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去做出類拔萃的事,你就不會總是困於心、困於情、困於錢

1

以前最不喜歡的一句話是: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沒有之一。

這兩年林林總總回答了接近2000個問題,問題類型看起來很多也很雜,其實總結下來無非就是一個本質問題“被困住了”,或許是一段關係、一個人,或者被一句話、一件事,亦或是一個固守的信念。大部分人經常被困住,大部分人也一直在掙扎著做努力。

被困住是一件很煎熬的事情,沒有人喜歡它,哪怕過後你覺得這是一筆可貴的財富,也不會想再經歷一遍。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於行動力,而決定是否能快速行動的則是一個人的“脫困”能力。

我從來不認為一個人沒有能力去做成某件事,大部分時候是方式方法不對。有的人還沒開始,就先給自己定一個難度極高的目標,沒有0到1的墊基,直接被達到10所面臨的挑戰給嚇住了;還有的人一直在不停的努力,但沒有方向也不講究方式方法,結果是另一種混亂的生活;還有的人,在被困住時只看得到眼前的困難和阻礙,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

其實不管是長期的被困住,還是短期的被困住,都是有方法可以去走出來的。當再一次感到迷茫,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可以試試下面幾個角度來讓自己“脫困”。

心理學:去做出類拔萃的事,你就不會總是困於心、困於情、困於錢

2

清理身上的負累,輕裝上陣才能跑的快

不管現在處於什麼樣的境地,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去,我們從過去積攢下了很多的創傷和負性情緒,沒有得到解決的創傷和負性情緒,隨著時間變成了我們的限制性信念和不恰當的行為方式,這些對於我們成長來說都是嚴重的負累。

這些沉重的、限制你的東西是行動最大的阻礙,很多人會經常性的覺得沒有動力,或者即使制定了可行的計劃就業堅持不下去。不是你的計劃不夠好,也不是事情不可行,更不是你沒有潛力,而是你身上帶了太多的枷鎖,這些東西在壓著你,佔據了你的心理能量,沒辦法去調動身體行動。

  • 三年級時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告訴老師家長後,老師說同學之間多忍讓一些,爸爸說他欺負你你不會打回去啊,慫蛋。那段經歷一直深埋在心中,自此不敢再與人發生衝突,哪怕受欺負了也默不作聲,因為你覺得沒人會保護你
    。後來工作了,在辦公室裡,誰都可以隨意來找你幫忙,而且理所當然。
  • 從小到大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很少,他們外出工作,自己被寄養在爺爺奶奶家,為了得到爸爸媽媽更多的愛,有時會故意犯錯,贏得他們的關注。導致現在父母覺得你不是讓他們驕傲的孩子,他們辛辛苦苦為了我賺錢,而你卻仍然一無是處,你也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是個廢物。
  • 小時候爸媽吵架離婚,媽媽每天哭天抹淚,指責抱怨爸爸的不是,你每天都生活在他們的爭吵中,慢慢變得冷漠,不再去理會他們的爭吵。長大後交了男朋友,發生衝突你不會去吵,默不做聲,一邊怕的要死一邊隱忍著不讓自己陷入爭吵。沒有人能受得了你的怪脾氣,你也慢慢變得害怕觸碰感情。……
心理學:去做出類拔萃的事,你就不會總是困於心、困於情、困於錢

大部分人沒有注意過這一點,也極少有人會想到自己頻繁遭遇困境是跟過往的創傷及限制性信念有關。

小時候我們確實沒有能力去解決一些問題,但現在長大了,這些創傷和限制,理應讓它們留在過去。帶著它們怎麼可能走得動呢?

找個時間,把你所遭遇的創傷寫下來,然後跟它們做一個告別。也跟你的內心小孩做一次療愈,告訴它:感謝你在我無助的時候幫我承擔了那麼多,現在我有能力了,可以保護自己了。

你只有把自己身上的負累清理掉,才不會總是陷入消極的情緒中。

心理學:去做出類拔萃的事,你就不會總是困於心、困於情、困於錢


3

迴歸正常的思維和行為軌道。

什麼叫正常的思維和行為軌道?

