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王劉蒜:史上最衰皇帝候選人,兩次問鼎失敗,最終被逼自殺

衣賜履按:順帝劉保去世之後,在不到兩年時間裡,換了三個皇帝。在這個過程中,士大夫集團與外戚集團的鬥爭達到白熱化的地步,以士大夫集團的完敗告終。

公元145年,一幫官員或前官員上書彈劾某高級領導幹部,奏書說:

此公假公濟私,表面上看好像正人君子,實際行為卻非常邪惡、齷齪。他離間皇上與親戚的關係,卻自己培植黨羽。他舉薦的幹部,全是他的門人學生;他任用的幹部,都是親朋故舊。這些人,有的向他大量行賄,有的跟他是姻親關係,在朝廷幹部部門登記在冊的就有四十九人。更可氣的是,此公竟然廣選商賈之徒,用這些生意人補官員的缺。生活奢侈,車馬豪華。先帝(衝帝劉炳)去世,尚在出殯之中,路上百姓都傷心哭泣,此公卻塗脂抹粉,搔頭弄姿,彷彿遊園玩樂,竟無半點傷心之態。先帝的陵墓還沒建好,他就開始更改各項制度,把好的都說成是自己的功勞,把過錯全部推給皇上。驅逐舊臣,使他們不能參加葬禮。所謂作威作福之輩,沒有能超過此公的。兒子最大的罪過莫過於連累父母,臣子最大的罪行莫過於詆譭君王。此公之罪,罪不容誅!

清河王劉蒜:史上最衰皇帝候選人,兩次問鼎失敗,最終被逼自殺

【士大夫領袖:太尉李固】

清河王劉蒜:史上最衰皇帝候選人,兩次問鼎失敗,最終被逼自殺

【君子不黨VS一個好漢三個幫】

彈劾李固的其他問題,比如任用商賈,注重儀表,生活奢侈,等等,史書上沒有明說,但是我覺得未必都是空穴來風,恐怕或多或少都有些影子,我們不作深究。

太尉李固為什麼會被彈劾呢?我們倒車回去看看。

公元144年,八月六日,順帝劉保去世,太子劉炳即位,是為衝帝,年僅兩歲。尊梁皇后為皇太后,臨朝主政。

八月十三日,任命李固為太尉,與大將軍梁冀並錄尚書事(掌管宮廷機要)。

衣賜履說:順帝劉保的大舅子、大將軍梁冀,恨透了李固,斷不可能同意由李固任太尉,還與自己“並錄尚書事”。因此,我推測李固任太尉,可能是劉保的遺詔。

五個月後,公元145年,正月六日,衝帝劉炳死了,滿打滿算也就三歲。

清河王劉蒜:史上最衰皇帝候選人,兩次問鼎失敗,最終被逼自殺

【衝帝劉炳:朕雖然只有兩歲,也是你們的父親!】

皇帝死了,不算太嚴重的事兒;但皇帝沒有接班人,這事兒就嚴重了。當時,揚州(安徽省中部及江南地區)、徐州(江蘇省北部)地區民變鬧得挺兇,梁太后認為宣佈皇帝死訊恐怕造成混亂,就給李固等人下詔,打算等徵召的親王們抵達洛陽後再宣佈。李固反對,他說:

皇帝雖然年少,那也是天下之父。皇帝駕崩,人神都能感應到,臣子豈能掩藏君父的死訊?當年,秦始皇死在沙丘,胡亥、趙高秘不發喪,最終害死扶蘇,以至秦朝滅亡。近來北鄉侯去世,閻太后的兄弟和太監江京等人也是秘不發喪,這才導致孫程等人起事。這是天下之大忌,萬萬不可如此。

實際上,李固們錯了。

梁太后還是比較厚道的,聽從了李固的建議,當天晚上就發佈了衝帝去世的消息。徵召清河王(首府甘陵,山東省臨清市)劉蒜、勃海王(首府南皮,河北省南皮縣)劉鴻的兒子劉纘(讀如鑽,上聲)到洛陽。

劉蒜這個人,個性嚴肅,行動舉止,都有規矩,大臣們覺得他像皇帝,大多支持由他繼皇帝位。

清河王劉蒜:史上最衰皇帝候選人,兩次問鼎失敗,最終被逼自殺

【劉蒜:長得再帥,才藝再多,也只是個陪考的】

李固對梁冀說:

如今立帝,應選擇年高有德,能親自主政的人,希望將軍從大局著眼,學習周勃立文帝、霍光立宣帝,而不能像鄧太后、閻太后利用君主幼弱的做法。

衣賜履說:如果史書記錄屬實,我覺得李固肯定是一腦袋豆腐渣子。明擺著梁家要向鄧太后、閻太后學習,立個小皇帝,然後繼續把持朝政嘛。梁冀瘋了才會立劉蒜。從劉蒜被士大夫集團提議為皇帝候選人那一刻起,他就變成一個紮紮實實的倒黴蛋兒,開始了他悲催的“陪考生涯”。

