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全力以赴“蟲口奪糧”保豐收

“小麥條鏽病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

“草地貪夜蛾擴散速度快,繁殖倍數高,主要危害玉米。”

隨著天氣漸暖,農作物病蟲害也陸續進入多發期。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病蟲害更為嚴重。小麥條鏽病已在13個省份發生2812萬畝,為近10年來最重;草地貪夜蛾去年首次入侵我國,專家分析,今年境內蟲源與境外蟲源疊加,發生面積進一步擴大;今年水稻“兩遷”害蟲境外批量遷入,蟲源基數大於常年,防控不能掉以輕心......

今年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形勢嚴峻,目前防控進展如何?採取了哪些有力措施?記者採訪瞭解到,當前,各地正全力以赴,確保“蟲口奪糧”保豐收。

謀劃:加大投入 及早部署

3月17日上午,在河南省唐河縣源潭鎮黨坡村,一架植保無人機在麥田上空來回盤旋,將藥霧均勻噴灑到田間,一會兒工夫就完成了50多畝小麥病蟲害的防治。

“早些天防控疫情,工人不好找,打藥又不能扎堆,我那2000畝小麥急著施肥、除草。現在好了,咱用無人機‘唱大戲’,心裡踏實多了。”看到幾架植保無人機一天就輕鬆完成了施藥作業,源潭鎮振群家庭農場的喬振群高興地說。

據瞭解,為確保糧食全面豐收,在植保無人機集中作業方面,唐河縣成立了由200餘架無人機組成的“飛防特種作戰隊”,充分利用無人機噴藥成本低、精準高效等優勢,全面開展小麥病蟲害防治。

不只是唐河縣,在全國範圍來看,目前從中央到地方,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正在加快推進。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按照“早謀劃、早預警、早準備、早防治”的思路,制定下發了病蟲害防控預案,提前下撥了病蟲害防控資金,先後在早稻生產、夏糧田管、東北備耕等推進視頻會上對病蟲害防控工作進行部署和安排。近日,農業農村部又召開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推進落實視頻會,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控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

據悉,去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下撥了1.46億元草地貪夜蛾防控資金,近日又下撥了14億元病蟲害防控資金,支持各地提前做好防控的物資準備。

此外,多個省份也加大對病蟲害防控的資金支持力度。安徽省統籌赤黴病專項防控財政資金為歷年最高;吉林省安排病蟲害防控專項資金,用於建立草地貪夜蛾阻隔帶、加密監測點和開展草地貪夜蛾、黏蟲等應急防控;山東省下達農業生產救災資金,重點用於小麥條鏽病等重大病蟲防控,各市、縣也加大資金統籌整合力度,為防控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

協作:精準指導 統防統治

“小麥拔節期施肥是決定成穗率高低的關鍵時期,是增產增收的重要環節。當前要及時追肥,積極進行麥田紋枯病、蚜蟲等病蟲害防治。”4月10日,在安徽省阜陽市棗莊鎮童莊村種糧大戶程傳良的小麥種植產業園區內,農民正在田間噴灑藥物防治病蟲害。該鎮農業綜合服務站農技人員在田頭開設了“田間課堂”,向農戶講解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把脈”農業生產。

農作物病蟲害防控離不開專業的技術指導。當前,各地正積極組織專家通過專題講座、技術諮詢等方式,推廣普及科學防控措施和安全用藥知識。雲南省依託科研院校,建立草地貪夜蛾監測與防控技術攻關協作組,為基層防控提供技術指導。湖北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組織植保人員下田開展系統監測調查,及時發佈預報200多期。山東省近期舉辦了重大病蟲監測防控技術培訓班,對全省植保專業技術和科研人員進行在線培訓,已累計培訓農技植保人員30多萬人次,開展達標防治2000多萬畝(次)。

此外,各地充分發揮專業化植保服務組織作用,開展統防統治、聯防聯控。陝西優選10家日作業能力5000畝以上的專業化服務組織,確定5家省級重點農藥生產企業,保障防控力量和物資需要,實施大面積統防統治。

經過各地各級部門的不懈努力,目前,農作物病蟲害防控進展順利。據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4月20日,小麥條鏽病防治面積4510萬畝(次),是發生面積的1.6倍,基本做到了應防盡防,發生面積增幅明顯放緩。草地貪夜蛾防治面積227萬畝(次),是發生面積的2倍,減輕了當地危害,壓低了北遷蟲源。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病蟲害發生趨勢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下一步將及時組織召開分區域、分作物、分病蟲的防控現場會,推進落實各項防控措施,並在病蟲害防控關鍵時期,組派工作組和專家指導組赴重點地區,開展巡迴指導,督促工作落實。

行動:分類施策 及時預警

今年1月,沙漠蝗在部分東非國家和西南亞國家罕見暴發,對當地糧食及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危害,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出蝗災預警。沙漠蝗會不會給我國農業生產帶來威脅?對此,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以來,農業農村部一直密切關注沙漠蝗的發生發展態勢,今年多次組織專家會商,分析認為,沙漠蝗遷飛入侵我國的幾率很小。

日前,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國家林草局聯合制定印發《沙漠蝗及國內蝗蟲監測防控預案》,強調要加強雲南、西藏、新疆等可能遷入區蟲情監測,及時預警,嚴密防範遷入風險。

全面監測、及時預警是病蟲防控工作的“前哨”,是實現“蟲口奪糧”的基礎。除了監測境外蝗蟲入侵,境內病蟲害防治也加密監測預警,做到早發現、早防治。

“草地貪夜蛾是今年病蟲害防控的重中之重。”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偏重,從玉米來看,主要就是草地貪夜蛾的威脅。目前,農業農村部組織專家制定並印發了《2020年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提出構建邊境防線、長江防線和黃河防線,在相關區域加大防控力度,提升監測防控能力,最大限度減輕草地貪夜蛾的危害。

全國一盤棋,除了玉米,其他農作物病蟲害也堅持分類施策、分區治理。小麥條鏽病是跨區域流行病害,要加強早期發生區防控,遏制在小麥主產區暴發流行;小麥赤黴病是氣候性病害,防控窗口期短,須提前預防;水稻“兩遷”害蟲要加強境外蟲源遷飛降落區防控,減少外遷蟲源。

防控任務艱鉅,政策持續保駕護航。近日,國務院公佈《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細化了農作物病蟲害預防控制各項措施,鼓勵專業化、綠色防控,加強責任追究等,為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認真貫徹落實新頒佈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完善配套規章,依法提升病蟲害監測防控能力,全力以赴打贏“蟲口奪糧”攻堅戰,為全年糧食和農業生產打好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