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三個月,菁菁校園又聞熟悉聲:老師好!-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昨天6時20分,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高三(1)班顧靜怡在全校高三返校學生中最早到校。出示“綠碼”、交上健康登記表、通過體溫檢測後,順利入校,“小夥伴們的臉蛋都變圓了,頭髮也長了!”   昨天,本市初三、高三學生迎來首個復學日。從復學前的演練到昨天“大考”,記者在全市多所學校採訪發現,上海中小學校園築起防疫嚴密防線。而在始終強調的物理距離“一米之隔”外,師生們也在用特殊方式詮釋著互愛。   入校門◆◆◆   擺起“貪食蛇”陣   歡迎孩子“回家”   專門設計的地貼不同於小腳丫造型,而是凸顯“一米之外,詮釋互愛”八個字。這是告訴孩子們“防疫工作艱苦細緻,但不能忽略人與人之間的關愛”。   “老師好!”“你好!”昨天7時,市東實驗學校校門口,熟悉的問好聲此起彼伏,安靜了三個多月的校園慢慢熱鬧起來。“請往這邊走,請注意保持距離,請接受測溫……”雖然進校的學生因提前錯峰安排,並不顯擁擠,但老師們依然細心提醒。   校門是校園防疫第一道重要關口。華東師大一附中校門口設置蛇形入口,間隔一米,200多名高三學生從6時45分至7時20分經體溫檢測正常後陸續入校。據上午統計,首日除一名學生前一晚生病請假、一名學生滯留外地外,其他高三學生全部返校。   宜川中學要求7時10分前全部完成進校。因為怕上學路堵,住得較遠的王聖傑同學6時25分就到了,那時老師才剛剛就位。記者在現場看到,在華陰路上的校門口,兩列U形通道並列,由紅色圍欄整齊隔開,學生分散進入,宛如在玩大型“貪食蛇”遊戲。“這樣安排,是為了不聚集,讓學生們間隔疏朗地進校。”宜川中學副校長陸慶鋒介紹。   在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實驗學校校門口,間隔一米的地貼從校外一路延伸到校內教學樓,引導學生有序入校。這些專門設計的地貼,不同於傳統的小腳丫造型,而是凸顯“一米之外,詮釋互愛”八個字。校長夏海萍說,這是為了告訴孩子們“防疫工作艱苦細緻,但不能忽略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此外,學校還給每位入校的學生髮放《防疫七部曲——在校防疫行為規範指南》。   進教室◆◆◆   課桌間距一米   走班前後洗手   校園裡每個環節的安排,都想讓學生感受到“親切感、安全感、希望感”。因為門窗都開著,孩子們即便都戴著口罩上課,但“感覺還挺不錯”。   華東師大一附中的教室裡,為了通風,玻璃窗基本打開。地上有紅色的地貼,確保同學們的課桌與課桌之間保持一米間距。進教室前,學生先用免洗手液洗手;進入教室後,班主任進行二次健康觀察詢問。每間教室門口都張貼著“教室使用指南”,並擺放消毒用品,規範疫情期間學生在校行為。   離高考還有兩個多月,全校高三8個班級還有走班學習。校園防疫期間,走班的同學在離開教室前,先要用免洗手液洗手;進入新教室前,需再次洗手。   市東實驗學校初三、高三的班級一個班有20多名學生,教室裡的書包櫃被移到走廊裡,教室裡的桌椅排成四列,每一列間隔超過一米。因為門窗都開著,孩子們即便都戴著口罩上課,但“感覺還挺不錯”。“在線學習是特殊時期的辦法,但完全靠孩子自覺,心裡總不踏實。”高三學生家長朱薈強說,“孩子回學校了,老師可以對其學習薄弱環節進行個別指導,效果肯定更好。我唯一擔心的是孩子們回到學校就很興奮,在一起時忘了要‘保持距離’這件事。”   在宜川中學,高三年級9個班、310名學生集中在聞道樓教學樓五、六樓教室上課。每個班級的黑板上都有老師的特殊留言。高三(2)班黑板上寫著:“步入陽光,沐浴春風,不負韶華”。高三(3)班歷史班班主任常蘭月對學生們的關照可謂事無鉅細。“口罩儘量戴著,實在不舒服了,可以找個周圍沒什麼人的地方,稍微脫下來放鬆一下……”宜川中學副校長陸慶鋒說,每一個環節的安排,都想讓學生感受到在校的“親切感、安全感、希望感”。   第一課◆◆◆   複習迎考之前   先講抗疫故事   抗疫、防疫和心理疏導成為重要一課。希望他們將逆行者的故事記在心裡,將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思想、有主見、有行動、能抗壓的時代先鋒。   初三、高三的第一節課從7時45分開始。市東實驗學校初三(2)班的復學第一課,老師從前一天的新聞開始:“昨天,武漢傳來讓人振奮的消息:武漢的在院病例數清零了。