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蓄電池為何如此“短命”?資深專業人士揭開背後“貓膩”

商報全媒體訊(椰網/海拔手機端記者 符雄助 攝影報道)“汽車蓄電池出現故障,在夜間高速行駛中車燈突然變暗,存在安全隱患,同時汽車啟動無力,也影響用車體驗。”海口市民孟女士購買過兩輛車子,但她對汽車蓄電池一知半解,無從甄別優劣真偽,而不少車主也與孟女士一樣,遇到過蓄電池“短命”的問題。國際旅遊島商報記者26日走訪汽修店、蓄電池批發市場,揭開“短命”現象背後的“貓膩”。

從事汽修行業十餘年的某業內人士表示,汽車蓄電池市場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回收維修再當新品流向市場以次充好,偽造或仿造大品牌套牌等現象是業內“潛規則”,為了行業長期健康發展,需要行業自律和職能部門加強監管。

商報調查|汽車蓄電池為何如此“短命”?資深專業人士揭開背後“貓膩”

現象:蓄電池“短命” 車主普遍不懂甄別真偽

“我的第一輛車子已經報廢了,蓄電池很‘短命’,至今不知是使用操作不當造成,還是本身產品質量問題。”孟女士說,她在用車途中發現車燈不亮,更換後依舊不亮,檢測車子結果是蓄電池存在問題——充電能力有限,耗電大,承載能力弱。

普通市民非專業人士,從外表和說明書不能深入瞭解,對蓄電池的正確使用和壽命長短並無概念,更無辨識真假產品的能力。“即使是正常的蓄電池,商家也需要在使用了一定時間後,提醒車主蓄電池的壽命問題,並進行專業知識科普。”孟女士說。

為避“坑”,多數車主都會選擇購買市場評價良好或者朋友推薦的汽車物品。張女士就是其中一個。“如果蓄電池換了個‘新馬甲’,汽車小白們也無法判斷其內核質量,所以請內行指點和推薦為自己把一道關。”車主張女士說,汽車後市場行業企業需要加強自律,市場監管部門需加強監督。

走訪中記者發現,蓄電池供應亂象除了對消費者有傷害外,還時常讓汽車後市場“躺槍”。此前,車主葛先生曾在途虎養車店其中一家門店更換了一塊瓦爾塔蓄電池,因對電池上的標識產生了一些疑問,再加上蓄電池亂象頻發,繼而對蓄電池是否為正品產生了質疑。後經電池生產方德國柯銳世工廠驗證表示,該蓄電池的確是由柯銳世工廠生產的正品。

針對盤根錯節的蓄電池市場亂象,記者走訪了資深專業人士,為大家揭開不為人知的內幕。

商報調查|汽車蓄電池為何如此“短命”?資深專業人士揭開背後“貓膩”

自曝:回收蓄電池簡單維修再當“原裝”流回市場

舊蓄電池簡單維修又流回市場賺取暴利。海南某一汽修廠的王師傅深耕汽修領域13年,對於汽車蓄電池市場魚龍混雜現象較為了解,他向記者揭開蓄電池“短命”和“短路”謎團。

“車主蓄電池壞後拆卸回收,會經過二手商,但有些二手商並未返回原裝廠家,而是私下簡單維修後又當成新品流回市場。”這樣的後果是,一塊回原廠維修過後的蓄電池原本可使用3年,但私下簡單修理又投放回市場的蓄電池在使用半年後就會讓汽車出現啟動吃力等問題。

“一塊普通的原裝12伏60安的電池需要近400元,好的價位可達1000元。”王師傅說,一塊60安的電池,每1安按1元計算,回收一塊60安的電池只需60元,二手商簡單維修後再當做新品重新投回市場,賺取高額利潤。

蓄電池之所以“短命”,是因為以次充好,貼牌套牌現象的存在。王師傅說,行業還有一個潛規則,部分不良商家會仿造其他市面上銷量較好的蓄電池,悄悄換一下“馬甲”套上牌子,以假亂真,賣得價格又高又好。但是這樣會造成兩方面後果,一是由於不符合質量要求,嚴重則可造成汽車自燃;二是因蓄電池問題,汽車出現打不著火、無法啟動等問題。

“一塊蓄電池出廠經過原裝廠家、總代理、分代理、維修店,最後才到車主手裡,中間可能會跨省,期間一旦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便混亂了。”王師傅建議車主,選擇蓄電池時儘量通過正規經銷商,並檢查相關資質和合格證件。

商報調查|汽車蓄電池為何如此“短命”?資深專業人士揭開背後“貓膩”

蓄電池批發市場:“小作坊”存在暗操作 仿造豪車電池一塊牟利超兩千元

據海口一大型蓄電池批發市場楊姓負責人透露,每年都有不少畢業生進入蓄電池領域自主創業,“小作坊”和“夫妻店”由於生存競爭壓力較大,會對回收的蓄電池進行清洗、打磨、打蠟等維修處理後,再投回市場。“這樣破壞行業生存狀態是走不遠的,不要為了一時的利益傷了行業長遠的利益。”楊先生說。

商報調查|汽車蓄電池為何如此“短命”?資深專業人士揭開背後“貓膩”

楊先生表示,豪車電池比較貴,也是被仿造套牌貼牌的重災區。他指著一塊看起來還比較新的寶馬蓄電池說:“事實上這是一塊舊電池,有些人會貼上品牌標籤賣給車主,一塊能賺兩千元至三千元。”楊先生建議車主,儘量選擇塑料打印的標識,不易被“貼牌”、“套牌”。楊先生告訴記者,海南蓄電池亂象相對於其他省來說,還算好一些的。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擾亂市場具有相應法規處罰 鼓勵市民及時舉報投訴

海南法立信律師事務所陳友峰認為,一、從法律角度上來講,若沒有法律法規直接規定電池可以此類方式回收循環再利用的前提下,將面臨行政處罰,也會因為處置不得當後交付使用,留下安全隱患。二、經過簡單處理後以全新標識再流回市場的做法,存在以次充好之嫌,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三、如果回收後的電池未經授權使用其他廠家的包裝、商標,還涉嫌侵害他人的商標權、外觀專利權。

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技術質量安全科工作人員接受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針對汽車蓄電池以假亂真、以次充好、套牌、貼牌等擾亂市場現象,《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都有具體條款給予相應處罰。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消費者若遇到上述情況,可向12345市政熱線投訴,該局將協調區域工作人員現場調查處理。


版權聲明:國際旅遊島商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版權作品,歡迎轉發,但非經本報書面授權同意,嚴禁包括但不限於轉載或改編、引用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