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童話,《Me Before You》

看完表姐推薦的《Me Before You》,不能免俗地流了些眼淚。
不過就在剛才,我想通了:嚴格來說,這個電影也算得上happy ending。你看,男主在確定恢復無望後選擇了安樂死,而他的父母忍痛同意了;生活拮据的女主在男主的資助下可以自由地追尋自己想過的生活。


該影片雖然沒有沿襲爛俗的審美慣性,安排“擁有盛世美顏且富有的男主在明朗活潑的女主陪伴和激勵下頑強抗爭,最終康復並從此與女主過上沒羞沒臊的幸福生活”這樣的劇情,但整個影片也算是講述了一個童話故事。
想象一下,如果事情發生在普通人的身上,怎麼可能有這樣的結局(或過程)?首先,如果不幸癱了,家裡沒錢的就等死或用光家底和“輕鬆籌”的錢然後等死;有錢的也可以像男主一樣,請私家醫生和死人看護維持著生命,但即使你再絕望你的父母也不可能讓你安樂死,因為我們的普世價值是“好死不如賴活”、“身殘志堅”,而且我們的法律不允許什麼安樂死。你的看護也不可能愛上你,只可能趁你父母不注意虐待你……
對於我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活著與死去,都是殘酷的命題,因為“賴活”已經是必然的了,而“好死”則要看彩數,基本比中福利彩票一等獎難。
死是永恆的主題,誰都繞不過。而能有尊嚴地體面地死去,其實是比有尊嚴地體面地活著更難實現的事。
看到男主對女主說“你說你愛這個地方,其實不過是因為你沒看過更大的世界”。畫面雖美,我當時腦子裡蹦出來的念頭是“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啊”。是的,平凡人如我們,可能真的都是集體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症候——被生活綁架,無奈愛上了生活。

我可能真的過了看童話的年紀了,又或許是生活使我變得如此庸俗無趣並且尖酸刻薄。總之,我既羨慕女主,找了個好工作,犯犯傻就能被愛上,還無拉拉實現了財務自由;我更羨慕男主,意氣風發富麗堂皇地過了前半生,還可以選擇在陽光明媚的一天體面地死去。當然,我不羨慕他癱瘓後的那一段時間,一個生猛的靈魂被囚於一個幾乎喪失所有活動能力的軀體,是多大的不幸啊……
不幸的還有女主的男朋友,處了9年的對象,愛護她,賺錢給她花,到頭來幾個月就被一個高位癱瘓的堡主兒子搶走了。你還跟我說“錢不是萬能的”??!!
……
這麼一想,就覺得自己昨天流著眼淚吸溜著鼻涕的樣子太矯情太傻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