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互助,社區“補妝”!來社區,愛上成都人這樣的生活

成都的煙火氣在哪?在居民的一蔬一飯、醫療養老、子女教育。社區的人情味在哪?在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社區的國際範在哪?在於街巷整潔,場景齊全,開窗見綠。

這些,正是成都城鄉社區發展治理三年來的初心和使命。鄰里互助、志願服務讓成都的社區更溫暖,場景營造、智慧服務讓成都的社區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大運會的到來。

鄰里互助,社區“補妝”!來社區,愛上成都人這樣的生活

在成都錦繡巷賞銀杏的市民 圖片來源:IC photo

鄰里互助,在社區體會生活“小確幸”

在東坡街道的雙新路社區,有一家養老服務中心,每到飯點,陣陣香味便從院子裡飄出。院子門口掛著一塊牌匾,上面寫著“長壽食堂”四個大字,在“長壽食堂”牌匾旁的價目表牌子上寫著“60歲以上的老人早餐5元,午餐和晚餐均為10元;80歲以上的老人早餐僅需2元,午餐和晚餐均為8元;90歲以上的老人三餐可免費食用。”

成都東坡街道雙新路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雙新路社區在2018年牽頭成立“長壽食堂”,凡戶籍地在雙新路社區且年滿60週歲及以上的老人均可享受“長壽食堂”就餐服務。就餐實行電話預定,次日自行就餐或送餐上門兩種就餐方式。 “這樣就讓年輕人能夠放心出去走親訪友、旅遊,讓老人在屋裡有飯吃,減少年輕人的負擔,”該負責人說。

這樣的愛心食堂,在成都全市範圍內廣泛開展,用一頓頓飯溫暖了一座城。而它最早的版本,是基於社區互助形成的玉林“奶奶廚房”,由一群退休阿姨發起,解決了社區空巢老人的吃飯問題。

鄰里互助,社區“補妝”!來社區,愛上成都人這樣的生活

奶奶廚房

遠親不如近鄰。鄰里關係是社區治理的重要基礎,也是一個城市文明素養程度高低的重要體現。社區充滿鄰里和睦的溫暖與友愛,城市才能更加文明和諧。

到目前為止,成都登記志願者已經達到220萬人。志願者參與打破鄰里之間的隔閡,讓“服務無處不在,幸福就在身邊”成為社區發展治理成效的最終檢驗標準,讓更多的群眾從社區豐富的活動中體會到生活的“小確幸”。

大城善治,成都已出臺志願服務激勵辦法,設立“成都社區志願服務日”,2019年新增社區志願者17萬人、隊伍2800支,實施項目1.8萬個。

成都市委社治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實施和諧鄰里關係營造三年行動,開展了社區鄰里節、社區運動節等群眾性活動,全市80%的城鄉社區開展社區營造行動,引導居民新成立社區自組織8200多個,發動5000餘個居民小區參與生活垃圾分類。

鄰里互助,社區“補妝”!來社區,愛上成都人這樣的生活

成都雙新路社區街頭音樂秀 圖據雙新路社區官方微信

扮靚城市,社區成為新經濟落地場景

隨時大運會倒計時的開啟,成都的社區借“辦賽營城”的機遇,正在“補妝”。

一些細節,讓人感受到小區的整潔有序:小區樓道里堆放凌亂的自行車擺放整齊了,張貼成“大花臉”的公告欄少了冗餘的標語,垃圾分類走入小區塑造居民的新習慣。

更大的改變,在於主題社區的打造,這是成都向世界展示蜀都味、國際範的載體。根據市委社治委出臺的相關要求,全市社區遵循“一社區一主題,一社區一特色”原則,以彰顯天府文化為主線,在已建或在建示範社區中因地制宜營造國際化、運動健康、文化創意、智慧科技、綠色生態等類型主題社區,到2020年底每個區(市)縣營造2-3個主題社區,用3-5年時間將示範社區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場景驅動、服務宜人、資源集成、智能宜居的高品質示範公園社區。

鄰里互助,社區“補妝”!來社區,愛上成都人這樣的生活

成都市民在社區裡休閒娛樂

彭州市桂花鎮蟠龍村,成為了民宿文創主題的網紅。蟠龍村依託山林溪竹自然資源,打造集主題度假住宿、特色餐飲體驗、鄉村文創、山林休憩於一體的旅遊度假區,有著“金城窯”文創展館、龍門山民宿學院、花花世界、鹿野花塔等網紅打卡地,以及“無所事事”“蟠龍小院”“賈園·方今”等6家精品民宿。

武侯區望江路街道老馬路社區,是音樂主題的殿堂。轄區內有西部最大的綜合類劇院——成都城市音樂廳;有古琴、手風琴、鋼琴等樂器吧50餘家;有四川附小管樂隊、馬路天使合唱團、藝培聯盟等音樂組織;有“老馬·醉音樂”等深受群眾喜愛的音樂品牌;有中國著名二胡演奏家蔣如才等眾多音樂名人。高校、人才、企業,共同打造音樂產業的生態圈,為社區增添了持久發展的經濟動力和文化標籤。

“希望屆時國內外選手和遊客來到成都,能夠在社區裡看到成都以文化人、以文潤城的城市風貌,感受成都的城市精神。”成都市委社治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紅星新聞記者 鍾茜妮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鄰里互助,社區“補妝”!來社區,愛上成都人這樣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