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按勞分配”合理細化?——《計件工資管理規定》

計件工資管理規定,是規範計件工資行為的規章制度。計件工資是以勞動者的工作量作為計算勞動報酬標準的一種工資方式。計件工資通常適用於加工產品的勞動工作。將可以計件的項目進行分析歸類,確定具體的工資額,便於與勞動者簽訂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

如何將“按勞分配”合理細化?——《計件工資管理規定》

034計件工資管理

______________公司計件工資管理規定

(____年____月____日(__)財字第__號)

第一條 本公司為適應訂貨量常隨季節變化、臨時加班時間多、人員需求量不穩定的市場環境及內部特點,以及為提高工作績效,激勵作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的適用範圍為本公司直接參與生產的全體員工(包括從事包裝、整理作業人員)。

第三條 本公司計件工資分為固定金額與浮動金額兩部分。

(一)固定工資部分(約佔全部工資的1/2〜1/4):

固定工資的核定內容分為五個方面,分別賦予一定的比例,合計後評定等級並按工資標準的規定核發工資。這五個方面內容及相應比例為:

1.技能50%;

2.工作的重要尺度15%;

3.資歷年限15%;

4.工作環境10%;

5.學歷10%。

固定工資核發標準表(略)

(二)浮動工資部分

1.標準基數的確定。由業務部根據各訂單所要求產品的不同形式(規格)設定所需要的標準工時,每一工時設定為一個基數,以此作為產量、工資計算的依據,則每人每天上班小時的標準基數為8。

2.基數單價的確定。根據個人技術的高低和輪班時間的不同而分別確定,其標準為:

基數單價表(略)

3.浮動工資應得金額的計算。

當實際基數>=標準基數時,其計算公式為:

浮動工資=基數單價x實際生產基數

(三)浮動工資應得金額的計算

1. 當實際基數<=標準基數時,其計算公式為:

浮動工資=基數單價x實際生產基數

2. 當實際基數>=標準基數時

浮動工資=基數單價x (實際基數-標準基數)X生產效率+基數單價X實際基數

其中生產效率=實際生產基數/(標準基數-異常基數)

第四條 各級工作人員試用期間前三個月的工作效率目標分別規定如下表:

試用期工作效率目標表(略)

第五條 新進人員實習期間前後共一個月,其獎金一律按規定金額髮給。

第六條 為減少新進人員離職、確保工作量,對新進人員實行基數補償,補償時間為三個月,新進人員到職後前兩週進行培訓,然後判定技術等級,並按下列標準進行補償。

新進人員基數補償表(略)

第七條 新進人員若在試用期間表現良好,隨時可以加入正式人員行列。除其浮動工資部分維持外,另外可以提早進行固定工資的調整(100〜200元)。

第八條 公司安排加班時支付加班費,加班費標準為10元/小時,對於政策性加班一 律准予報加班費。

第九條 特殊加班規定。

(一)為緩解生產線過量的負擔,鼓勵員工主動自發地協助公司克服困難,各部門以志願方式選擇最優員工,組成特殊加班工作小組。

(二)加班費的計算公式為:

男性員工-基數單價x生產基數x 1 . 5倍+加班時數x 12元/小時

女性員工=基數單價x生產基數x2倍+加班時數x 10元/小時

(三)每人每天加班4小時的基數為4。

(四)輪班男性員工實施兩班制(12小時),超過8小時部分,准予依特殊加班方式計發。

第十條 本規定自公佈之日起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