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歷史:中國帝王之劉邦


水煮歷史:中國帝王之劉邦

美人自刎烏江岸,

戰火曾燒赤壁山,

將軍空老玉門關。

傷心秦漢,

生民塗炭,

讀書人一聲長嘆!

……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中國,自稱皇帝開始,到1911年辛亥革命中國最後一任皇帝溥儀退位,其間2130多年漫長的封建社會,經歷了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兩宋、元、明、清的改朝換代,誕生了數百位的皇帝,這其中有正宗的,也有不正宗的;有在編的,也有不在編的;有有所作為的,也有不學無術的;有體察民情的,也有暴殄天物的;有澤被後世的,也有滑稽可笑的。

自古,無情便是帝王家!世俗的眼光往往認為君臨天下的一國之君是權利和財富的至高點,是人生輝煌的至高點,這其實是一種莫大的偏見!

每個皇帝有每個皇帝的苦衷,就像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一樣,他們也有無盡的煩惱,無盡的責任,有限的權利,有限的自由……

如果論事不論人的話,在所有皇帝中,功績最高的非秦皇、漢武莫屬;最英明寬容的要屬唐宗、宋祖;最具文治武功的則是康熙、乾隆祖孫二人首當其衝。

如果論人不論事的話,最殘暴的是隋煬帝楊廣;最心狠手辣的是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最忘恩負義的則是明太祖朱元璋。

如果論人又論事的話,那麼,第一佩服的皇帝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第二佩服的皇帝是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第三佩服的皇帝是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據說說劉、項原來不讀書,這是我所知道的劉邦寫過的唯一的一首詩,是他黃袍加身之後,衣錦還鄉宴請村裡的父老鄉親時一時興起所作,感覺好像還少了一句,或許孤陋寡聞的劉邦真的不知詩詞需要四六對整,也或許是腹無詩書的他實在是憋不出下一句了。

但就是這看似殘缺不全的三句詩,其豪邁程度令古往今來的詩詞高手望塵莫及!既不亞於毛澤東勝躊躇滿志時寫下的《沁園春.雪》,更是勝出了他的老對手——同樣是不愛讀書的項羽寫出的唯一的一首“代表作”: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儘管項羽的詩還能湊齊四句。因為楚漢爭霸的結局是:項羽終究不是劉邦的對手!

兩千多年以來,許多人甚至包括很多的史學家在內,在談論劉邦、項羽時,往往是揚項貶劉,往往為項羽的失敗感到惋惜——這其實是一種缺乏理智思考的無知!

“性格決定命運”,如果這一千古哲學命題是正確的話,那麼用在項羽身上,是最合適不過的真實寫照了。

如果再給項羽、劉邦一次重新開戰的機會,我仍然把寶壓在劉邦身上,我仍然相信項羽會輸。

每次想到楚漢之爭,每次都會聯想到國、共兩黨的征戰,它們有著太多的相像。蔣介石到死可能都沒有想通,憑藉自己先進的武器裝備和軍隊上的絕對優勢,為什麼會勢如破竹般的輸給了非主流的毛澤東?因為他輸掉的是人心!!

作為一介武夫的項羽到死時都在剛愎自用地認為失敗是老天的安排,而不敢從自身上找出原因。

項羽力能扛鼎,勇冠三軍,卻又一意孤行;項羽一意孤行,自以為是,關鍵時刻卻又優柔寡斷,模稜兩可;他死要面子,能夠大度到分封諸侯,卻又小心眼,小氣到容忍不下一句閒言;重用一個人時能尊稱其為亞父,棄用一個人時卻又棄之如塵埃——志大才疏,量小寡斷,自矜功伐,奮其私智,這就是我為他的失敗總結出的原因,他的性情不夠穩定,性格不夠健全!容易被人找出漏洞,乘虛而入。

劉邦的性格則和項羽完全相反,為人狡猾,處世圓滑;有潑皮無賴之風,小人之心,又勇謀兼容;不在乎錢財,整天吃吃喝喝,拉幫結派;有自己的主見,關鍵時刻又能夠聽從別人的意見,並堅決執行!如果把劉邦穿越到今天的社會環境中,相信他就是那種給人一種“壞壞的”感覺,卻能夠和絕大多數的人相處,又能玩的轉的人——這就是一直甘拜下風的劉邦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逆襲為王、後來居上的原因!

“國無雙士”之韓信,“孺子可教”之張良,“陳平之志見於社下”的陳平……原來都是跟著項羽混的,未被重用,到了劉邦那裡,卻都成了以一抵萬的風雲人物。正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你項羽棄之不用的,到我劉邦這裡,就可以“變廢為寶”!