就是達成一件事的必要條件,比如說你想要找個滿意的另一半,那必要條件是出去見人,接觸不同的異性,而不是宅在家裡看著小說、電視,幻想自己什麼都不做完美的人自動來到你身邊。

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小A最近因為工作的問題很頹廢,這次升職因業績不達標又沒有他,為排遣心中鬱悶,經常刷抖音、打遊戲到下半夜,要不就是跟一幫朋友喝酒擼串玩通宵。這樣一來導致第二天精神狀態很差,不是遲到就是出錯,導致領導更不喜歡他了,客戶資源明顯分給他的少了。

對於小A來說想要狀態積極一點,更高效率的工作,那首要保證的是自己精力充沛。我們都知道早睡早起能保證身心健康,那規律作息就成了做事的必要條件。

不管你再焦慮,熬再深的夜、喝再烈的酒,都不能幫你擺脫掉目前的困境。因為熬夜和喝酒本身不是精力充沛這件事的必要組成元素,它們是達成頹廢的必要條件。

當你把自己的行為和思維置於錯誤的軌道上時,勢必不會達到你想要的結果。所以,當被困住時,你可以發洩一下情緒,但要在發洩完之後及時把自己拉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做該做的事。

如果覺得自己被困住了,困於情、困於錢、困於心……不妨認真檢視一下自己,是不是想法偏離了正軌,是不是做法在朝著相反的方向走。沒有那麼多困難的事,當你能夠按照規律去行事,甚至不需要特別做什麼努力,只需迴歸正軌,就不大會被困住。

心理學:去做出類拔萃的事,你就不會總是困於心、困於情、困於錢

4

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成為你所在圈層裡“不合群”的那一個。

當行為和思維迴歸到正軌以後,就要嘗試去對自己做一些要求。為什麼說成為所在圈層裡不合群的那一個呢?

舉個例子來說,你自己及身邊的大部分人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的。假如說大多數人的選擇是喝酒吃飯或者追劇打遊戲刷抖音,那從現在開始你要嘗試著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這些事情不需要費什麼力氣,追隨本能就可以輕易實現,但長遠來說這些事情並不能為你個人增值。

第一年,你選擇了拿出一部分時間用來健身,你的大部分老朋友還是在吃吃喝喝;第二年你選擇了每天拿出半小時來讀書,老朋友還是在吃吃喝喝,可能吃喝的隊伍裡多了幾位新朋友;第三年,你選擇了重拾英語,把時間用在了練習和學習上,你的老朋友還是在吃吃喝喝。

三年下來,他的酒量可能見長了,也或許增加了一些酒駕的經驗或者收穫了幾位新的酒肉朋友。

他談生意的方式依然只有通過吃飯喝酒一種,而你呢,增加了其他三種方式,除了喝酒以外,你還可以跟人引經據典、談論自律的體驗、接觸到更多國外的機會,這些方式幫你建立了更多有價值的人際關係。這個時候的你,有選擇權,一種方式不行你還有其他的路徑可嘗試,大概率上不會陷入“不得不應酬”的境地。也很難被困住,即使遇到困難,你也能很快的找到出路。

心理學:去做出類拔萃的事,你就不會總是困於心、困於情、困於錢

而同樣的,如果你要找尋一位合作伙伴,是不是也更喜歡那個善於管理自己,重視自我成長的人呢?一個人當他可以把自己管理好時,必然也會管理好工作和生意。出類拔萃並不單單表現在那些傲人的成就上,它最基礎的表現就是靠譜,是管理自己的能力。

把吃飯喝酒換成追劇、玩遊戲,一樣的道理。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時間內的做的事情決定了你將來會擁有多少選擇權。你不需要那麼合群,只需要更有價值。

在成長的道路上,向上的叫吸引力,是在賦能,當一個人體會到自律和更高質量的生活時,他會傾向於繼續向前。向下的叫本能,不需要意志力控制,沉迷就好了,是在耗能。順應本能沒什麼值得好驕傲的,用智慧管理自己才算不辜負高貴的生命。

能困住一個人的從來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一個人低價值導致的沒有選擇權。希望每個人都走在出類拔萃的道路上,不會被自己困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