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親不如近鄰的街坊鋪,鑄就老百姓“幸福密碼”

北京在疏解整治促提升的過程中,不斷將疏解出來的的土地用來打造便民服務中心。現在北京的一些區縣每年都會打造一定數量的便民服務點,以更好地方便居民。在這些便民服務點中,出現了一種新型便民服務點,即街坊鋪。這些街坊鋪點與常見的便民服務點有比較大的區別,其風格類似於上世紀的佈局,可以看到集體理髮店、早餐店、便民超市等,還會有孩子在這裡玩。總之,在這些街坊鋪裡,人好像穿越了時間,回到上世紀。最關鍵的是,街坊鋪還多了一些老人食堂,這屬於當地餐飲店服務的一部分,以優惠的價格專門為附近的老人提供專門的老人飲食服務。

遠親不如近鄰的街坊鋪,鑄就老百姓“幸福密碼”

對北京來說,隨著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老人越來越多,養老問題就成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北京的民政部門也一直在發揮引領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源進行各種養老服務的嘗試。但對養老服務來說,服務是永無止境的。所以需要不斷探索如何更好地推進養老服務。

遠親不如近鄰的街坊鋪,鑄就老百姓“幸福密碼”

北京目前最常見的主流養老服務模式是居家養老,就是通過養老驛站進行養老服務,這種服務模式很好。但養老驛站的成本比較高,且對地理位置要求很高,簡單說,可能一些老人距離養老驛站還是比較遠,這去到養老驛站還是挺麻煩的。於是,北京又開始推進老人食堂類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

通過街坊鋪來推進老人食堂,是老人食堂的新嘗試之一,可以讓老人就近解決一日三餐問題。而一日三餐,對老人來說可能是最大的問題。因為如果是一個或者兩個老人在家,再加上行動不便,做飯真的很辛苦。而老人吃的又不多,飯菜也不好做。多了浪費,太少了做起來也非常麻煩。這些老人食堂還能針對老人的身體情況,精細化提供餐飲服務,確保老人的身體健康。這對老人來說,幾乎解決了養老工作中一大半的難題,幸福感自然會越來越高。

遠親不如近鄰的街坊鋪,鑄就老百姓“幸福密碼”

當然,對於街坊鋪來說,其服務對象不只是老人,包括附近所有居民。因為這裡的風格是上世紀的古典懷舊風,而服務原則也是顯得很溫情,因此,在這裡可以看到曾經消失不見或者越來越少見的那種鄰里親密關係。隨著社會發展,高樓大廈越來越多,那種曾經的鄰里關係正在瓦解,新的鄰里關係還在構建當中。這讓一些人不適應,覺得隨著城市發展,鄰里關係變得不那麼親密無間,少了一些人情味。所以我們也看到,北京也正在大力推動和諧鄰里關係活動,每年舉辦鄰里節。可是鄰里節畢竟是節日是活動,不是日常生活。

遠親不如近鄰的街坊鋪,鑄就老百姓“幸福密碼”

而現在這些街坊鋪,讓我們看到,人情味正在復甦,正在我們身邊。這種人情味,能夠讓我們看到更多的煙火人間。北京一直在發展,尤其是各種高新技術大力推動北京產業升級與轉型。但北京也一直在努力保留各種煙火人間的氣味。這樣,讓北京的發展更加讓人舒心,更加讓人暖心。因為,有情有愛,是一個城市的幸福底色。

城市要發展,經濟是基礎,科學技術是保障,但人情味也同樣顯得重要。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中,出現越來越多的街坊鋪,讓我們看到,人情味與溫暖,一直在我們身邊。當然,人情味的城市建設,不是靠等來的,也不是盼來的,而是靠自己做出來的。所以對於溫暖城市建設,沒有人是旁觀者,每個人都是直接的行動者,是直接的參與者,也是最終的受益者。所以,請讓我們一起加入到這個有愛的隊伍中來,去打造更加具有人情味的城市,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一起去構建日常生活的幸福密碼。

文/董自葉

圖文來源於網絡,歡迎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