梁冀心裡啐了李固一口,一扭身,到宮裡和老妹子梁太后密謀一番,決定立劉纘為帝。

正月二十五日,封劉纘為建平侯,當天,即天子位,是為漢質帝,年方八歲

陪考生劉蒜,被遣回封國。

梁太后當朝,對三公還算尊重,李固經常提個意見建議唔的,梁太后大都採納。李固對那些黃門太監,一概排斥,天下人都希望政治走上正軌,但梁冀對李固則非常惱火。順帝劉保時期,任用官員極為隨意,不按規章制度來。李固於是徹查這幫來路不明的傢伙,前前後後上奏免掉了一百多個這樣的貨色。這些人對李固咬牙切齒,就迎合梁冀,共同寫了一份奏章誣衊李固,就是本文開頭的那一篇。

清河王劉蒜:史上最衰皇帝候選人,兩次問鼎失敗,最終被逼自殺

【梁太后,對士大夫總體還算不錯】

奏書呈上,梁冀請太后批轉下面審理,好把李固往死裡整。不料,梁太后對李固頗為信任,就把奏書扣下了,李固得以不死。

衣賜履說:這份兒奏書的主筆馬融,是伏波將軍馬援的侄孫,當世的大儒,著作等身,徒子徒孫眾多,且頗有些才智超群之士,後世名聲顯赫的盧植、鄭玄,就出自他的門下。馬融不是李固的菜,李固也不是馬融的菜。由此,我們可以判斷,士大夫集團確實是高度分裂的。

史稱,漢質帝劉纘極為聰明,當皇帝沒幾天,就把梁冀是什麼貨色看得一清二楚。有一次朝會之後,劉纘對著梁冀的背影,說,此跋扈將軍也。這話很快傳到了梁冀耳中,搞得梁冀後背發冷,就想早除後患。

閏六月一日,梁冀派人給劉纘呈上加了鴆毒的煮餅。劉纘吃過之後,痛煩悶苦,派人把李固找來。李固進去,上前問道,陛下怎麼得的病?

劉纘此時尚能說話,說,吃了煮餅,現在腹中悶得很,找到水來還可活命。

當時梁冀也在旁邊,說,恐怕嘔吐,不可飲水。

話未說完,劉纘就死了。李固伏屍號哭,出宮之後,立刻彈劾御醫救護不力。梁冀害怕事情洩露,對李固更為痛恨。

清河王劉蒜:史上最衰皇帝候選人,兩次問鼎失敗,最終被逼自殺

【漢質帝劉纘,看來也是沒有皇帝命】

衣賜履說:古時,把麵食都稱為餅,蒸餅,就是饅頭;煮餅,大約就是麵條或片兒湯。我真沒想到,皇上用膳,竟然如此簡單。

關於劉纘之死,我覺得非常可疑,下一回,我們專門討論。

皇上死了,趕緊再立一個吧。李固聯合司徒胡廣、司空趙戒,給梁冀寫信,建議召開會議討論皇位繼承問題。

梁冀於是召集三公,中二千石級別的官員,以及列侯開會,共同商議立嗣問題。李固、胡廣、趙戒,以及大鴻臚杜喬,再次力推清河王劉蒜,他們認為,劉蒜是德智體美勞五好青年,與皇家的血緣也近,應立為嗣(章帝劉炟——千乘王劉伉——樂安王劉寵——清河王劉延平——清河王劉蒜。劉蒜是劉纘的堂兄)。

先是,蠡吾侯劉翼去世後,兒子劉志嗣位。梁太后想把妹妹嫁給劉志,就徵召他進京。劉志到達洛陽,劉纘恰好死了。梁冀尋思,劉志是自己的妹夫,比那個劉蒜靠譜多了,就想立劉志為帝,但是,其他人全都反對,一時爭執不下,暫時休會。

當晚,一個重要人物拜訪梁冀,決定了東漢王朝的走向。這個人,是太監曹騰

清河王劉蒜:史上最衰皇帝候選人,兩次問鼎失敗,最終被逼自殺

【中常侍曹騰,太監界的傳奇】

沒聽說過?

曹操聽說過嗎?

對,曹騰是曹操的祖父。

什麼?曹操的祖父是個太監?太監怎麼會有孫子?

