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縣門溝村 貧困戶發牛財

河南經濟報記者 吉娜 通訊員 張鴻雨

近日,在郟縣黃道鎮門溝村,54歲的門聽正在搬運粉碎機,準備粉碎儲存的玉米秸稈。牛棚外,5頭成年牛悠閒地反芻,4頭小牛犢在嬉戲。

近幾天來,門聽好事連連。4月6日晚上,一頭牛生產了,剛好是他夢寐以求的母牛犢。“你看,腦門白色的,後兩個蹄子也純白,這是西門塔爾牛,留著不賣,以後還能生牛犢。”門聽說,端午節前後,還有兩頭母牛要生產。前幾天大兒子從蘇州打來電話,說企業復產後訂單很多,天天趕得很緊,這個月最少可掙5000元。

“如果不是俺群祥叔指路,如果沒有黨的幫扶好政策,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有今天的生活。”看著正在撒歡的小牛犢,門聽眯著眼睛說。

2016年6月,門聽在騎摩托車時不慎摔傷,造成右小腿粉碎性骨折,輾轉多地治病花了21.97萬元,把本不殷實的家底掏了個精光不說,還欠下了大筆債務。由於治療不及時,右腳踝落下了病根:不會打彎,幹不了重活,走不了遠路。2017年5月,他家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門聽口中的群祥叔是門溝村黨支部書記門群祥。當門群祥聽說門聽想買一輛拖拉機搞秸稈還田、犁地時,前來勸阻:“腳脖不聽使喚,萬一踩不住剎車咋辦?犁地是季節性活,一年也就幹個十天半月,平時幹啥!既然會養牛,還是養牛吧。錢我支持你。”雖說不是很情願,門聽還是答應了。

門聽記得很清楚,2018年農曆五月二十三,他花了3萬元買回兩頭牛,一頭是已孕的,一頭是架子牛準備育肥的。已孕的母牛2個月後產了一頭公牛。2019年春節之際,公牛和另一頭育肥牛賣了,他賺了3.2萬元。為了讓錢生錢,不出正月他又買回兩頭母牛。

令門聽欣喜的是,去年7月1日,3萬元政府貼息貸款也獲批到賬。很快,他又買回了兩頭母牛。

圈幹槽淨,牛兒沒病。鎮畜牧站獸醫隔三岔五地免費上門為他送來常用護理知識。經驗逐漸增多,現在防疫保健、養殖衛生、病蟲預防,他已然成了專家。全村其他養牛戶遇到問題都找他請教,熱心的門聽總是毫無保留地傳授。在他的帶動下,該村養牛戶達到102戶,牛存欄量近300頭,而且村裡建起了肉牛交易市場。

“村幹部經常來家裡幫忙,黨的政策又這麼好,我再努力加把勁,今年底有望還完賬,必須得甩掉貧困戶的帽子。”談及將來,門聽信心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