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茶鎮遊記

茯茶鎮遊記

再次走進茯茶鎮是一次偶然。

週末,慕名拜訪“國家大地座標原點”吃了閉門羹,看到時間尚早,臨時決定找附近景點轉轉,消磨時光。茯茶鎮距離“國家大地座標原點”不遠,隨即驅車前往。

茯茶鎮有兩條“老街”,一條主營茯茶,一條小吃遍地。鎮街店鋪鱗次櫛比,錦旆飄飄,小溪潺潺。

近期疫情向好,店鋪開始營業,遊客數量回升。整個街麵人聲鼎沸,熙熙攘攘。老闆娘婀娜門前,滿臉笑容,頻頻招呼客人。遊人摩肩擦踵,左顧右盼,穿梭街道之間。寥寥幾個茶客閒坐茶館,悠然品茶,茶香四溢。

我不太喜歡喝茶,對茶文化也沒什麼研究,不清楚茯茶的作用和歷史。只是覺得納悶,西鹹這個地方不是茶區,怎麼會有一個加工茯茶的小鎮呢?

於是,一個人斜倚廊亭,打開百度,尋找答案。

原來茯茶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大約在明朝初年,陝西咸陽人發明了一種茶葉加工方式,將湖南安化等地的黑毛茶,經過特殊的發酵,築成發“金花”的茶磚。這種茶磚便於攜帶,長久貯存,具有除油膩、助消化的作用,特別受到食用牛羊肉、奶酪人群的喜歡,西北、西南市場需求旺盛,逐步帶大了茯茶的規模,使咸陽成為茯茶最大的集散地和加工地。到了1958年,緣於"在陝西加工茯磚茶,存在原料二次運輸,不符合多快好省原則",咸陽人民茯茶廠關閉,逐步改有湖南茶廠生產。

進入21世紀後,涇陽縣的八位老人精心挖掘工藝,使涇陽茯茶得以重生,併成為涇陽優勢產業,也帶動了茯茶小鎮的旅遊。

茯茶的名字朗朗上口,有一種福氣的感覺。怎麼來的、有何講究我並不清楚,也不知道茶葉的命名規則,涇陽茶磚為什麼稱為茯茶。網上說法多種多樣:一是附茶說。唐朝以後,茶葉由官方統制。為鼓勵茶商販運,朝廷將一定數量的茶葉作為酬勞獎勵茶商,由他們自己出售,這種酬勞是在正茶(上交朝廷的茶)之外附發的,成為“附茶”,後來用諧音“茯茶”代替。二是伏茶說。傳說涇陽茶磚是在伏天加工的,稱為“伏茶”,因其功效好似茯苓,又稱“茯茶”。三是湖茶說。茯茶採用湖南黑毛茶為原料,稱為湖茶,“湖”與“茯”讀音相近,久而久之,湖茶稱為茯茶。

到底哪種說法是正統,不得而知。不過名字只是一種記號,茯茶的發展,不在於叫附茶、伏茶還是湖茶,只要對了老百姓的口味,提了老百姓有益處,總會發展壯大,茶葉如此,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茯茶鎮遊記


茯茶鎮遊記


茯茶鎮遊記


茯茶鎮遊記


茯茶鎮遊記


茯茶鎮遊記


茯茶鎮遊記


茯茶鎮遊記


茯茶鎮遊記


茯茶鎮遊記


茯茶鎮遊記


茯茶鎮遊記


茯茶鎮遊記


茯茶鎮遊記


茯茶鎮遊記


茯茶鎮遊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