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民国最牛的福建富商:赚日本人的钱回国做慈善、办教育

叶鸿英(1860 年)出生于福建同安的一个商人家庭,其父叶丽水在沪经商,7岁时随父母迁居上海,后成为沪城著名巨商。叶鸿英14岁便在父亲经营的大昌杂货店当学徒,满师后,随张尚德赴日本北海道经商,往来于北海道与长崎之间,采购海味杂货运往上海销售。

他是民国最牛的福建富商:赚日本人的钱回国做慈善、办教育

1877年,张尚德等人集资在长崎开设丰记号,经营海味业,叶鸿英在丰记号任职员,因其经营有方,深得张尚德器重。这也为他以后的经商生涯积累了经验。同年6月,叶鸿英丁父忧,回沪奔丧,丧葬既毕,不愿留沪继承祖业,选择回到长崎,协助丰记号在朝鲜的釜山、仁川、元山各埠扩大贸易,进展顺利,张尚德视他为左右手。

叶鸿英的事业主要是靠经营海味业进出口贸易而崛起的。1881年,22岁的他决定自创新业,离开丰记号,返回上海开设源润昌行,以海味业为营计。依靠勤奋敬业,生意进展顺利,商业根基逐步稳固后,又赴长崎、海参崴组织货源,扩充外贸业务。

他是民国最牛的福建富商:赚日本人的钱回国做慈善、办教育

散财以济公益,捐款兴办教育!叶鸿英对有益于民众的民族工商业均酌予扶持,在其投资的工商企业中,他任董事或监理,多数系名誉职务,而不计较个人投资的报酬。晚年,散财以济公益,捐款兴办教育,愿以经商得来的财富用于福国利民的事业,受到社会的好评。叶鸿英对社会的捐助多在教育事 业和地方公益。他曾于1906年捐助并筹募资金设立上海民立女子中学。叶鸿英的夫人苏本清(在沪闽商领袖苏升之孙女),国学有相当基础,义务担任民立女中教员,夫唱妇随,传为佳话。

他是民国最牛的福建富商:赚日本人的钱回国做慈善、办教育

叶鸿英对文教事业的捐助中最为人所知的是鸿英图书馆。1932年,人文图书馆计划兴建馆舍,扩充设备,估计需要资金40万元。叶鸿英认为图书馆实为开发民智所急需,对乡村教育亦主张力谋推广,于是慷概捐资50万元。以10万元专办乡村教育,在上海的10个邻县各建一所“鸿英乡村义务小学”。以 40万元扩充人文图书馆。1933年9月,鸿英教育基金会委托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沪西漕河泾开办鸿英师资训练所。开办四所鸿英小学,使附近的学龄儿童及失学成人皆能上学。

他是民国最牛的福建富商:赚日本人的钱回国做慈善、办教育

叶鸿英从事的义举,不仅限于文化教育事业,还涉及地方公益。如红十字会、济生会、任济堂、贫儿院、残废院、沪南慈善会、广益中医院、普益习艺所等慈善团体,或年捐巨资,或施放衣米,因此地方政府屡颁荣典。

每日的慈善故事会就到这里,福建省慈善协会期待你的关注,等待你的携手,希望你与我一起共建美好新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