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找份工作怎麼這麼難?

年輕人找份工作怎麼這麼難?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一位我特別喜歡的老師曾對我們說過:如果你將來不知道做什麼,那就找一件你喜歡做的事,然後做到極致!

當時覺得這句話並沒有什麼,但是卻深深地記住了。

1

畢業後我換了好幾份工作,不知道是我太能折騰想要的太多,還是認知力實在有限,每次的選擇都“不是那麼正確”。

簡單舉個例子,我曾經幹過一份沒有底薪的工作,當時我也很猶豫,甚至懷疑是否是騙子公司。很多人都不看好讓我不要去,但我還是很堅定的去了,因為我覺得裡面有我想想學習的東西,有很多優秀的人值得我靠近和學習。

一個月後我還是辭職了。原因不是隻有投入沒有收穫,更多地是我實在沒有“銷售”的潛質,但當時我只是歸因於內心並不承認這份產品。

這也直接導致我後一份工作的選擇,最終也沒能堅持多久。我一直以來的思維理念是:缺啥補啥!覺得銷售鍛鍊人,覺得自己“銷售”不好,那就好好鍛鍊這個能力。於是我下一份工作是培訓機構的市場諮詢師。大公司有完善的制度和體系,擁有之前我想要的一切,但堅持了半年我又辭職了。

折騰了兩年,每次換工作我都認為已經“深思熟慮”,但每次還會遇到始料未及的問題,這讓我有點挫敗。

也不得不讓我停下來,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苦惱過、追尋過、迷茫過,甚至不惜花重金做專業的職業諮詢,苦苦摸索,獨自思索,這個過程中有焦慮,有自我懷疑,也有疾病亂投醫,靠自己不斷地摸索、思考,覆盤每一份工作,最終才慢慢發現自己擅長什麼,喜歡什麼。

在認識自我,追求“真我”,遵循本心這條路上,我也是走得很艱難了。

年輕人找份工作怎麼這麼難?

2

與其找到一份不擅長的工作死磕,美其名曰鍛鍊自己,還不如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到極致,做到極致,你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

我之前很容易陷入到一個思維誤區,比如本來自己很排斥“銷售”這件事,但是非常詭異的是自己畢業後每份工作都逃離不開銷售。

我周邊朋友說我很適合幹銷售,每份工作的領導也很看好我,而我自己內心雖然很排斥,但是卻不斷告訴自己“銷售可以鍛鍊人”“銷售工資高”“要勇於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如果我不幹,就會覺得自己容易逃避,所以即使走,也是在我做好這份工作的前提下。

和自己死磕,這就導致很痛苦很焦慮,也覺得在工作上並沒有做到很好,這樣就更焦慮更痛苦了...

每次我思考特別多,特別焦慮時,總想起李商隱那句“錦瑟無端五十弦”。就會感嘆,為什麼偏偏是我呢?為什麼自己無端端這麼敏感呢?思考這麼多呢?

矯情過後,立馬就開始給自己洗腦: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各種心理學理論給自己亂用一通,最後告訴自己:接納。

還能怎麼著?已經是這樣了!幹吧!

情緒過後,便是理智思考。客觀分析了自己的優缺點,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之後慢慢定下了發展方向。幹嘛要和自己不擅長的事過不去,做好擅長的事不是更能閃光嗎?有了目標整個人就沉澱下來了,願意去努力。

願意讓你付出努力的才是你內心真正喜愛的事,毫不費力完成一件事才是你擅長的事。

這裡,擅長和喜歡不是一個概念。真喜歡和感興趣也需要分辨。

關鍵是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喜歡什麼?這是一件很難的事。關於這一點我有些心得,後面有機會的話再專門寫文章說這個,現在暫且不表。

現在我也不敢說自己已經確立了人生目標,找到畢生事業的話,最起碼大方向是有了,我也願意為之努力,至於未來怎麼發展,能發展到哪一步則是順其自然。

年輕人找份工作怎麼這麼難?

3

為什麼開篇會提到我老師說的那一句話呢?因為在我這幾年的工作生涯中,我堅定地認為:變化才是最大的不變。未來不會有什麼穩定的工作和生活,讓自己有一項專長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讓自己擁有穩定生活的情緒和能力才是重要的。

手藝人、工匠精神、技術人員、專才....這樣理解都可以。

職場發展到一定地步要到管理層,管理做久了要麼去創業,要麼被裁員!而且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未來中層管理者首先就是淘汰的那一批。

在分析了自己的能力和生涯發展及未來生活目標後,我發現自己並不喜歡也沒有走管理層的優勢,於是果斷放棄了這條路。

如果你要走管理,就讓自己做到頂尖的位置,如果沒有天賦也沒有那個能力,那就趁早打算,理財什麼的多瞭解下,人到中年被裁員是一件很尷尬的事。

轉而在自己現有的資源和能力上,找到一個可以進去的領域專業,慢慢將它做到極致。

不要談模式,不要太浮躁,靜下心來好好打磨自己,塑造自己的產品,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大IP,雖然剛開始很艱難,但是方向正確,方法得當,方式可尋,堅持下去,就成了。

這些話給你們,也給我自己。

年輕人找份工作怎麼這麼難?

圖片來自網絡

關注內在成長,提升生活質量。接地氣的“悅心理”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