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意金箍棒還有個更厲害的孿生兄弟,怪不得老龍王那麼大方

如意金箍棒為什麼叫如意金箍棒呢?因為它要大就大,要小就小,要長就長,要短就短,使用起來千變萬化,讓人稱心如意,所以給它起這個名兒。

原來如意金箍棒還有個更厲害的孿生兄弟,怪不得老龍王那麼大方

但除了這條棒以外,其實龍宮還有一個身世更加顯赫的“如意杵”。

相傳這個如意杵是在天地初開之時,由盤古大仙在崑崙山親手鍛造。

用的是須彌山幾萬斤重的生鐵,柴火取自廣寒宮的娑婆樹,點的是純正至陽的三味真火,比太上老君的還真。

不僅如此,又請了補天的女媧作為助手,還特派雨師來澆水,風伯來扇風,太乙真人來看爐子,火神祝融來助火。

在如此強大的神仙陣容下,足足煉了七七四十九天,才終於打造出這把震天撼地的神器。

不管是比起本身的屬性參數還是戰場上的實際威力來說,如意杵都絕不遜於如意棒,或許這也是老龍王不捨得將它安排為定海神針的原因。

常言道,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要說如意杵為什麼最後還是跟如意棒扯上了關係,這中間有個很關鍵的人物——南海三太子,也就是西遊記裡面的白龍馬。

原來如意金箍棒還有個更厲害的孿生兄弟,怪不得老龍王那麼大方

話說當年,三太子也是一個年輕氣盛的名門子弟,免不得有些愛出頭。

那時他偶遇一個同為水族的妖龍被神仙所欺負,路見不平的三太子義憤填膺的說道,“你放心,欺負你不就是欺負我們水族嗎?這事兒包我身上了!”面子問題,不容解釋!

只見妖龍面露難色,“可是那個賊老道學了一身好功夫,我怕就連三太子也難敵過他!”

三太子不置可否,只是會心一笑,眼神已然是勝券在握,“放心,任他法力無邊,也得知道什麼叫仙外有仙!”

說完緩緩從耳朵裡拿出瞭如意杵,妖龍一見此物頓時喜不自勝,有此神兵在手,何愁復仇無望!

一旁的龜丞相看見三太子這麼輕易的就祭出了龍宮的大殺器,馬上慌亂不已,告誡太子說這是龍宮至寶,不能輕易拿出來見人更別說沒有老龍王的聖旨就想使用了。

三太子不厭其煩的說道,“行了行了,就你知道,現在人家都欺負到我們水族的頭上來了,我不用難道坐以待斃?你要幫我就留下來不幫我就自己回去吧!”

龜丞相嘆了一聲,只好獨自回去。

在他走後,三太子在妖龍的帶領下直奔敵處,勢要爭回這口氣以振水族聲威。

如意杵畢竟是個神族寶器,一旦出手,鋒芒畢露。三太子正戰得酣暢淋漓,卻不想觀音菩薩早被這如意杵的光芒吸引了過來,眼看三太子不僅擅動寶器,而且還助紂為虐與仙家作對。

只聽’咻‘的一聲,如意杵直愣愣從三太子手裡奔了出去,仰頭一看,原來是被觀音菩薩收了過去。

三太子雖然年少好強,但還不至於無知,當即就在觀音菩薩面前跪下認錯了。

菩薩想到不看僧面看佛面,沒有多加指責他就讓他回去了。

孰料龜丞相那邊早已經將三太子的所作所為告稟了龍王,龍王盛怒之下心想這種孽子不要也罷!大不了再生一個!當即就下了一個命他自盡的詔書。

原來如意金箍棒還有個更厲害的孿生兄弟,怪不得老龍王那麼大方

作為一次衝動的懲罰這有點過於殘酷,三太子此時悔之晚矣,禁不住涕淚橫流,但是沒辦法,誰的青春不傷痛。

觀音菩薩念在三太子畢竟是初犯,而且還不至於無可救藥,所以給他指了一條明路,“三百年後,有個和尚去西天取經,屆時你可變作龍馬馱他,效些旅路之勞。如此將功折罪,或可救你一命。”

三太子得了明示拜謝不已,然後去往鷹愁澗一邊躲避一邊等待唐三藏,觀音菩薩也將如意杵還給老龍王之後離去了。

三百年後,當三太子見到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時,想起當年往事,以及自己今日為何是個龍馬之身,心裡應當別有一番滋味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