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陷入恶性循环,为何成了恐袭事件多发地?

法国陷入恶性循环,为何成了恐袭事件多发地?

作为人类现代工业发源地的欧洲,曾经一度是繁荣民主的代名词。他们科技发达,制度先进,另无数人感到向往,以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为荣。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欧洲原本的繁荣如今已经展露出虚弱的本质,和平的背后也往往蕴藏着危机。

而一直都以浪漫和时尚著称的法国,此时的社会发展却已经陷入一个难以挣脱的怪圈,这也直接导致法国境内恐袭事件层出不穷,已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

法国经济不断下行所引发的实际社会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在戴高乐的领导下创造了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观——1959-1974这十五年间,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5.7%。

法国陷入恶性循环,为何成了恐袭事件多发地?

法国借此机会很快就摆脱了战时萧条,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然而, 一个经济体的发展不能总是一帆风顺,它总会遇到属于自己的瓶颈,而当时的法国便是如此。

虽然法国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进入了高速度增长的状态,但当时的法国政府却并未出行一系列政策来合理分配社会财富,导致出现贫富加剧的情况。原有体制的僵化也无法给予新一代法国青少年合适的文化熏陶,导致他们越发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工作的意义。

在受到反越南战争和世界各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后,法国于1985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月风暴”运动,波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为了平息这场运动,法国政府不得不实施高福利政策以提高法国民众的工作待遇和生活水平。补贴的钱从哪里出?自然是从大企业家们手中来收取高额赋税。

法国陷入恶性循环,为何成了恐袭事件多发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盈利空间大大减小,不但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启动新项目和领域的研究,也打击了其生产活动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整个法国社会经济增长的活力。当法国富人阶级无法忍受这种政策后,他们便会选择转移产业,这无疑是对法国经济的又一打击。

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越发加强,法国企业的竞争者从本国扩大到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尤其是亚洲国家的崛起更是显得势不可挡。另外,正是由于法国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开启新领域的研发,导致他们无法占领产业结构的制高点来做最大盈利。

大型企业尚且还能找到新的突破口,中小型企业便只能接受被收购或者兼并的命运,这导致法国也逐渐出现产业空心化的现象。

同时,正是由于一场场的社会运动,使法国民众们逐渐意识到了民权的重要性。一旦国家福利政策稍有,法国人民便会爆发相应的运动。而法国的工会势力又较为强大,能够给予这些运动足够力度的支持。

法国陷入恶性循环,为何成了恐袭事件多发地?

久而久之,法国在社会福利层面的支出越来越多,国家的财政赤字也高居不下。同时,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又降低了劳动者们的生产积极性,因为即使他们不用工作也可以过上较好的生活,尤其是底层民众。

底层民众由于教育等各方面的限制性因素,使得他们本身应该过上较为贫苦的生活。但正是由于福利制度的存在,导致他们完全不用担心生活上的问题。

底层人民不用劳动,中层人民不愿劳动,富人阶级处于高赋税状态,整个法国的经济犹如一潭死水,没有活力。也正是因为高福利政策的存在,使得法国成为了众多移民者的目的地,再度加剧了整个社会的不稳定。

法国陷入恶性循环,为何成了恐袭事件多发地?

开放性移民政策的实施加强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19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开展带来了法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对劳动力的数量提出了巨大需求。也正是在这时,来自比利时、意大利、瑞士等国的移民开始疯狂涌入法国境内,极大推动了当时法国社会的转型进程。

既是因为从这里尝到了甜头,也是出于实际需要,当面临因第两次世界大战而导致本土劳动力大量损失的窘况时,法国再度开放了移民政策,无数政治难民和劳工得以持续进入法国。

这些劳工由于素质低下且不被主流社会所认可,因此往往只能从事不被法国社会待见的工作,如矿工、铁路工人等等。若法国一直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状态,那么他们的到来对法国社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相当有利的。

法国陷入恶性循环,为何成了恐袭事件多发地?

但是,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法国经济走势的持续低迷,使其劳动市场逐渐趋近于饱和,无法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但劳工却仍然在呼朋唤友地大量涌入,这对法国本土青年的就业空间造成了相当强烈的挤压。

相比之下,外国劳工不但愿意承担各种辛苦的工作,而且他们所实际支付的工资也更低。而法国本土青少年在长期的高福利制度下,很多都已经丧失了艰苦劳作、努力奋斗的意识,在外国劳工面前显得毫无竞争力。

因此,在就业这个问题上,法国本土人民与外籍族裔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激烈冲突,并由此开启了一次又一次面向政府的游行示威活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法国政府不得不于2006年4月以“帮助困难青年就业机制”取代“首次雇佣合同”法案。

法国陷入恶性循环,为何成了恐袭事件多发地?

如果说就业的问题政府还能进行较强有力的调节,那么不同族群之间的天生隔阂则成了法国社会延续至今的弊病。早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穆斯林群体就已经成为欧洲特别是西欧国家最主要的外来族群。

不同于其他宗教,穆斯林群体就具有较为严密的组织性和强烈的排他性,无论是宗教祭祀还是日常活动,都是在统一指导下进行。这就是使穆斯林群体虽然来到了法国,但却对融入法国社会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和意愿。

而法国社会显然也不可能在一瞬间就给予他们足够的经济地位、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和具有针对性的制度政策,这无疑再度打击了他们与法国主流群体相融合的积极性。就这样,穆斯林与法国本土居民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对互相的看法也越来越激进,都认为对方对自己造成了生活上的困扰。

同时,由于包括穆斯林在内的外国劳工难以拥有正经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也长期处于穷困潦倒之中,因此只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法国陷入恶性循环,为何成了恐袭事件多发地?

另外,这些外籍族裔之间本身也一直存在着不和,如伊斯兰教当中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本身就具有相当严重的对立性,又如不同的叙利亚人在对待现今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时也会有完全相反的态度。

这些人并不会因为自己身在法国就放下对彼此的成见,反而会由于处在一个新环境下而将摩擦升级。本地人与外来人的矛盾、外来人与外来人之间的矛盾共同促成了如今极不稳定与和谐的法国社会,不时便会以强烈的姿态爆发出来。

总结

总而言之,法国社会如今之所以陷入这样的困境,与法国本身的国情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无论是因为经济停滞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还是由于宽松的移民政策所引发的社会不稳定,都使法国无法在一种和平稳定的环境当中谋求发展。而当一个经济体在长时间内无法取得进步时,其余问题也会跟着显现,最终陷入一个难以挣脱的恶性循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