孩子們,在過去的這一百多天裡,你們看到了哪些?又聽到了哪些?”   “我們看到很多醫護人員逆行,前往武漢救援,正是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才讓我們今天可以安心坐在教室裡重新復學。”一位學生說。老師接著他的話,播放了一段視頻說:“在這些逆行者中間,有許多年輕的臉龐,他們可能比我們在座的大不了多少,但都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承擔起了自己的責任……”   昨天,市東實驗學校初三、高三共有近271名學生復學。在這個特殊的“開學日”,抗疫、防疫和心理疏導,成為所有學生的重要一課。根據學校安排,初三、高三的第一節課都圍繞抗疫防疫、心理疏導、防疫知識和社交禮儀展開。   松江區9189名率先返校復課的初三、高三學生,昨天也同上“開學第一課”——“疫”路成長。專門拍攝的45分鐘視頻課,展示了疫情期間醫護人員支援湖北的真實經歷,以及社區志願者、城管、快遞員等不同崗位“逆行者”的感人舉動。松江區教育局基教科科長郭寧偉表示,希望以此讓學生們將“抗疫”的記憶深深印在心裡,“培養他們成為有理想、有思想、有主見、有行動、能抗壓的時代先鋒”。   體育課◆◆◆   摘下口罩跳繩   保持安全距離   學生們小心翼翼摘下口罩,看到彼此熟悉而又陌生的臉龐,紛紛開懷大笑。一聲令下,打球的打球,跳繩的跳繩,大家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園生活。   昨天9時30分,沉寂許久的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初級中學的操場開始喧鬧起來。復學首日,學校共有四個班81名學生來上課。過去每天這一時刻的“課間大活動”傳統得以延續,四個班的孩子們在領操員帶領下依次下樓,分散在大操場和中操場。大操場的學生跳長繩、打柔力球,中操場的學生跳短繩——每一種體育器材早就放在地上,每個學生之間相隔一米多,確保“安全距離”。   活動開始前,帶班體育老師對學生說:“現在,請摘下口罩,放在自己的小袋子裡。”學生們小心翼翼地摘下口罩,看到彼此熟悉而又陌生的臉龐,紛紛開懷大笑。一聲令下,學生們打球的打球,跳繩的跳繩。“我跳不動了,以前半分鐘跳60個,現在只能跳20個。”“看來還是得運動啊,運動使我們快樂!”歡聲笑語間,大家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園生活。   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初級中學校長穆戰說,等其他年級的學生陸續返校後,學校將錯時安排體育課上課時間,確保操場上最多兩個班級同時上課,並保持安全距離。   用午餐◆◆◆   餐桌安裝隔板   固定座位用餐   食堂門口安裝洗手檯,設置一排感應龍頭,學生分批進食堂“對號入座”;在教室裡用餐,學生們前後排錯開落座,每個學生有獨立用餐空間。   紅燒獅子頭、炒雞蛋、蔬菜……在華東師大一附中,開學首日的第一頓午飯有兩葷一素,還有老師陪餐。高三(2)班學生徐思源從女生組排隊領餐後,找到貼有她名字的座位。“好久沒吃學校的午餐了,沒想到還有固定座位。”   記者注意到,學校在餐桌上安裝了隔板隔斷,學生分批進食堂,每個學生“對號入座”,在固定座位上用餐。11時30分,高三學生先用餐,校領導、班主任陪餐,等學生吃完,再一起回教室。“等到5月6日高二學生復學,兩批同學用餐間隔半小時,確保食堂30分鐘內消毒。”華東師大一附中校長陸磐良說。   食堂是防疫重中之重。華東師大一附中還特別在食堂門口安裝洗手檯,設置一排感應龍頭,方便洗手。學生進出宿舍門時,由宿管員為學生測量體溫,在體溫測量正常後,方可進入學生宿舍。宿舍也準備了消毒、清潔、防護等充足的防疫物資。   市東實驗學校的學生們在教室裡用餐,學生課後從後門出去洗手,然後由前門回到教室準備吃飯。“其他年級復學後,因為預備班的孩子人數較多,將到食堂用餐,到時候能坐500人的食堂只安排100個左右學生用餐,可以保證用餐安全。”市東實驗學校副校長李黎說。   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初級中學初三每個班也有20多人。學生們前後排錯開落座,吃飯時則用隔板將桌子隔開,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獨立的用餐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