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的一季度是最差時刻嗎?


中國平安最近公佈了一季報,總體而言未如理想,淨利潤大幅下滑,也是這個成長股3年以來的第一次下滑。

中國平安的一季度是最差時刻嗎?

從報表來分析,下滑主要由於投資收益的減少,以及去年基數過大,實際上其核心的營運利潤仍同比上升5%。

營運利潤與當期保單的剩餘價值釋放有關,所以維持一定的增長是很正常的,只是股市行情不好,宏觀經濟下行,導致了投資收益大幅下行,導致了淨利潤的下滑。

至於收入的下降,短期內由於疫情影響,導致新開保單減少。但這影響不到當期利潤多少,更何況這也是一次性因素,所以疫情的短期影響已經完全反映了。

但是,平安最差的時刻過去了嗎?

恐怕沒有。

首先說到平安的內含價值,是其估值的錨,而內含價值是一個理論值,資本市場的大幅波動都會使真實值偏離理論值,而平安最為擔心的則是長期的低利率環境。

短暫的利率下行不是問題,在新業務價值下滑的同時,現有業務的公允價值也會得到提高,但長期利率下行,問題可就嚴重了。

日本壽險行業大崩潰正是來源於日本90年代的利率下行,投資端無力覆蓋保單的利息,很多壽險公司選擇破產。

目前的國際經濟環境,中國再強,也無法獨善其身,GDP已經開始下行,高利率環境的維持也是困難的,至少目前各大內險公司4-5%左右的無風險利率假設,後面肯定是無法維持的了。

中國平安的一季度是最差時刻嗎?

長邏輯的反轉要看到全球的經濟完全復甦,而中國重回高速增長軌道才行,但這個時間估計1-2年內都還不行。

對平安來說,這種經濟下行環境持續得越長,對公司經營的擔憂也就越大,內含價值估值也會不斷下調。

另一方面,平安已經是萬億大藍籌股了,其定價不能只看成長性,還需要其穩定的分紅。

然而去年疫情沒爆發之前,平安的股息支付率已有下降,這就不得不問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利潤增長是增長,可是怎麼就不分紅呢?利潤是不是假的呢。

這是對銀行股的靈魂拷問,但銀行股的分紅率就是提不上來,所以銀行股的整體估值不斷下調。對於平安,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平安大概率會遭遇與銀行股一樣的「利潤假象」問題。

假設平安能在今年提升派息,給到各位投資者更多的分紅,那市場自然會糾偏,但問題是,今年的淨利潤下行已成定局,恐怕平安的分紅也會隨之下降。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困難,經濟下行,國有企業必須讓渡利潤與國計民生,所以出現了犧牲銀行等行業利潤,來補貼各行業的聲音。

這沒錯,畢竟銀行一個行業的利潤佔了全A股的42%以上,但是對於保險股來說,利潤作為A股行業第二,也是國家背景,恐怕也要犧牲。

金融行業賺錢過多會擠壓實體,這個是不爭的事實。平安雖然不算國企,但是都已經到了這麼一個體量,不聽國家指揮,那也是不可能的。

今年中國平安跌了16%,跑輸大市不少了,從靜態數據看,股息率已經回到3%左右,pev也已經跌到1以內,這兩個最重要的指標回到了合理的估值範圍。

但是假設分紅下滑,投資利率繼續下滑,這兩個投資指標會失效,到時候股價雖低,股息率會更低,至於內含價值也會下調,中國平安會重新變貴了。

另外不得不提一下股東人數,一季度中國平安股東人數淨增量16萬,在A股裡面名列第一,這個指標是比較危險的。

所以,總的來說,中國平安的下行是宏觀的問題。短期內,投資者應該更關注平安分紅回購層面的變化,這更體現公司的實際經營水平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