就連項羽的心腹智囊、稱得上以一抵十萬的范增,也被劉邦一夥用了一個小小的離間計給離間了。范增最後也實在是忍受不了項羽的小雞肚腸,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辭職而去,為其留下了一句“豎子不足與謀”的定論。

單從對人才的應用方面,項羽再輸給劉邦十次都綽綽有餘!!

美人自刎烏江岸,

戰火曾燒赤壁山,

將軍空老玉門關。

……

為了爭奪一個破爛江山,連累了一個絕世美人。項羽啊,我該如何說你是好!

竹帛煙銷帝業虛,

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東山亂,

劉項原來不讀書。

劉邦、項羽都不喜歡讀書,這一點是臭味相投的,劉邦“好酒及色”,項羽則“好劍及兵法”,但都屬於那種一瓶子不滿半瓶子逛蕩、半途而廢式的人物。兩人後來還成了拜把子的好兄弟,好的恨不能穿一條褲衩子。他們拉幫結派,佔山為王,黑白兩道都能混得開,為的是一個共同的目的——推翻秦朝統治!流氓會武術,誰也擋不住。大概就是說的他哥倆吧。

但他們在滅掉秦朝之後,為了各自的利益和安危,還是分道揚鑣了,反目成仇,上演了一幕悲壯的楚漢爭霸的歷史好戲。

劉邦和項羽都算是平凡的人群中不甘於平凡的人,頗有陳勝當年種地時所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味道。他倆都曾目睹秦始皇出遊時的風采,只不過項羽說的是:“彼可取而代也!”而劉邦說的是:“大丈夫當如此也。”這顯示出了二人性情的不同,項羽有急功近利的野心,劉邦則是順其自然的從容。

據說劉邦的天子之氣很早以前就已顯露出來,他的老丈人呂公是個很有名望的人,還會相面。當他第一次見到劉邦那副二流子般的德性時,就相中了這個混小子,決定把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他,就是後來劉邦死後一手遮天的呂后,劉邦也不客氣,大大方方的笑納了。為此,呂后和她媽還生了好幾天的氣,心想,把自己的親生女兒嫁給這種不爭氣的貨色,不是坑了女兒嗎!但結果表明,呂公的相面術還是值得信任的。

如果不是生逢亂世的話,劉邦的仕途可能永遠會定格在他最原始的官位——鄉長上,升職到縣政府的可能性都不大,因為他只有一個幼兒園還沒畢業的文化程度。但事實證明,能力和學歷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良好的機會是上天為每個人都曾提供過的,而成就在於自己的爭取。

其實,人的一生能夠平平淡淡的度過也算很好,何必要什麼大起大落,何必要什麼波瀾不驚,何必要什麼風光輝煌!只不過,當命運把你推向歷史的舞臺上的時候,你是推也推脫不了的,劉邦就是這樣被上天看中的幸運兒。

秦始皇的暴政惹的天下黎民百姓惶惶不安,秦二世的子承父業,更是為苦難深重的蒼生雪上加霜,重壓之下的民眾終於在重壓之下爆發了。陳勝、吳廣率先揭竿而起,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說到了人們的心坎上,一呼百應,天下雲集響應。一場轟轟烈烈的反秦運動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起來……

此時的劉邦正在沛縣任泗水亭長,早已娶親生子,成家立業,過了不惑之年,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水平在小康之上,小日子過的不亦樂乎。

只是全國各地不斷髮生的叛亂,很快波及到了江蘇沛縣,時任縣人大辦公室主任和副主任的蕭何、曹參二人認為,要穩定當地的社會秩序,務必要找一個有一定社會影響力、黑白兩道通吃、地痞流氓式的人物出來主持一下公道。二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劉邦,劉邦本不想操那麼大的閒心,說不定還要惹一身的麻煩,但最終還是盛情難卻,更主要的是大家都已相識那麼多年,交情不錯,面子上是難以推脫的。

就這樣,劉邦順應著歷史的潮流,身不由己的取代了沛縣的縣長,成了沛縣的沛公。之後參加到了推翻秦朝統治的隊伍之中,還第一個率領隊伍攻進秦朝的首都咸陽城內,為以後的論功行賞奠定了資本。

然而,實力最強功績最高的還是項羽,沒有他的破釜沉舟,就不會給秦朝致命的一擊。野蠻的項羽講的是“拳頭就是真理”的道理,他是楚國人,所以自封為西楚霸王,為了限制劉邦,把劉邦硬生生第分封到了鳥不拉屎的漢中一帶,號稱漢王。

劉邦是一個安土重遷想家戀家的人,他一萬個不情願到那陌生的地方,但胳膊擰不過大腿,也只好從命。但想家戀家的不僅是劉邦一人,他所帶領的手下人馬基本都是山東的(崤山以東),都願意迴歸自己的故土。韓信為其出謀劃策,聯合其他不服氣的諸侯對項羽進行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反擊,結果用了四年的時間把項羽打敗在了烏江岸邊。

項羽死了,是自殺而死,因為他感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所以拒絕乘船渡江,死要面子這句話很可能就是從說項羽開始的。

英雄天下誰敵手?

