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範文:建宜居之城 享幸福生活


申論範文:建宜居之城 享幸福生活

城市為人們提供更高的收入,更多的選擇,更全的資源,可謂是創業者的高地,圓夢者的福地。然,“廢興成毀,相尋於無窮”。房價高企的煩惱,與交通擁堵的痼疾相互交織;公共安全的短板,與人口就業的壓力相互疊加,導致城市治理難題不斷,城市居民怨聲載道。因此,必須以“一以貫之”的決心,“一脈相承”的信念,治理城市頑疾,打造宜居城市。

打造宜居城市,需要完善規劃設計。完善城市規劃設計,有利於提供就業崗位,有助於緩解人口壓力,有益於解決交通擁堵。如今,不少城市規劃日益完善,設計日益合理。例如莫斯科,在首都附近劃撥適量土地,推行新城計劃,部署住房建設的同時,加快產業入駐,配套服務設施,由此帶動副城發展,緩解主城壓力。但回觀我國,規劃思路短淺,設計顧此失彼,導致新城建設淪為沒有人氣的“空城”、沒有產業的“睡城”,違背建設初衷的同時,反而加劇主城負擔。因此,治理城市病必須規劃先行。既要提高設計的科學性,又要強化規劃的約束力,統籌規劃、通盤考慮、合理設計,從而為城市建設夯基壘臺、強基固本。

打造宜居城市,需要加強精細管理。精細化管理是指通過提高技術水平,改善管理方式,從而增加城市承載能力,化解城市諸多痼疾。無論是倫敦細化車輛管理措施,建立良好停車秩序,由此緩解城市擁堵情況;還是芬蘭改進廢氣排放過濾技術,廣泛推廣利用再生能源,鼓勵居民使用清潔能源,由此提高城市空氣質量水平;亦或是波士頓建立立體化軌道交通,實現交通工具無縫對接,提升百姓出門便利程度。。。。通過吸收新技術、新理念,從而加強城市管理的例子不勝枚舉。“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老子之言字字珠璣。城市雖大,但必須從細節著手,從小事出發,通過創新技術,更新理念,讓交通工具越來越完善,讓社會治安越來越穩定,讓基礎服務越來越健全。

打造宜居城市,需要優化人居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構建生態文明,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當前,我國的環保事業正如舟至中游,有了更加開闊的行進水域,但也面臨著“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挑戰:汙染亟待解決、資源日趨緊張。。。長此以往,勢必影響人民生活質量,降低經濟發展效率,從而阻礙民族未來發展。正如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所以,城市發展必須迴歸舒適、健康等人類的基本追求,優化人居環境,合理利用資源,推進汙染整治,進而讓美麗城市建設可期,讓宜居城市建設可待。

“人們為了活著,聚集於城市;為了活得更好,而居留於城市”。正如亞里士多德強調的一樣,城市是人民幸福生活的載體,是社會持續發展的依託,加快宜居城市建設的必要性、迫切性不言而喻。因而,必須以完善規劃設計為先導,以加強精細管理為核心,以優化人居環境為基礎,善始善終、穩紮穩打、久久為功,方能讓城市更美好,讓市民更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