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盛夏,博物馆里赏“荷”

本文共2232字15图,阅读需要6分钟

虽然在节气上,已经过了立秋,但在气温上,还得称之为酷暑。炎日夏月里,除了冰棒、雪糕外,您认为还有什么事物能代表炎夏呢?我认为至少还有荷花。

荷花素有“水芙蓉、水宫仙子”之称,寓意圣洁和吉祥,而与荷花相关的诗词,估计大家随口都能吟上两句。

比如,杨万里的名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比如周敦颐《爱莲说》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炎炎盛夏,博物馆里赏“荷”

▲南京江宁区佘村的荷,摄影:姚森强

不仅在于荷花的高洁芬芳受人喜爱,而且其于污浊环境中的洁身自好品行更受人敬爱,于商界、于学界、于政界亦然。

夏日,正是赏荷的好时节,赏荷也实在是夏日里的一桩雅事。

炎炎盛夏,博物馆里赏“荷”

▲广东开平的碉楼与荷,摄影:尘不知

现代社会,既能避暑又能赏“荷”的场所,估计要到博物馆里去了。我们一起欣赏博物馆里“荷”系文物,愿那些掩藏在时光里的清塘荷韵,能带给您一夏的凉爽。

《莲塘纳凉图》是源自唐杜甫的五律《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之一的诗意。

原诗句是“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两联句,图中景物与诗意密切结合。

炎炎盛夏,博物馆里赏“荷”

▲清.金廷标《莲塘纳凉图》,上海博物馆藏,图源:网络

《出水芙蓉图》,绢本设色。此图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衬以绿叶,叶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视特写手法,描绘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质。

全图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画面无款印,画下侧署款“吴炳画”。

炎炎盛夏,博物馆里赏“荷”

▲南宋·吴炳《出水芙蓉图》,团扇,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源:百度百科

《太液荷风图》,大液池内碧叶连天,莲花掩映,浮萍丛生,几对野鸭正徜徉于湖面之上;空中彩蝶飞舞,乳燕展翅,一派风和日丽的景色。叶、花皆双钩填彩,以色彩之深浅绘出俯仰向背的关系。用笔十分精细,得院体画之精髓。

炎炎盛夏,博物馆里赏“荷”

▲佚名,宋。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源:网络

《莲渚文禽图》,图中几株荷叶欹正仰俯,荷花或含苞,或盛开,姿态不同。苇草丛立,水草点点,湖水清澈见底。一对鸳鸯正嬉戏水中,毛羽丰美,情趣盎然。一只翠鸟停于荷杆上,正欲展翅掠出。

该图写景写物,形象生动,画面清秀,兼工带写。以没骨写叶,以粉白勾花,工笔与写意和谐统一,笔墨自然,设色淡雅,意境清俊朗。

炎炎盛夏,博物馆里赏“荷”

▲明代·周之冕《莲渚文禽图》,立轴,南京博物院藏。图源:网络

《荷花鹭鸶图》,图中碧荷舒卷如云,一白鹭曲颈缩首,正在岸边草丛中闭目休憩。画家以泼墨写出荷叶,以重墨勾筋描络,写中带工;双钩写荷花,璎珞飘摇。白鹭近似白描,不加晕染却生动准确。整幅画清新明快,是一幅写意佳作。

炎炎盛夏,博物馆里赏“荷”

▲明代·魏学濂《荷花鹭鸶图》,立轴,上海博物馆藏。图源:网络

《荷花鸳鸯图》,花鸟以劲细的线条勾勒,敷色艳丽,层次细腻,变化微妙。湖石用笔方折粗硬,衬托了描绘精细圆润的莲花、莲叶。这种对比衬托的手法是陈老莲常用的。图上自识:“溪山老莲洪绶写于清义堂。”

炎炎盛夏,博物馆里赏“荷”

▲明代·陈红绶《荷花鸳鸯图》,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源:网络

欣赏完画作,换个口味,咱继续盘“荷”。,

据说古人有一种喝酒的方式很奇特,叫“碧筒饮”。采摘刚刚冒出水面的新鲜荷叶,将叶心捅破使之与叶茎相通,然后从茎管中吸酒,人饮莲茎,一口将酒饮尽。由“碧筒饮”衍生出的酒杯叫“碧筒杯”,也叫“荷杯”、“荷盏”。

炎炎盛夏,博物馆里赏“荷”

▲图源:网络

粉彩荷花秋操杯背后有故事。1908年11月,清军在安徽太湖县举行秋季会操,本来以这种“莲花吸杯”作为奖赏秋操将士的纪念品。谁知正当秋操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慈禧与光绪帝先后离世的消息传来,秋操暂停,兴行哀礼。而此时安庆省城内留守的新军,在熊成基等领导下乘机发动“马炮营起义”。

炎炎盛夏,博物馆里赏“荷”

▲清代·粉彩荷花秋操杯,安徽博物院藏,摄影:Sally小魚

越窑秘色瓷莲花碗是苏州博物馆镇馆之宝,第三批禁止出国展出的文物,越窑贡窑秘色瓷珍品。秘色瓷釉色如冰似玉,清澈透亮,能达到“碗中无水,却似有一汪清泉”的效果。而此器以莲花为造型,构思巧妙,浑然天成,恰好呈现出芙蕖于碧波中盈盈独立、亭亭净植的样子。

炎炎盛夏,博物馆里赏“荷”

▲五代·越窑秘色瓷莲花碗,苏州博物馆藏,图源:Sally小魚

这套精美绝伦的玻璃莲花托盏

,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它的主人是元代陇西望族——汪氏。托盏为普兰色半透明玻璃质地,盏身呈七瓣莲花形,托外边沿呈八瓣莲花形,宛如夜幕下盛开的蓝色睡莲花,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炎炎盛夏,博物馆里赏“荷”

▲元·玻璃莲花托盏,甘肃省博物馆藏,图源:堆糖

携一池荷花,盛开在烟雨江南。

苏州博物馆的这件“粉彩绿里花形杯”,将梦里水乡的清灵婉约以釉色渲染。荷花盛放,如火如荼,莲瓣下镶嵌一片翠叶,绿色掩映中,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杯内釉里是湖蓝色,清似天,淡若水,水天一色,美轮美奂。

炎炎盛夏,博物馆里赏“荷”

▲清·乾隆粉彩绿里荷花形杯,苏州博物馆藏,图源:老猪的碎碎念

被誉为“青瓷之王”的青瓷莲花尊,以莲花为样,造型别致,气势恢宏,将刻画、浮雕、堆塑、模印、粘贴等多种装饰技法施于一体,纹饰繁缛,釉色莹润,似莲瓣承露,青翠欲滴。

炎炎盛夏,博物馆里赏“荷”

▲北齐·青瓷莲花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图源:百度百科

博友们,要看的赶紧到博物馆里去吧,否则,再迟点,不仅“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本公众号的季节主题也要换“秋”了。

炎炎盛夏,博物馆里赏“荷”

▲2017年12月中旬西湖的残荷,摄影:许大俊

信息采集:化学公仔,编辑:北纬21度的季节

温馨提示:未注明来源的图片均为本号原创;部分图、文源自网络,加上LOGO仅为宣传,并非对其声明版权;原创图、文转载请与我们联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漫行博物馆”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