神宗雖然迫於強大壓力,也曾動搖過,但這位皇帝仍然是王安石變法的堅定支持者,精神可嘉,值得表揚。宋神宗主政期間,王安石先後兩次出任宰相,又兩次被罷免,就是神宗動搖的表現。

王安石為啥鬥不過司馬光?400年後,張居正給出答案

王安石的每一次輝煌,都伴隨著司馬光的痛苦。最初,王安石和司馬光各持己見,宋神宗站在了王安石這邊。司馬光感覺受挫,政治抱負變成了政治包袱,作為反對派,當然不能擼起袖子為王安石擂鼓助威,於是藉故編寫《資治通鑑》,不參與改革活動,算是首戰失利。

司馬光仕途的曙光,就是王安石的夕陽西下。他們兩個的忽高忽低,背後折射的是變法遇到阻力後,宋神宗抗壓彈性的變化。可惜的是,如果遊戲規則是三局兩勝,輪到王安石出牌的時候,公元1086年,王安石和司馬光,這兩位選手同時長眠於地下了。

王安石為啥鬥不過司馬光?400年後,張居正給出答案

王安石紀念館

​王安石變法得以維繫的前提,是皇帝強有力的支持。王安石給變法留下了一個前途未卜的結局。後來隨著皇帝的更替,王安石變法也歷經了三個階段。

宋神宗:王安石指定了前進路線後,宋神宗基本上就一腳油門踩下去。

太皇太后高氏(英宗後):宋神宗病逝,哲宗執政,但哲宗才10歲,作為祖母,太皇太后高氏,開始垂簾聽政。但這位老奶奶覺著司馬光說得在理,於是王安石新法相繼被廢。

王安石為啥鬥不過司馬光?400年後,張居正給出答案

宋神宗畫像

有趣的是,保守派內部也出現了分歧,除了帶頭大哥司馬光,程顥、蘇轍、蘇軾等等也是政見不同,一個個爭得面紅耳熱,至於幾大幫派的言論,這裡就不再引用。對於這件事,我始終有個疑問:是北宋的人才太多了呢?還是北宋沒有頂尖人才?

宋哲宗:高老太太在簾子後面坐了8年之後,因病去世。18歲的宋哲宗終於沒有了束縛,開始親政,大力啟用改革派,繼續走宋神宗的路子,蘇轍一派失勢。

王安石變法遇到的問題,除了受制於皇帝的支持,也受制於黨爭。皇帝支持不能穩定持久,導致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得勢,阻礙新法實施;變法政策的具體執行者,即王安石的同僚,出現各自為政的情況,沒有形成堅不可摧的中堅力量。

王安石為啥鬥不過司馬光?400年後,張居正給出答案

明朝首輔張居正影視劇形象

有代表性的人物,蘇轍、蘇軾兄弟,是很有意思的一對兄弟。蘇轍支持變法,卻不認同王安石的主張:先興利,後除弊。蘇轍認為主要是除弊,興利就沒必要了。蘇轍覺著只要不再繼續亂花錢,堵住亂花錢的漏洞,就完事大吉。因此變法力量進一步削弱。

400多年後,明朝的張居正,用了10年時間推行新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羅漸升認為,張居正獲得成功,是因為他解決了王安石遇到的這兩個棘手的問題。

首先,張居正面對的是孤兒寡母,萬曆皇帝年幼,同樣是10歲登基,李太后礙於明太祖朱元璋的祖訓:後宮不能幹政,即便是有操縱的想法,終究不敢坐在簾子後面。

王安石為啥鬥不過司馬光?400年後,張居正給出答案

明朝李太后影視劇形象

並且,張居正是皇帝教育班底的負責人,因常年相處,李太后和萬曆皇帝都對張居正很尊重。相當於長時間放手讓張居正去主政,能夠保持政策的持續性,張居正成了實際的當家人,從頂層支持來說,具備極佳的條件,直到張居正病逝。

其次,張居正改革的第一條是什麼呢?吏治改革。通過吏治調整,那些對新法持反對意見的當權者,統統被踢出局外,為新法的順利實施掃清了障礙。同時,整治邊防,啟用了戚繼光等名將,營造了踏踏實實變法的內部環境。

張居正變法的措施很多,上述兩方面最為關鍵。至於其它的細則條款,細細考究,不過是將前人的提法加以改進實施而已,比如經常提到的一條鞭法,連海瑞都不是原創,更何況張居正了。

王安石為啥鬥不過司馬光?400年後,張居正給出答案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依靠“三不足”指導思想,給自己和別人打氣。事實證明,推行新法,僅僅有強烈變法的氣概,顯然是不夠的,提前清除可能遇到的阻力,對於新法成功,才是至關重要的。

王安石在變革中深深感到勢單力孤,反對派力量越來越強大,更加力不從心。即便是歷史上沒有司馬光,也會出現司馬缸,結果大同小異,原因就是王安石沒有像張居正那樣做好前期工作。

文\羅漸升 圖\源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喜歡,請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