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1000萬可投資金,該如何規劃?選擇資產之前,先做這三件事

我有1000萬可投資金,該如何規劃?選擇資產之前,先做這三件事

2019年以來,中美兩國的貿易糾紛還在繼續強硬對抗,市場都在擔心全球經濟受到拖累,股市接連遭遇拋售,資金避險意識濃厚。經濟的對抗,政策的瞬息萬變,讓這個時代天然缺失安全感。

近期,悟空問答熱門問題:“假如可投資金1000萬以上,該如何做理財規劃"。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見過不少投資者犯錯誤,也看過一些投資者,不斷學習成長,變得更加篤定,做出讓自己和家人高枕無憂的決定。

因此,也有了這篇文章的初心,在此建議高淨值客戶做資產規劃配置時,把對“投資收益”的訴求,向對“風險管理”和“資產保全”的訴求轉變。

因此,我建議投資者做投資規劃之前,先做這三件事:

一、【自省】:評估自己的風險偏好及投資期望

這幾天,有個刷爆金融圈、基金圈、銀行圈和資管圈的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書,基民王翔於2015年購買價值96.6萬的理財產品,3年後鉅虧57萬元,並就此與建行恩濟支行多番對簿公堂。

王翔認為,建行方面違反相關規定,在明知其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情況下,欺騙購買第三方發行的高風險理財產品,並由此導致巨大損失。


我有1000萬可投資金,該如何規劃?選擇資產之前,先做這三件事


經一審、二審和高院駁回之後,法院最終判處建行恩濟支行賠償原告王翔的損失,除此之外,以本金96.6萬元為基數,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賠償相應利息損失。

在這個案例裡,法院的判決不僅給圈內的基金推銷人上了一堂課,也給投資者上了一堂課,充分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適合的理財產品類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好自己的權益。

"我們都知道“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期望和風險容忍度都不瞭解的話,就有可能會選擇超出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所投產品一旦出現虧損,就可能超出自己和家庭的承受能力,對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嚴重的還會“人財兩空”。

一本告訴投資者如何成為更好的客戶的暢銷書籍--《投資藝術》(Winning the Loser's Game),廣受讀者好評。

文中拋出問題“誰來負責財富?”,作者查爾斯—埃利斯在文中提到:"你要負主要責任……而且這個責任不能有其他人分擔;這是你該做的事,與他人無關。”

其實就是告訴我們投資者,對自己財富一定要負責任。因此自我評估發掘自己的需求,期望和對風險的容忍度,是投資者在投資決定前考慮的第一件事。

簡單說你願意承擔多少風險換取你希望的收益?更簡單的概括,是你願意為風險掏多少錢?

具體該怎麼自我評估呢?

在實際生活中,很多正規的金融機構,在客戶購買理財產品之前,都會讓投資者做《風險測評問卷》,一般問卷共10題,根據問卷選項,統計出一個分數結果,看測試分數結果屬於哪種類型的投資。

風險偏好結果一般有:保守型(C1)、穩健性(C2)、平衡型(C3)、成長型(C4)、進取型(C5)。這個問卷就是幫助投資者,瞭解自身對投資風險的承受能力,以及可以匹配理財產品的相關風險等級。(如圖)

我有1000萬可投資金,該如何規劃?選擇資產之前,先做這三件事

小結:用案例提醒投資者,需要自我評估風險容忍度,為保護自己投資權益,秉承對自己的財富負責的態度,不能忽視“自省"環節。因為了解自己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就可以去匹配相應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正確選擇產品了。

這也是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投資機構說的"適當性原則",也是我們做投資的第一步。

二、【 認知】:認識家庭財富會面臨的風險

有這樣一句話:家庭資產是以貨幣來衡量的,家庭財富是以風險衡量的。


我有1000萬可投資金,該如何規劃?選擇資產之前,先做這三件事

如果不認識風險,不知道風險從哪裡來?有哪些?就很難有心防範風險,很難產生恐懼感和敬畏感,容易忽略對家庭的保障,一旦發生風險,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都沒有了。

比如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大佬們,經歷暴富暴窮的新聞案件,也是因為沒有這樣的認知。

那我們常見的家庭財富風險有哪些呢?這裡列出了幾類:公私不分風險、債務風險、稅務風險、傳承風險(如圖),接下來會以一些案例來說明。


我有1000萬可投資金,該如何規劃?選擇資產之前,先做這三件事

資產公私不分的風險:是指企業資產與私人資產不分。私營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都需要業主承擔無限責任,償債範圍包括了業主的私有財產。

私營獨資企業是指按《私營企業暫行條例》第七條第一款規定:"獨資企業是指一人投資經營得企業。"即由一名自然人投資經營,以僱傭勞動為基礎,投資者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企業。

私營合夥企業是指按《合夥企業法》或《私營企業暫行條例》的規定,由兩個以上自然人按照協議共同投資、共同經營、共負盈虧,以僱傭勞動為基礎,對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企業。

比較典型案例有:賈躍亭夫婦因樂視資金危機,導致12.37億個人資產被凍結。

夫妻不分的風險:包括子女婚變和本人婚變。

《婚姻法》約定:夫妻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繼承和贈與的財產獲得都屬於夫妻共同財產。也就是說由於婚姻關係的不穩定,創一代的財富或者傳承給子女的財富可能面臨被分割掉一半的風險。

