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工程師的原則

某些工程師的原則

來源:陸姐說

作者:陸宏志


老媽的原則:

我老媽今年81歲了。她買了一件馬甲花了100元,回來後告訴我,她不怕花錢,要買就買件好的,不像一起打牌的那個70歲的小李太摳門,買了件50元的馬甲。過了兩天,老媽又告訴我,你知道嗎,隔壁小區的那個老李頭90多歲的人了,買件馬甲花200元,真是亂花錢。

我老媽是個有原則的人,比她花錢少的一律為摳門,比她花錢多的一律為亂花錢。


仿真工程師的原則:

上班的時候,聽到一位38歲的工程師在發表品論:

那些做產品規劃的人太隨意,拿經驗公式隨便估計個數,竟然說阻力系數在0.1-0.2的範圍,笑死人了。那些做高精度算法的人太磨嘰,算個阻力系數要兩個月,等他們算出結果,項目都結束了。有誰在乎阻力系數是0.15還是0.151,算這麼高精度有什麼用?

這位工程師也是有原則的人,比他精度低的就是不負責任,比他精度高的就是浪費時間。


產品設計員的原則:

一位設計員憤然地對做預研的人說:你們只討論產品該多大多重,工作不細緻,底部必須預留個洞用來走線,你們考慮到了嗎?

他不屑地對加工的人說:用什麼刀具加工,這麼具體的事情我不討論。這位設計員是有原則的人,沒有畫出結構圖的就是不細緻,把結構圖加工出來的就是太具體。

做產品的,埋怨上面做規劃的沒有依據瞎想;調侃下面做市場的沒有產品瞎吹。

做設計的,歧視做仿真的只會出漂亮圖,數據一個不可靠;責怪做試驗的把錢都要走了,做的試驗和設計還不一樣。用一千萬網格的人,鄙視用一百萬網格的不專業;笑話用一個億網格的沒必要。寫軟件的,

瞧不起用軟件的人啥也不懂只知道亂試;看不上寫算法的只會越寫越複雜不會整點好用的。寫算法的,批評寫軟件的就會胡亂改參數湊數據、改粘性假穩定;責備搞數學的NS方程除了幾個特殊狀態什麼都求不出解。


有原則的人只會一種方法

不知道怎麼那麼巧,我們掌握的技術總是最合適,再粗糙一些就是太空洞,再細緻一點就是拘泥細節。

你讓我用三分鐘說出阻力系數,我不會這種「粗糙」的方法。你讓我用三個月算出高精度的阻力系數,我不會這種「細緻」的方法。我只會一種方法:用一週時間算出一個誤差10%量級的阻力系數。


那些堅持原則的人們

讓我做產品規劃,因為我是個有技術的人,我必須花幾年時間,做完設計後告訴你產品應當有多大。你讓我當場按計算器告訴你產品大概有多大,這麼不靠譜的事情,我堅決不幹(我也不會幹)。我不能和你這種沒有原則的人合作。

讓我做深入研究,不僅僅給出阻力系數,還要分析阻力從哪裡來。我是個工程師,又不是大學裡的老師。我哪有時間、哪有條件做這麼深入的研究?我不能和你這種不現實的人合作。


沒有證明自己正確的原則

按照陸姐的習慣,吐槽後迴歸到正途,講講一位優秀的工程師會怎麼做。他沒有那些證明自己正確的原則。他的原則是:產品需要的技術,就是他要會的技術。

一、根據經驗,花一天時間初步估算,產品大致是什麼樣:多大、多重、性能範圍。推測哪些狀態最重要。二、想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仿真,相應地做什麼試驗,重點關注什麼數據。三、使用自己擅長的方法按照計劃做一段時間。四、發現個別關鍵問題很重要很難做。五、和更專業的人士一起做深入研究。


建立縱深的原則

會「粗糙」的方法,你有能力看清楚方向。

會「合適」的方法,你有能力完成主要工作。會「細緻」的方法,你有能力解決關鍵難題。從一分鐘估算出量級,到幾年算出精準數據,這些方法都該瞭解。

有的工程師,自己崗位的技術運用自如,努力在自己的層次上鋪開更大面積。有的工程師,不僅僅掌握好自己崗位的技術,還了解更高一層和更深一層的技術。有面積還有高度。有的工程師,可以與領導論規劃,與教授談模型,與工人師傅聊加工。追求面積與高度組成的最大體積。

你有面積又有高度,才能頂起你的上升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