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程新品牌去“藝龍化”欲借低線市場翻盤

在疫情的危局之下,同程藝龍(港股00780)再次放出大招。4月22日,同程藝龍宣佈啟動品牌升級,並同步啟用了全新的LOGO和品牌口號。這意味著,同程旅行今後將作為同程藝龍對外的統一品牌。而在這一看似“弱化藝龍”動作的背後,實際上也暗藏著這家公司的全新戰略。一直以來,背靠騰訊的同程藝龍不僅依靠微信流量端佈局,同時也與股東攜程有著部分業務重合。在此次調整之後,同程藝龍意圖十分明顯,快速向三四線市場和更年輕的客戶群靠攏,不過,在這一領域,等待同程的除了商機,還有一眾虎視眈眈的新老對手。

更名同程旅行

在疫情的衝擊下,不少旅遊企業開始“險中求生”,以變應變,同程藝龍及其母公司同程集團也深諳此道。在宣佈正式啟動品牌升級後,同程旅遊App及同程藝龍小程序也更名為同程旅行。此外,包括同程藝龍的品牌名稱、視覺形象和品牌口號等全部換新。對於新品牌發佈,同程藝龍CMO王強表述直白,“通過此次升級,同程藝龍就是要聚焦更年輕的消費群體並進一步下沉市場獲取客源”。

實際上,“大招”還不僅僅是同程藝龍的新品牌亮相,近一段時間以來,同程集團還全面開啟了整合模式。就在幾天前,該集團宣佈,啟動旗下航空與旅行社兩大業務板塊的合併,併成立同程航空旅遊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在業內看來,此次大動作整合,也釋放出同程集團想要在市場上放手一搏的信號。而上述一系列的舉動,更是被業界看作是“疫情中的絕地反擊”。

對此,華美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分析,疫情期間各家公司旅遊業務均受到較大影響,而旅遊企業也開始不斷作出調整,重新規劃佈局。此前包括中國旅遊集團也在做梳理內部架構、重塑品牌的工作,顯然這些都是在為疫情過後做準備,然而具體效果還要看市場何時恢復以及消費者是否買賬。

弱化“藝龍”?

不少業內人士都注意到,新推出的“同程旅行”品牌中,“藝龍”兩個字似乎被“弱化”。雖然這一點被同程藝龍方面相關負責人否認,並表示“同程旅行”只是作為品牌出現,其背後的主體依然是同程藝龍,不過,近年來圍繞同程藝龍的整合幾乎沒有停止過,大方向則是市場下沉。

早在2017年底,作為同程旅遊集團旗下的同程網絡便開始與藝龍旅行網合併,由此便拉開了“同程藝龍”的整合大幕。當時,除了互聯網基因,同程和藝龍背後還有著共同的股東騰訊和攜程。據同程藝龍在港提交的招股書顯示,上述兩大股東在同程藝龍中持股比例近50%,其中攜程佔比更是高達22.88%。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來依託騰訊微信流量端入口,同程藝龍收穫了不少年輕客源。同時,依託這一渠道,同程藝龍也更想要向三四線、甚至更低線城市滲透,更何況當前疫情之下,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防控較嚴,旅遊業遲遲不能恢復,而不少低線城市便可成為同程藝龍新的拓展方向。

“另一方面,同程藝龍也在謀求與股東攜程的差異化競爭,”上述行業分析人士進一步表示,“除了獲客方式上不同,一直以來,穩坐國內OTA‘頭把交椅’的攜程優勢資源在於商旅板塊,不僅擁有眾多高消費客群,同時在住宿領域也把持著諸多高星級酒店。而早先的藝龍以住宿預訂起家,其客群分佈較為分散,後被同程合併,便更多作為住宿方面提供商的角色出現,因此在前臺端的‘弱化’就不難被理解。其實如今各家OTA都主打旅遊生態消費,訂單往往都是‘出行+住宿’合在一起,因此,新品牌推出的背後實際上也透露出同程藝龍業務整合後,將更強勢品牌推向臺前的動機。”

瞄準低線市場

在新戰略調整下,瞄準更“低線”市場拓展,似乎更符合同程藝龍的發展狀況,不過這一領域早已是“多方混戰”,要想在此瓜分更多市場份額,也並非易事。一位不願具名的酒店集團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其實在更為年輕的客戶群上和三四線城市上,包括美團、去哪兒、飛豬等企業也早有佈局。

根據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發佈的《2019-2020年中國在線酒店預訂行業發展分析報告》指出,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在線酒店預訂用戶佔比增至六成,在線酒店預訂用戶年輕化趨勢愈加明顯,“00後”用戶佔比已達10%。30歲及以下用戶(“90後”“00後”用戶合計)在整體用戶中的佔比已超過五成,其中美團、飛豬更受年輕用戶青睞。此外,此前美團民宿方面的相關負責人還透露,其用戶群主要為“90後”群體。顯然,在爭奪年輕化客群的道路上,同程藝龍面對的還不止一個強盡對手。

另據一位互聯網業內人士表示,騰訊雖然作為互聯網巨頭和同程藝龍的股東,對後者有引流作用,不過騰訊用戶最有消費力的人群還是集中在遊戲、視頻領域,如何將線上消費轉化為線下場景消費也需要動一番腦筋。

“從同程藝龍一系列的佈局動作看來,除了戰‘疫’之外,也在為長遠謀劃,不過,當前受疫情影響,旅遊業一時難以恢復,而新品牌的推出最終能否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還要看疫情後消費者的反應。”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興斌指出。

本文源自北京商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