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旅行者1號飛行了43年,也沒有撞上小行星?難道是運氣好?

1957年,人類首顆人造衛星發射進入太空,從此刻開始,標誌著人類開啟了向太空發展的步伐。當人類真正走出地球才知道,宇宙有多麼的浩瀚,而地球在宇宙面前渺小如塵埃。

當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那一刻,一個永恆的問題出現了:外星文明存在嗎?相信每一個人對於外星文明都是非常好奇的,都想知道外星文明長什麼樣?而對於科學家來說,對於外星文明的探索更是熱情高漲,於是人類剛剛走出地球后不久就開啟了地外文明探尋計劃。

而要探尋地外文明有兩個方法,一個是依靠天文望遠鏡觀測探索,期望發現外星文明的一些蛛絲馬跡,而另一個方法則是派出飛船進行探索。科學家採取了兩個方法同時進行,於1977年9月5日,發射了著名的空間探測器“旅行者1號”。

為什麼旅行者1號飛行了43年,也沒有撞上小行星?難道是運氣好?


旅行者一號的任務就是向著茫茫星空前進,走出太陽系探尋外星文明的存在。如今它已經飛行了43年的時間,飛行距離達200多億公里,已經走出了日球頂層,進入了星際空間。可能很多人會有這樣一個疑問:不是說太陽系的小行星數量非常多嗎?為什麼旅行者一號飛行了43年,都沒有撞上小行星?難道是運氣非常好?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太陽系的小行星數量多到無法估計,今年以來已經有數次小行星向地球撞來的情況,而且4月29日,同樣有一顆比較大的小行星會飛掠地球。由此可見,太陽系小行量的數量的確非常多,事實也確實如此。

根據科學家的觀測發現,太陽系有兩個主要的小行星帶,一個是位於木星和火星之間,這裡的小行星數量多達百萬顆以上。另一個小行星帶就是位於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它環繞太陽系,將八大行星包圍。柯伊伯帶內的小行星數量更是多到無法估計。

為什麼旅行者1號飛行了43年,也沒有撞上小行星?難道是運氣好?


旅行者一號想要飛出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必須要穿越這兩個小行星帶。可能有人會說了,木星和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我們完全可以避開,為什麼要前往那裡?事實上,旅行者一號還必須要前往木星那裡,原因就是飛船本身的速度非常慢,想要獲得更快的速度,必須要用到引力彈弓效應,也就是利用木星的強大引力給飛船加速。

只能經過木星的引力加速,旅行者一號的速度才能夠得到大幅提升,更快前往太陽系邊緣,從而走出太陽系。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小行星帶的大量小行星沒有對旅行者一號造成傷害?我們都知道,小行星可不是靜止不動的,它們本身就有超快的速度,一旦旅行者一號被小行星碰一下,那飛船也就完蛋了。

之所以旅行者一號沒有碰上小行星,並不是說自己的運氣有多麼好,主要還是小行星的密度太低了。可能很多從對於小行星帶的認知都是通過探測器攝取的圖片,在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小行星,它們一個個挨在一起,似乎沒有太大的空隙。

為什麼旅行者1號飛行了43年,也沒有撞上小行星?難道是運氣好?


如果是按照圖片中的小行星密度來看,任何飛船都難以穿越過去。可真實的小行星帶卻不是如此,探測器是在很遠的地方進行的拍攝,是一個遠距離小行星帶縮影。因此,我們看到的就是非常密集的小行星分佈。

而真實的小行星分佈卻非常廣闊,相關資料顯示,小行星帶佔據了距離太陽約2.17至3.64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等於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約為1.5億公里)的空間區域。雖然小行星帶的小行星數量多到百萬以上,可是分佈在1.5億公里的範圍內,小行星之間的平均距離達到了50萬公里。

這個距離超出了地月之間的距離,要知道地球和月球才相隔38萬公里。看完這個,相信很多朋友已經明白了,原來小行星之間的距離如此遠,在如此廣闊的分佈中,旅行者一號跟小行星撞擊的概率極少,科學家基本排除了這種可能性。除非是旅行者一號的運氣差到了極點。

為什麼旅行者1號飛行了43年,也沒有撞上小行星?難道是運氣好?


同樣的道理也適應於柯伊伯帶,柯伊伯帶的範圍更加廣闊,環繞著八大行星,雖然其中的小行星數量非常非常多,但是它們之間的距離也基本在數十萬公里以上。所以旅行者一號穿越這個區域發生撞擊的概率也是極小的。

旅行者一號飛船不負眾望,終於安全地走出了日球頂層,穿越了柯伊伯帶進入了星際空間。可能有人會問了,現在旅行者一號是否已經在太陽系之外?其實並不是,過去科學家對太陽系範圍的認知限於柯伊伯帶,只要走出這個區域就是走出了太陽系,進入了系外星際空間。

可是後來,科學家觀測到了奧爾特雲的存在,於是將太陽系的範圍擴展到了奧爾特雲,這也是一個環繞太陽系更大的區域。如果算上奧爾特雲,太陽系的直徑達到了2光年。如果按照新的太陽系範圍來說,現在的旅行者一號還在太陽系內,再過5000年才能夠初步進入奧爾特雲,然後再花費上萬年的時間才能夠穿越奧爾特雲,真正走出太陽系。

為什麼旅行者1號飛行了43年,也沒有撞上小行星?難道是運氣好?


這樣的情景雖然讓科學家感到遺憾,但是對於人類文明來說未必就是一件壞事。事實上,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對宇宙認知的不斷提升,科學家已經後悔在43年發射旅行者號飛船。原因就是旅行者號飛船上攜帶著一張記載地球座標和人類信息的金色光碟。

如果這張光碟落到了外星文明的手裡,那麼就可以根據上面記載的信息知道地球和人類的存在。如果這個外星文明是一個善良愛好和平的文明還好說,可能來到地球會帶給我們巨大的幫助。可如果這個外星文明是一個邪惡,喜歡侵略殖民的惡意文明,那麼地球和人類將有可能面臨巨大的災難,人類文明有可能會被終結。

霍金曾經多次警示人類,不要試圖跟外星文明聯繫,在人類沒有真正強大起來之前,被外星文明可能不是幸運而一場災難。好在這種擔憂發生的可能性極小,旅行者一號還沒有走出太陽系,地球暴露的可能性也極小。等到未來,人類的太空科技更進一步,我們就可以追上旅行者一號,將其內部的光碟回收。

為什麼旅行者1號飛行了43年,也沒有撞上小行星?難道是運氣好?


等到人類成為星際文明,有了星際航行的能力之後,我們就可以走出太陽系,主動前往各個星系探索尋找外星文明。現在的我們需要將自己隱藏起來,悄悄發能,直到真正強大起來的那一天。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