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小學生都要家長教,農村家長教不了對小孩今後成長有啥影響?

陳小柳的日常


其實如果僅在學習方面,我覺得產生的影響不是很大。首先,以我自己為例,農村孩子,以前的留守兒童。從小家長不在家,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現在在某所211大學。沒人輔導,學習全靠自己,也不比有人教的孩子要差。單純在學習上,是沒有太大影響的,畢竟很多時候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

不過在其他方面,其實有所影響。更多的實在興趣和眼界等等吧,以我自己經歷來說,剛上大學時,真的沒什麼能力,沒什麼興趣,跟其他人比真的很low。其次就是眼界,剛上大學時,感覺自己更不上其他人的節奏,有點土鱉的味道。不過大學這些都是可以去培養,可以改變。

其實家長在不在對孩子還是有所影響的,可以多陪陪孩子,跟孩子談談心,少些說教,多點理解,有時間帶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微笑][微笑][微笑]





小小乾貨君


影響可以分正面和負面。

先說負面影響:

城裡的孩子從小開始學習英語,平時有各種興趣輔導班,比如畫畫、書法、唱歌、跳舞這些。農村孩子可能缺少這種學習環境與氛圍,在興趣愛好上可能沒那麼廣泛。

城裡的孩子所享受的師資教育資源相對豐富。學校又有各種家委會,孩子受重視程度有所不同。而農村孩子能正常享受義務教育已經很不錯了,更不用說其他的資源。

然而,這些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並不是絕對的。

農村的孩子從小接近自然,有著無拘無束的童年生活。從小就可以在田間地頭玩耍,與大地作伴,與牛羊為伍。這種與自然親近所帶來的人文情懷,是城裡孩子難有的。

農村孩子可能從小要幫家裡幹活,會養成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這對於未來的人生成長來說,太重要了。心裡有愛,眼裡有活,吃苦耐勞的好品質,走到哪裡都大受歡迎。

農村孩子如果從小樹立“用學習改變命運”的信念,會比其他孩子更刻苦學習,而且抗壓性也會比較強,不會被一點小挫折打垮。

農村家長教不了小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給孩子這些良好的品質,這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不過,凡事沒有絕對,不是所有城裡家長都能教得好孩子,也不是所有農村家長就教不好孩子。

總之,對於孩子教育,並不是說給他找多少輔導班、花多少錢就是教育。真正的教育,是來自於生活中的言傳身教。

所以,讓孩子從小養成吃苦耐勞、積極向上、純潔質樸、樂觀開朗的精神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塵無雙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奔向城市“追夢”,導致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留守兒童的出現;這個群體的教育問題,已成了社會的焦點和熱點。

那麼,農村的孩子,與城裡的相比,在受教育方面,有哪些差別呢?本人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1.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導致受教育程度千差萬別。

城裡的教育資源,不論是師資、教學設備……,還是管理模式等各方面,與農村都是有一定差距的;雖然國家提倡“教育均衡”,但由於各方面因素的影響 ,短期內,真正意義上的均衡還無法實現。這也導致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素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另外,城裡的各種培訓機構、輔導班、興趣班、特長班等等,也是農村所無法比擬的。這種現象的結果是,城裡的孩子興趣得到了培養、特長得到了充分發揮、潛力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從而各方面素質都能“才盡其用”;而農村缺乏這樣必要的培訓機構,即使有類似機構,受各種因素影響,也是“門前冷落車馬稀”;孩子的興趣愛好得不到很好培養,長此以往,與城裡的孩子形成了差異。

2.家長能力和意識,以及家庭環境等各種因素,共同“發力”,致使農村和城裡的孩子,表現出了明顯的差別。

農村有的家長,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意識不足……,當然城裡也有,教育孩子的能力有限;孩子的家庭教育,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特別是當前,隨著“打工潮”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趁著“進城熱”的機會,紛紛進城;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把年幼的孩子留給年邁的父母。一年中,相見的機會不多,偶爾電話聯繫,何談教育?爺爺奶奶年歲已高,加上各方面條件都不允許,教育孩子也只能停留在吃飽穿暖層面;即使想教育,也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教育起來,只能是“捉襟見肘”。在這種家庭環境下,孩子的學習、思想……,能得到很好發展嗎?

而在城裡,孩子可以說是,整天在父母的陪伴下,家庭氛圍濃厚,享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讓孩子學習的意識很強,本身又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孩子的各方面素質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當然,一切都不是絕對的。

溫馨提醒:農村孩子的家長們,儘量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多關心他們的學習情況和心理變化;在他們茁壯成長的人生道路上,少留下遺憾,多增加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