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保健品|勿轻信,勿贪小便宜,小心有骗局

保健品也就是保健食品,它的定义是“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保健品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尤其是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身体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于是希望通过保健品来调理自己的身体,在这部分人群中,老年人占据了一大部分。

购买保健品|勿轻信,勿贪小便宜,小心有骗局

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而其中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

我们都多多少少听过,或身边有人经历过这种事:一群老年人或中年人聚在一起去“听课”,听什么课?健康讲座、饮食需知、专门针对老年人讲心脑血管的等等一系列的课,乍一听觉着没什么问题,可“听课”不过是个幌子,让你花钱才是真。每堂课讲着讲着一定会扯到他们的一样产品,对这好、对那好、反正对哪都好,买就是了。几个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举着产品,颇费口舌地介绍,在“课堂”里走来走去,阿姨长阿姨短的叫着,一个个小嘴跟抹了蜜似的,就差给你捏肩捶背再跪地上认个干爹干妈了,若见你还没有掏出钱包的想法,便故作痛心说,算了,叔叔阿姨,今天给你们一个优惠,给你们成本价,我们也不赚钱了,就当晚辈孝敬给长辈了,而且!买后还有礼品券,下次仍然可以用……这下好了,优惠一给,甜言蜜语一哄,于是钱包一掏,东西一拿,电话一留,很是满意,下次再来。

购买保健品|勿轻信,勿贪小便宜,小心有骗局

推销吸引了很多人

也许大家会觉着我描述的很夸张,但其实,现实中比这夸张的比比皆是,我的外公外婆也确确实实经历过这种事,掉进了一个骗局。

最开始,外公外婆是跟着院里其他老人去听了一次课,这次课也确实没让买什么,甚至还送了很多东西,什么茶呀,饼干呀,俩老人觉着这还挺好,免费听了保健知识还送了点吃的,于是留了电话,从那时便开始频繁地去,家里的东西越堆越多,手里的钱越给越少,后来有一次,两人花了5000块钱,说是满5000送2000块钱的券,可以兑换东西,但去用的时候,里面的人又说得再加钱才能用这个券,这下,外公外婆意识到不对劲了,想把没拆封的5000元的东西退掉,结果人家说要退不能只退这个,还得有之前发的各种东西,可那些送的东西都已经该吃的吃,该用的用了,自然没有办法去退了。好在,两个老人经过这事后再也不去“听课”了,只能当是花钱买教训了。

购买保健品|勿轻信,勿贪小便宜,小心有骗局

保健品虽具有保健功能,但不是药品,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只能辅助治疗,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而且因人而异。

我们买保健品的初衷肯定都是好的,希望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但不可过分相信、过分依赖它,若不科学地吃非但不能起到保健作用,还会损害身体。况且很多保健品实际上并不具备广告中所说的功效,使用后甚至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不要轻信传言,不要贪图小便宜,要警惕这几种骗局:1、“专家”义诊免费讲座。小区、公园往往是他们的聚集地,通过免费义诊夸大人们的健康隐患,以此推销产品。2、夸大疗效。保健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所以不会出现成功率、有效率等词语,若购买保健品时有这些词语或是过度宣传,切勿相信。3、免费旅游、赠送体检。这些都是诱导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手段,要多加注意。4、热情“陪聊”,以此增进感情。

有每天打电话询问身体情况的,也有每天上门送关心的,目的都是推销产品。5、不买没关系,仍有东西相送。这种就像是一步步设圈套,用免费的东西吸引群众,最后可能不知不觉就掉到陷阱里了。

购买保健品|勿轻信,勿贪小便宜,小心有骗局

购买保健品|勿轻信,勿贪小便宜,小心有骗局

农村集市现产品推销

其实骗局远远不止这些,保健市场发展迅速,但保健品生产商鱼龙混杂,不乏资质不高甚至没有资质的生产商,有很多不法商人借此设计骗局,骗取钱财。我们购买保健品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注意看标志、包装标识,注意产品的禁忌,不要以价格高低衡量保健品的功效,最后,正确对待宣传,勿轻信、勿贪小便宜。家中有老人的,平常一定要多注意关心他们,身体有不舒服要及时带着去医院,可不要让那些“陪聊”的推销员得了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