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網評:充分發揮水資源配置優勢當節約為先

科學調劑水資源,合理用水、節約用水,事關南北方均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江蘇考察時強調,南水北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方地區用水困難問題,但總的來講,我國在水資源分佈上仍然是北缺南豐。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水緊密結合起來,以水定城、以水定業,注意節約用水,不能一邊加大調水,一邊隨意浪費水,堅持調水、節水兩手都要硬。

只有做到節約、科學、合理用水,才能使國家的水資源配置優勢體現出來。據統計,全國有16個省(區、市)重度缺水,有6個省、區極度缺水。為解水困,國家投資千億元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十萬建設大軍長期辛勤勞動,沿線動遷移民40萬,工程之巨、付出之大,古今中外史無先例。珍惜每一滴水、用好每一滴水,乃人之常情、理所當然。但就普遍來看,水資源低效使用、跑冒滴漏等浪費現象仍十分嚴重。據有關調查,我國自來水平均漏失率為15.7%,有些地方甚至高達30%以上,而發達國家最高是6%至8%。

“重地上輕地下”“重建設輕管理”亟待扭轉。管道漏失導致我國每年流失自來水70多億立方米,相當於一年“漏”掉一個太湖,足夠1億城市人口使用。“重地上建設,輕地下規劃”是造成水資源漏失的原因。解決“漏水”問題,必須把政績考核的眼光引向地下,讓考核的指揮棒在“看不見的戰線”上發威。很多供水企業抱怨資金有限,沒法解決管網老舊的問題,其實只要改革到位,管理的效益就能充分顯現出來。只要把浪費當回事治理,就能塞緊堵牢。

節約永遠是富足的前提,也是資源利用的首要選擇。我國目前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約為60%至65%,發達國家一般在80%至85%以上。治理企業水資源浪費,除了建立完備的管網在線監測體系,對企業還應採取漏損率和漏損水量“雙掛鉤”定量考核,實行合理用水激勵機制。居民家庭用水浪費也很大,全社會“愛水、護水、惜水”的氛圍遠未形成。據節水專家分析,只要改掉一些不良習慣,就能節水70%左右,不僅為自己省錢,也為節約水資源做貢獻。積極開展國情和水情教育,引導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增強節約水資源、保護水生態的思想意識和行動自覺,加快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是一個亟待補齊的社會短板。

汙水處理滯後造成最大的水資源浪費。水汙染使降水充沛、地表水豐富的豐水地區也面臨水質性缺水。儘管不缺江河湖海,卻缺少乾淨的水供使用。如果汙水處理到位,下水就可以轉化為中水,實現重複利用。以色列城市汙水80%淨化後作為灌溉水源,新加坡將中水和其它水源混合後直接作為飲用水。我國城市供水中,中水還沒有發揮應有作用,充其量扮演了給城市植被澆水的小角色。加大對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是節水的重要途徑,也是汙水的最佳出口。

節約用水就是節約能源。節約用水不光涉及水資源、水汙染問題,還有利於其他行業節能減汙。汙水處理產業是高耗能產業,其消耗的能源在所有產業部門中排到前十。汙水淨化需要耗費大量的電力,每噸生活汙水的淨化大概要消耗0.2-0.3度電。目前,我國年生活汙水排放量已經達到500億噸,工業汙水排放200億噸。在處理汙水上,消耗電能極大。節水,就是節能降汙,就是保護生態,就是造福後代子孫。(文/張全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