典型案例:王寶強、馬蓉離婚案;土豆網王微離婚、上市案例;

意外的風險:意外與明天,哪一個會先到?這個很容易理解。典型案

我有1000萬可投資金,該如何規劃?選擇資產之前,先做這三件事

稅務的風險:中國未來徵收遺產稅帶來的風險(2016年12月19日,中國社科院2017年《經濟藍皮書》,發佈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在京召開。藍皮書呼籲儘快實施房地產稅和遺產稅,積極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等措施)。

我有1000萬可投資金,該如何規劃?選擇資產之前,先做這三件事

目前所有的實名制都是遺產稅的前奏,從儲戶實名制、炒股實名制、二代身份證、新婚姻法、物權法、不動產登記。接下來就是戶政連線、地政連線、金融系統連線! 天羅地網已近完成!且遺產稅愈來愈近了,同時CRS-全球涉稅金融賬戶信息自動交換,也讓擁有海外賬戶的中國高淨值人群的增值處於裸奔狀態。

財富傳承風險:香港中文大學對近20年香港、臺灣、新加坡近200家企業進行研究發現,家族企業在傳承過程中面臨巨大的財富損失。由於中國的法定繼承第一順位是配偶、子女和父母,那麼如果一旦高淨值人士出現意外,就面臨資產被健在的父母分配掉50%的風險。那麼這50%的資產在父母離世時就可能會分流到當事人的兄弟姐妹,這就是由於法定繼承引起的資產姻親分流的風險。

同時麥肯錫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家族企業只有5%的家族企業在三代以後還能為股東創造價值。

小結:財富是用風險來衡量的,為了分散風險,做足風險防控。投資者要對家庭財富會面臨的風險有認知,這裡通過一些案例列舉了幾個常見的風險,提醒投資者在構建財富管理的認知系統時,著重考慮。

三、【保障】:為應對財富風險,家庭財富需配足"安全墊"

家庭理財能夠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是為保障家人最基本的品質生活水平不下降,此時我們需要構建一個獨立的防禦性保障資產,這類資產不追求收益,越安全越好。

目的是:即使發生意外或者災害,依然能維持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

那有哪些呢?現金、貨幣基金(現金等價物)、黃金、保險、自主性房產、人力資本、家族信託等等。

我有1000萬可投資金,該如何規劃?選擇資產之前,先做這三件事

首先:是流動性較高的金融產品,保持家庭資產靈活性,以備不時之需,數額可以參考半年左右的家庭開支。同時當期外匯管制趨嚴的環境下,也需要做一些外匯資產來分散幣種風險,保障財富安全。

其次:保險是整個家庭財富"安全墊"的的核心,在很多高淨值人群中,都對保險低估了,在整個安全墊資產中,它就是一個"救生衣"的作用。可以在多種極端情況保障投資者的生活水平。

投資者需要結合自身和家庭的需求,關注境內外優質保險產品,以花小錢獲得大的保障,選擇不同的品種,長期複利還可以把家庭財富進行隔離保全。

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單一市場政策主導下,投資工具減少,且易受衝擊,人民幣貶值,資本投資趨向全球化。為應對各類財富風險,需要考慮海外和國內安全墊組合配置來保障家庭財富:如海外保險

海外保險的優勢:

1.享受更廣泛的高端醫療服務

2.實現客戶避稅避債的資產隔離和資產保全的需求

3.實現外匯資產配置,享受全球專業團隊多投資管道

4.提前規劃移民、留學、海外置產

5.通過保單融資實現高槓杆個人融資

6.實現定製化個人金融服務

第三、 自住型房產,在限購限貸限賣、租售同權、提高放貸利率等長效機制的綜合調控下,房地產迴歸"住"的屬性,也是保障基本生活的必要配置。

第四、 除實物財富資產以外,人力資本是家庭財富的重要構成,尤其對於如醫生、律師、明星等高淨值人群,他們身上有著天然的人力資本,價值很高,提升自己,也是提升人力資本。

小結:為預防家庭財富風險,即使一些極端風險時,依然能維持現有基本生活質量水平。建議投資者需要構建含有現金、貨幣基金(現金等價物)、黃金、保險、自主性房產、人力資本、家族信託等等資產的獨立的防禦性資產組合,這類資產的特點就是:不追求收益,以保障安全為主。

四、寫在最後

自2018年4月資管新規落地後,高淨值投資者也經歷了2018年嚴峻的市場洗禮,財富配置理念也日漸成熟,尋找有效理財配置的途徑需求日益迫切。

但是同時2019年,在過當前國內外經濟政治形勢的風雲變幻,國內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投資者的投資方式逐漸多樣化,如何進行有效投資,在投資之前,需要注意注意哪些?

本文希望投資者在追求從投資收益時,首先注重風險管理和資產保全,並提醒投資者注意三個點:

一、秉著對自己的財富要負責的態度,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類型和適合的產品類型,再選擇與自己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財產品

二、財富是用風險來衡量的,因此投資者需要對家庭財富面臨的風險有個全面的認知,並選擇產品時考慮防控這些風險。

三、為保障家庭財富保障風險,提醒投資者構建"安全墊"--防禦性資產組合,並儘量涵蓋現金、貨幣基金(現金等價物)、黃金、保險、自主性房產、人力資本等等資產,以保障安全為主,不追求收益,以確保在發生一些極端風險時,依然能維持現有基本生活質量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