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一時的商王朝為何滅亡了?

武丁以後,商王朝的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其後的統治者也越來越腐化,到了商末帝辛時,情況更為嚴重。商湯沒有想到自己的後代重蹈覆轍桀的覆轍,在他的十七世孫帝辛手上,他所創立的千秋基業毀於一旦。

帝辛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商紂王,他是商朝第二十九位王帝乙的小兒子,因為是帝乙正妻所生,被立為太子。帝乙死後,紂繼位為商王。史稱紂“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就是說他天資聰慧,不僅英勇過人,能赤手與猛獸搏鬥,而且能言善辯,很有才幹。但他不是像他的祖先那樣將才能用與治國安邦,而是用於追求奢侈淫靡的生活。商紂王喜好酒色,廣建苑囿臺榭,寵愛美女妲己,高築鹿臺,命樂師作“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又“以酒為池,懸肉為林”,通宵達旦地飲酒作樂,不理朝政。

不僅如此,紂王還非常殘暴,為鎮壓各方面的反抗,他制定了嚴酷的刑罰,製造了許多駭人聽聞的刑罰。如“炮烙之刑”,是用青銅製成空心同柱,中間燃以木炭,將銅柱燒紅,凡有敢於議論紂王是非的人,紂王就令他赤腳在銅柱上走,受刑者忍受不了燙烙,就掉下去被火活活燒死;“醢刑”,就是把刃殺死後製成肉醬。朝中大臣九侯的女兒是紂王的妃子,因厭惡宮中的生活而被紂王殺死,九侯也被處以醢刑。諸侯梅伯曾勸諫紂王廢除“炮烙”酷刑,紂將他剁成肉醬,強迫其他諸侯吃掉,以殺一儆百。此外還有“脯刑”,就是把人殺死後切成塊,然後曬成肉乾。朝臣對紂王的暴政敢怒不敢言,鄂侯仗著自己是王朝三公的身份,與紂王爭辯,指責紂王無道,被紂王處死,並製成肉乾示眾。西伯侯姬昌(後來的周文王)聽到這些事情後,在背地裡嘆息,被人告發也被紂王關進監獄,後來又把姬昌的兒子殺死後做成肉羹送給姬昌吃。

紂王的淫亂日甚一日,他的兄弟微子不忍坐視國家滅亡,苦勸紂王,但紂王根本不聽,他只好逃離都城,隱居民間。紂王的另一個兄弟箕子對紂王的暴政早已不滿,他裝成瘋子,混在奴隸之中。紂發現後,命武士將其囚禁起來。紂王的叔父比干親眼看見微子逃隱,箕子佯狂為奴,非常傷感。他以死相爭,接連三日向紂王苦苦勸諫,提出尖銳意見,紂王很生氣,說道:“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比干有聖人的名聲,我倒要看看比干的心是不是這樣。”於是下令殺死比干,開膛破肚,取出他的心看看到底長什麼樣。朝中一些大臣看到紂王這樣殘暴,紛紛逃到日益強大的周國去了。紂王眾叛親離,徹底孤立,商王朝的滅亡指日可待了。

在內部矛盾激化的同時,商王朝與周邊各族的矛盾也日益尖銳,長期的征戰耗盡了國力,其頹勢也難以扭轉。而商國西邊的附屬國周國,在周文王、周武王兩代英主的領導下,大膽任用姜尚等賢達之士,實力日益強大起來。周武王匯合各部諸侯軍隊直搗商都,紂王倉促應戰,大敗。紂王逃至鹿臺自焚而亡。就此,商王朝徹底覆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