對,曹騰是個太監,收養了一個兒子叫曹嵩,曹嵩不是太監,生了兒子曹操。

曹騰在兩漢太監史上,是一個頂尖的角色,前後服侍過五任皇帝,不但千年不倒,關鍵是口碑還特別好,而且是在士大夫集團中的口碑很好,當太監當到曹騰的地步,還真不算給曹操丟人。

曹騰對梁冀說:

你們老梁家,幾代都是皇親國戚,大權在握,你家的賓客眾多,難免有胡作非為的。清河王劉蒜,那是出了名的為人嚴明,如果他當了皇帝,那麼你們老梁家的好日子就到頭了。依我看,還是立蠡吾侯吧,你家的富貴可長久保持哩。

衣賜履說:曹騰為什麼要趟這個混水?有兩個原因:第一,曹騰與劉蒜有過節。早先,曹騰曾經拜謁過劉蒜,劉蒜對曹騰很沒有禮貌,傷了曹太監的自尊,此番,曹騰當然不想劉蒜登基。第二,立一個皇帝,出了大力,還是出了力,還是沒有出力,這個差別可就大了。曹騰在歷史轉向的關頭,總能選對孝忠的對象,實在是目光如炬。順帝被貶為濟陰王時,他是順帝的人,順帝執政二十餘年,對老曹信任有加;此番,桓帝還是蠡吾侯,他又提前表忠心,這樣的人,養出曹操來,就合乎歷史邏輯了。

梁冀對曹騰的話,深以為然。第二天(閏六月二日),繼續開會,梁冀上來就殺氣騰騰,言辭激烈。司徒胡廣、司空趙戒,以及其他官員,一看形勢不對,紛紛表態,唯大將軍之命是從。支持劉蒜的,就只剩下太尉李固和大鴻臚杜喬了。梁冀臉一黑,厲聲說,散會!拂袖而去。

清河王劉蒜:史上最衰皇帝候選人,兩次問鼎失敗,最終被逼自殺

【跋扈將軍梁冀,把持朝政二十餘年】

閏六月四日,梁冀說服老妹子梁太后,免了李固的職務。

閏六月五日,任命司徒胡廣為太尉;司空趙戒為司徒,與梁冀共同主管宮廷機要;擢升太僕袁湯為司空(袁湯,是袁紹、袁術的爺爺,老袁家四世三公,袁湯是第三世)。

閏六月七日,蠡吾侯劉志繼位,是為漢桓帝,時年十五歲,梁太后繼續臨朝聽政。

公元147年,十一月,清河人劉文、魏郡(河北省臨漳縣西南鄴鎮)人劉鮪(讀如偉)打算立劉蒜做天子,陰謀洩漏,二人被處決。有關官員彈劾劉蒜,劉志貶劉蒜為尉氏侯,放逐到桂陽(湖南省彬州市),劉蒜自殺。

衣賜履說:劉蒜,真的是標準的倒黴蛋兒。看起來似乎兩次差點當了皇帝,實際上根本沒戲,不但陪考兩次,最後還是死在了這件事兒上。因此,我判斷,這個劉蒜,在政治鬥爭中不過了了。劉蒜陪考了一次之後,居然還弄不清自己幾斤幾兩,看不出李固之輩必敗無疑,在沒有搞掂梁冀的情況下,居然第二次向皇位發起衝擊,說實在的,就是一個政治白痴。

梁冀利用此次機會,誣陷李固與劉文、劉鮪是同夥兒,關入大獄。李固的門生故舊大力營救,梁太后下詔釋放李固。

李固出獄,京城大街小巷,所有老百姓都高呼萬歲。梁冀大為震驚,豈能讓他活著!於是再向梁太后力奏以前的事,終於將李固誅殺,時年五十四歲。

清河王劉蒜:史上最衰皇帝候選人,兩次問鼎失敗,最終被逼自殺

【漢桓帝劉志:誰說朕昏,朕就要他好看!】

衣賜履說:此一役,外戚集團大獲全勝,士大夫集團損失慘重,除了太尉李固,另外一個重量級人物,大鴻臚杜喬(後升至司空),也同時遇害。更有大批首鼠兩端之輩,投到了外戚麾下。

因為梁冀立的這個桓帝劉志,是兩漢最昏的皇帝之一,所以,顯得李固們想立的劉蒜,可能好一些。在立誰為帝上,這次,是士大夫集團和外戚集團鬥得最狠的一次。東漢的皇帝,非正常繼位的比例接近一半,到桓帝為止,共十一位皇帝:


光武帝劉秀;

明帝劉莊;

章帝劉炟;

和帝劉肇;

殤帝劉隆;

安帝劉祜

少帝劉懿

順帝劉保

衝帝劉炳;

質帝劉纘

桓帝劉志


這十一位爺中,安帝劉祜、少帝劉懿,順帝劉保,質帝劉纘,桓帝劉志,五個都不是以太子身份繼承帝位的。其中,除順帝劉保為太監所立之外,其他四個,都是外戚立的。也就是說,李固們不管是明知不可而為之,還是想有所突破,作為手中沒有實際權力的臣子,想跟太后、外戚爭立皇帝,失敗是必然的。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