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環保:生物燃料成新增長點 2019年全年應收賬款餘額下降50億元

中證網訊(記者 劉楊)4月27日晚間,三聚環保發布2019年度報告。報告期內,三聚環保繼續推進戰略調整和業務轉型,縮減墊資建設的對外工程和非核心貿易增值服務,加快核心技術工業示範的進程,同時大力發展生物質綜合利用和綠色能源產業。

年報顯示,2019年,受戰略轉型影響,公司收入減少,全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4.83億元、歸母淨利潤1.3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44.84%、72.56%。根據年報,三聚環保2019年全年應收賬款餘額下降50.30億元,實現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9.68億元,為公司開展新業務提供了有效的資金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轉型期內,三聚環保明確了將生物燃料產業作為未來業務發展的核心領域之一。2019年7月,公司在鶴壁懸浮床工業示範裝置上成功生產出符合歐盟客戶標準的二代生物柴油產品,首批5000噸產品已於8月底出口運往歐洲鹿特丹港,標誌著三聚環保二代生物柴油將長期穩定供應歐洲市場。

除此之外,三聚環保還通過加大投資、建立合作等多種方式提升競爭優勢,報告期內,公司與全球最大生物燃料貿易商貢渥集團(Gunvor Group)簽署合作備忘錄,擬投資1億元建設廣西生物能源公司,與海南齊魯發展有限公司、莒縣人民政府和莒縣國有資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關於發展新型綠色生物能源產業的合作框架協議》等。

據同日公佈的2020年一季度業績報告,三聚環保將加快推進生物燃料生產裝置的建設,健全生物燃料產業的採購、生產與銷售一體化體系,同時坦承歐洲疫情的持續預計短期內造成生物燃料需求下降,並表示公司將積極與客戶洽談簽署長期供貨協議,儘量避免需求和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此前,三聚環保於今年3月接受機構調研時指出, 2019年是公司戰略轉型的關鍵年份,公司的核心技術逐步得到了驗證,這也為公司的後續發展指明瞭方向。

年報顯示,公司表示科技創新及規模化應用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多年持續的自主研發以及合作開發,形成了一批具有較高技術壁壘、突出性能表現和獨特競爭力的核心技術、產品和服務,並形成了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三聚環保累積獲得專利授權624件,其中,發明專利461件,實用新型163件。

具體來看,除了二代生物柴油的工業化,三聚環保在縮減墊資建設的基礎上,傳統主業環保服務和化學品業務實現拓展,多個核心技術重點示範項目實現突破,油氣設施製造及綜合服務發展順利。

報告期內,公司成功中標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川西北氣礦2019~2020年天然氣幹法脫硫一體化服務”項目,為該油氣田4座幹法脫硫場站開展脫硫一體化服務,標誌著公司天然氣脫硫換劑服務和一站式撬裝脫硫服務經過示範進入規模推廣階段。

公司旗下江蘇禾友化工低壓合成氨改造項目順利開車,內蒙古聚實能源費託合成項目打通全流程,大慶龍油100萬噸/年懸浮床渣油加氫項目全面推進,子公司巨濤海洋獲重大合同,截至2019年9月30日,巨濤集團在手訂單約為人民幣54億元,多個訂單進入實際履行階段。

更為重要的是,海淀國投入主後,公司通過增信擔保、財務資助、應收賬款轉讓等方式,拓展了公司的融資渠道,應收賬款問題得到大幅緩解。

根據年報,三聚環保2019年全年應收賬款餘額下降50.30億元,實現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9.68億元,為公司開展新業務提供了有效的資金保障。另據一季報,儘管應收賬款餘額已經顯著下降,但仍有部分項目的應收款項尚未完全回收,後續公司將繼續強化客戶信用追蹤管理,保障公司應收賬款的回收。

在去年9月的一次調研中,海淀國投介紹,對於三聚環保的管理主要圍繞三大工作,分別是落實工作的制度和流程,強調投前論證和投後管理,加強對於重大經營事項的管控,以及繼續推進應收賬款的回收,並表示面對現在的問題,公司需要一點時間,用發展解決存量歷史負擔,同時指出為了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將會不遺餘力的給三聚環保提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