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進展?如何拉動汽車消費?工信部迴應5大熱點

4月23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工信部介紹2020年一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

全年的工業經濟運行走勢如何,如何看待制造業產業鏈外遷,如何拉動汽車消費,當前5G建設的推進情況如何,如何保障高負荷情況下網絡的正常運行。關於這些熱點問題,工信部一一回應。

5G進展?如何拉動汽車消費?工信部回應5大熱點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1、全年的工業經濟運行走勢如何?

從一季度工業經濟情況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8.4%,其中前兩個月同比大幅下降13.5%;工業產能利用率僅為67.3%,同比回落8.6個百分點;1-2月份企業虧損面達到36.4%。

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降幅收窄至1.1%,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比2月份回升16.3個百分點。快報顯示,4月上中旬,發用電量增幅已由負轉正,工業經濟運行朝著積極方面發展。

工信部運行協調局局長黃利斌表示,總體上看,疫情的衝擊和影響是階段性的、總體可控的,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隨著中央擴大內需一系列政策安排的落實,有利因素會進一步集聚,市場預期和信心會進一步增強,將為實現製造業全面復產達產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2、如何保障高負荷情況下網絡的正常運行?

疫情期間,居家隔離帶來了網絡流量爆發式增長。疫情期間互聯網流量,較去年年底相比增加了50%。而個別地區比如武漢,增長率達到了60-70%。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在如此高的負荷情況下,其他有些國家網絡不太適應,突然爆炸式的居家隔離使用,高清視頻降低成普通流量視頻。但我們的網上視頻質量都是高清視頻,而且還很流暢。昨天信通院發佈了“停課不停學”網絡體驗的監測報告,全國“停課不停學”在線教育平臺下載速率平均是97.7兆,省內平臺下載速率平均是89.2兆。目前平均85%的用戶都是100兆以上的用戶。

下一步,工信部將按照國家的部署加快5G、千兆光纖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以5G獨立組網為目標,加快推進主要城市的覆蓋,並向有條件的重點縣鎮逐步延伸。通過這些工作,持續完善我國的網絡水平,為進一步促進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

5G進展?如何拉動汽車消費?工信部回應5大熱點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3、如何拉動汽車消費?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上下游產業鏈條長、涉及面廣,受疫情的影響也較大。今年一季度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347.4萬輛和367.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5.2%和42.4%。其中,新能源汽車一季度產銷量分別為10.5萬輛和11.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了60.2%和56.4%。

黃利斌表示,從需求側拉動汽車消費,是有效對沖疫情影響的根本之策。目前已有廣東、山東、吉林、海南、浙江和北京、深圳、杭州、寧波、南昌、廣州、佛山等地正式發佈了具體的措施。隨著前期受到抑制的消費需求的逐步釋放,以及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有關政策的落實,汽車的產銷形勢將進一步得到恢復甚至好轉。

新能源汽車方面,將加快發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同時加快編制推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行動計劃,積極推動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等領域提高車輛電動化水平。繼續鼓勵相關地區出臺用電補貼、便利使用等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具體政策措施,優化配套使用環境,加大推廣應用的力度。

4、當前5G建設的推進情況如何?

中國5G按下快進鍵。聞庫表示,儘管今年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是到今天為止,5G的發展總體上看還是比較順利的,也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5G開始逐漸走近了大家的生活。

網絡建設進入了快車道,截止到3月底,全國已經建成的5G基站19.8萬個,套餐用戶5000多萬。“我們也在網上觀察了一下,真正用5G的設備連到5G網上的,現在有2000多萬個5G終端。”

終端等進入了蓬勃發展期,截止到2020年4月22日,已經有96款5G手機終端獲得了入網許可。多項應用開始落地,超高清視頻、雲遊戲、AR、VR等消費領域應用更加廣泛。5G在車聯網、工業互聯網、醫療等重點領域的試點示範更加深入

聞庫強調,5G不僅僅是給老百姓用的,也是給行業、工業應用的,要推動5G行業虛擬專網工程化的試點,研究出適應各個垂直行業用戶需求的5G網絡架構和技術解決方案,重點解決好企業數據本地化和網絡管控自主化等行業應用企業關注的問題,加速推動5G應用由純粹針對個體客戶的,到既面向個體客戶、也面向企業客戶深化和拓展,深化5G跨行業應用的標準、建設、商業模式的共識,推動5G應用由“示範”向真正的“使用”方向發展。

5、如何看待制造業產業鏈外遷?

目前全球產業鏈佈局和供應鏈結構是多年來生產要素以最高效方式自由流動、資源最優化配置所形成的,具有相對穩定性和依賴性。長期以來跨國公司在全球配置生產要素時,更注重效率和成本,未來的調整是企業的選擇,不以政府的意願來決定。

黃利斌表示,我國是全球產業鏈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極,“中國製造”更是擁有獨特優勢,超大的市場規模是確保全球產業鏈留在我國的決定性因素,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完備的基礎設施為我國發展全球產業鏈留足了底氣。

“疫情可能導致全球產業鏈或供應鏈朝著更多元化、更具韌性方向發展,我們將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服務,更優的營商環境來留住大家。”黃利斌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