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說: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你贊同這句話嗎?

高中學習管家


一位"愛"中國的母親如何逼一個美國孩子?孩子長大了會不會以美國的價值觀倒逼一位中國母親!?[大金牙]


小說時雨晨秋作者


我就以一個在加拿大的華人身份來回答吧。我這裡有一對姐弟,姐姐在私利學校,弟弟在公立學校。姐姐每天寫作業到半夜,弟弟是快樂教育,天天3點下課。其實這裡的競爭一點都不小,公立學校只提供基本的教育,如果父母需要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就要自己花錢去買,往往公立學校的孩子下課後,很大一部分去補課班了,回家的都是一般家庭。這裡用經濟手段悄悄地把社會進行了分層,你沒錢,孩子就是沒辦法進行精英教育。學校的經費來源於本地的房產稅,富豪區的學校甚至有游泳池,這可是需要24小時恆溫的。而窮的學校就只好畫個籃球場即可。黑人區的房子都比較便宜,房產稅少,所以學校建不起游泳池,大家也就理解為啥游泳美國運動員沒黑人了,從小遊不起!冰球運動員基本白人,因為也是需要24小時恆溫,衣服器械隨年紀而更換,窮人真心負擔不起。還是中國好,政府就以行政手段讓能力強的孩子得到精英教育,家長不必擔心經濟問題。而且一定告訴孩子好好學習英語!那是進入高層的基本條件之一,取消英語必修課是忽悠窮人呢!


碧海青天4455


贊同。


從董卿的個人成長經歷足以應驗這句話。董卿出生於一個高知家庭,父母雙雙畢業於復旦大學。

父親對董卿實施的是魔鬼教育,對他要求極為嚴格:要求她主動從事家務勞動,董卿自7歲時每天刷碗;中學時寒暑假外面打工鍛鍊,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她做過服務員,賓館清潔工,洗碗等工作;把她當男孩子培養,不准她總是照鏡子,不讓媽媽給董卿做新衣服...董卿曾這樣回憶:“我爸爸有一句名言: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說你每天花在照鏡子的時間還不如多看書”董卿的父親,格外注意培養她的文學素養,在她稍能識字時,爸爸就讓她每天抄成語、古詩,大聲朗讀並且背誦,稍大一點是,讓她抄古文。


董卿的父親之所以對董卿如此嚴格,是因為董卿的父親自幼在艱苦的環境中長大,董卿爺爺英年早逝,是董卿的奶奶一手將她的父親拉扯長大,供他讀書,董卿的父親課餘時間還要幫家裡幹農活賺取生活費,生活十分艱難。但是父親從未自暴自棄,憑著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了復旦大學新聞系,改寫了一生的命運,所以他對女兒也懷著同樣的期望,希望女兒也能通過讀書來改寫命運。


而董卿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和嚴苛教育,憑藉自己的努力,從上海衛視到央視,一步步摸爬滾打成為當之無愧的“央視一姐”,在《中國詩詞大會》中流露出深厚的文學底蘊,言行舉止之中透露著的知性優雅的氣質,這與她父親從小對她的魔鬼式教育是分不開的。


如果董卿的父親沒有“逼”她,相信她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和氣質吧。


生活是殘酷的,要想孩子以後長大出人頭地,父母需要對孩子嚴格要求。當然這裡的嚴格並不是一味採取強制的手段,必須採取健康的引導方式,所謂的“逼”要講究方式和方法。


1.觀察孩子的天賦與特長,尊重孩子的興趣。

2.當孩子對學習有負面情緒時,家長應該採取同理心傾聽方式,體察孩子情感。

3.注意培養孩子的成就感,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自覺的愛上學習這件事。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