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最大的矛盾是什麼?


企業最大的矛盾就是“管理層和投資者的利益出發點是不一致的”。投資者(股東)對企業具有完全的責任,而管理者常常是基於薪水而對其負責。


案例:

美洲銀行的CEO曾經花了2,800,000美金整修他的辦公室,其中有68,000美金買一個廢紙簍,號稱藝術品。

惠普公司的CEO卡莉為了追求業績的成長,花了360億美金兼併了康柏,創始人家族強烈的反對卻無濟於事。事實上,這是歷史上最失敗的併購之一。事後卡莉本人拿走了7千萬美金的遣散費瀟灑走人,問題是,偉大惠普怎麼辦?


柳傳志對此點評:最可怕的公司,就是沒有主人的公司!


在香港,一些央企的一把手的月薪只有一兩萬塊錢,但是他們的下屬因為結合市場價值,有著二三十萬的月薪,請問如果你是CEO,你的心態會如何?

在香港的中銀,會有高管餐廳,裡面有法國酒莊指定的年份紅酒,如果設想一下這家企業是自己的,或者紅酒的百分之五十的收入省下來給個人,他會如何來消費?


小結:最大的節約不是經營的節約,而是制度設計的節約!


【思考】

問題是,針對投資者和管理者這天然的矛盾,有什麼好辦法?(選三個)


A.身股分紅


B.職業經理人市場


C.免於收購


加強監督


解決投資者和管理層矛盾的策略,通常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是管理者持股。這就是我常常說的“身股銀股制”,根據國際上的研究,管理層持股有助於提升職業經理人的責任感和執行力。但是經理人持股達到40%至45%之後,持股方案會呈現負激勵作用,原因不說了,這就是我們說的物極必反。



第二個策略,就是我們要鼓勵“職業經理人市場”。就是當你創造高績效的標準以後,你會擁有更多的職業價值,就像挽救克萊斯勒公司的艾柯卡,聯想的楊元慶,你會被更多的獵頭公司所看重,你會擁有燦爛的職業生涯。



第三個策略,免於收購。就是隻要你做好了,才可以防止收購和兼併,你才會擁有你的位置,你的公司才不至於被股東給銷售出去,你也才會被保留下來!

  • 加強監督有效,但無法喚醒經理人的內在動力,具體見下一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