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口吃迹象?别着急,聪明的父母先这样做

口吃俗称“结巴”,是一种牵涉到了遗传基因、神经发育、心理因素和语言行为等诸多方面的复杂的言语失调问题。很多父母发现自家孩子有口吃迹象后,立马手忙脚乱,不知道是该去医院还是语言矫正机构,生怕耽误了治疗时机让孩子痛苦一生。

孩子有口吃迹象?别着急,聪明的父母先这样做

其实,我们要知道一件事:绝大多数语言发展期的口吃问题是可以在自然生长条件下或通过轻微的外界辅助得以恢复的,其中只有5%演变成真正长期性的语言障碍。

因此,父母在发现孩子有口吃现象时,大多数情况无需过分担忧。但口吃症状若是持续发展,除了求助医院和语言矫正机构外,父母也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帮助孩子早日恢复健康。

孩子有口吃迹象?别着急,聪明的父母先这样做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口吃?

到目前为止,口吃的形成原因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2-5岁的孩子正处于语言的高速发展期,在他们试图组织比较复杂的语句结构时,发音和构音系统的协调能力赶不上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出现“嘴不跟腿”的情况。

孩子有口吃迹象?别着急,聪明的父母先这样做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平时如何区分语言正常发育孩子的语句不流畅和真口吃呢?其实二者的区别还是较大的:

语言正常发育的语句不流畅表现为词语之间的停顿、叹词的使用、自我纠正以及对一些短语的重复等;真正的口吃则是对某一简单音节的重复、停顿,掺杂无意义字音,“拖长音”,发音阻塞,甚至一个字都很难说出来。

比如说一句话,语言正常发育的孩子这么说:“你昨天到(停顿)那里——哪里去了?”口吃儿童则是这么表达的:“你……你……你……昨天到哪里去……去了?”

这样一看,是不是一目了然,二者之间的差别还是不小的。前者只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稍加引导和纠正就好,后者则需要专业矫正机构进行干预了。

孩子有口吃迹象?别着急,聪明的父母先这样做

虽然不少研究都显示,绝大多数口吃儿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愈,但也有一部分发展成顽固性口吃的个例。结合我国的人口基数,我国大约有1200-1500万名口吃患者,群体非常庞大。

那么,从幼儿时期的口吃是因为哪些原因发展成顽固性口吃的呢?

1、 遗传因素

医学证明,口吃是具有遗传性的。孩子的家庭成员若是有人存在口吃的毛病,那么下一辈人中出现口吃的几率也较高。

2、 性别

因为语言能力是有性别差异的,女孩的语言能力总是比男孩要发育得更好一些。据统计,男孩口吃的发生率是女孩的3-4倍。

3、 年龄

若孩子在3岁6个月以前出现口吃,那么自愈的概率会比3岁半之后出现口吃的孩子要高一些。

4、 持续时间

如果孩子出现口吃问题,家长却没有及时发现及纠正,让口吃情况持续半年以上,那么孩子自愈的概率会大幅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