糞土當年萬戶侯!

項羽死後,劉邦也就失去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對手,其他諸侯何足掛齒。劉邦也就順利地被推上了皇帝之位,論功行賞,總結經驗。開始著手下一步的打算,收拾殘局,重整河山。

從劉邦身上我看到最令人欽佩的一點,是他對人才的把握及運用;是他身先士卒的勇敢和明辨事理的態度。每次領兵打仗,劉邦都會親自出馬,衝鋒陷陣,有幾次差點被上帝帶有,但他還是讓蕭何留在後方看家,總覽後方大權,這是對蕭何極大的信任。

劉邦當上了皇帝,他土生土長的老父親自然也跟著沾光,就像是被天上掉下的餡餅給砸中了。一般人吹牛時往往都會說“皇帝老子怎麼怎麼地……”,而他可以把牛吹的更大一些,因為他是“皇帝老子”的老子。

劉邦以前雖是地痞無賴式的人物,但對自己的父親還是很尊敬的。當上皇帝之後,對他的父親仍然施父子之禮,有人卻告訴他的父親,劉邦已貴為天子,應當行以君臣之禮。老爺子把這句話記住了。

有一次劉邦回家時,老爺子親自拿掃帚掃地,到門口站立相迎,劉邦看到後大驚失色,趕忙下車攙扶。老爺子說:“你現在當上了皇帝,是天子人主,怎能因為我而亂了天下之法呢?”

劉邦想了想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國之君,乃萬民之主。為了不使父子之禮、君臣之禮相沖突,他便創造性地想出了一個稱號——太上皇,加在了老爺子的頭上,以後仍然對其尊敬有嘉。中國歷史上好像就那麼八位太上皇,劉邦之父算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以農民的姿態坐享其成的。

後來漢朝未央宮建成,劉邦宴請群臣,劉邦上前對太上皇敬酒說道:“老爸,當初你一直說我遊手好閒,不治產業,種地都不如我二哥,現在你看我和二哥誰的產業更大呀?”一席話說得滿堂文武哈哈大笑起來。

劉邦的一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半生是平平淡淡的,舒舒服服的;後半生則是從被蕭何曹參等人拉上賊船之後,一直到死都沒消停過,登位稱帝前,是南征北戰,東討西伐,登位稱帝后,又要平定各方的叛亂,還要抵禦北方匈奴的入侵。可以說,劉邦的後半生基本上沒過過安穩的日子,而是過著四海為家的生活。

等他把天下平定的差不多了,自己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劉邦平定英布之亂時被流箭射中,不久因感染而發病,這在當時的醫學界是個難以攻克的醫學難題,不好治,因為沒有青黴素!要擱到現在,抹上點消炎水,吃上點消炎藥,大不了打上幾針消炎針就會好了。

他的老婆呂后給他請來了最好的外科大夫,為他醫治,劉邦卻拒絕了,他義正詞嚴地說道:“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生死由命,既然老天為我安排了這樣的結局,就是扁鵲在世又能怎樣治好我呢!”

拿出些金子賞賜給外科大夫,打發他走了。兩個月之後,劉邦死於長樂宮,終年62歲(和他的九世孫劉秀一樣),這年公元前195年,也是他稱帝后的第七年。

劉邦鞍馬勞頓,戎馬半生的打拼,為西漢的政局打下了非常穩固的基礎,也為四百年的漢朝基業拉開了序幕。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出身的皇帝;兩百年後,他的孫子的孫子的孫子的孫子……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成了第二個平民出身的皇帝;四百年後,他的重孫的重孫的重孫的重孫……蜀國開國皇帝蜀漢昭烈帝劉備又以平民的身份登頂皇帝之位。

而南北朝時期,劉宋的開國皇帝劉裕,則是劉邦弟弟劉交的第二十二代孫。

同一家人,出現四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這在世界範圍內怕是絕無僅有的,不得不承認劉邦他爹遺傳基因的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