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杏茶,舌尖上的免疫力

天水杏茶,舌尖上的免疫力


​天水,絲綢之路重鎮,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幾千年來,烽火狼煙一直摧殘著這片土地。戰爭後來不及掩埋和焚燒的屍體,往往會汙染土壤和水源,大戰之後必有大疫。


為了防疫自救,聰明的天水人早在漢代起就開始飲用杏仁湯,通過食療的方法提高免疫力,防止瘟疫的傳播。


天水杏茶,舌尖上的免疫力


常見的杏仁,分為甜杏仁和苦杏仁。甜杏仁叫做南杏,多半是做甜點用,在超市就可以買到。天水人食用的苦杏仁則是北杏,是在藥店才能買到的藥材。


在漢代《神農本草經》裡,就詳細記載了苦杏仁的功效:性味苦溫,服用能夠降氣祛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多用於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腸燥便秘等實症。


現代醫學也證明,苦杏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等抗氧化物質,能預防疾病和早衰。還能為人體免疫系統提供各種必須的維生素,比如葉酸,核黃素和維生素B6等等。


從古至今,天水人嚴格依照中醫典籍中強調的食用苦杏仁要去皮的炮製方法,把苦杏仁剝皮去尖,搗碎後再煎煮到沸騰。所謂得火者良,現代研究也發現,將苦杏仁放置在藥量十倍的沸水中加熱十分鐘,就能達到食用苦杏仁的最佳效果。


天水杏茶,舌尖上的免疫力


隨著漢朝絲綢之路的空前繁榮,各種異域的香料被帶到中國。善於發現的天水人不但接納了薑黃,同時也留下了茴香。


原產於希臘半島的茴香源遠流長,它的希臘語名字翻譯成中文叫做馬拉松。和著名的馬拉松長跑一樣,都是用希臘東北部的地名馬拉松命名的,意思就是生長著茴香的地方。


價廉物美的茴香,自西漢起就傳入中國。士大夫朝見皇帝時,要衣懷槐蘭之香以示尊敬,是為懷(茴)香。


這種帶有特殊香氣的蔬菜,在北方很受歡迎。茴香和回鄉同音,所以北方人過春節的時候都喜歡包頓茴香肉餡的餃子,以示吉慶。


茴香的果實小茴香,更是一味神奇的中藥。它富含纖維素、維生素和各種礦物質,除了降血壓、防止心血管疾病、防癌、提高免疫力等等日常養生功效外。最值得一提的是小茴香的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枯草桿菌、霍亂弧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等等常見致病菌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元代蒙古族飲膳太醫忽思慧所著的《飲膳正要》中,就提到過長期服用苦杏仁和小茴香同煮的湯汁,能夠達到強身健體、益壽延年和祛病消災的神奇功效。


補養調護之術,飲食百味之宜,這應該就是天水杏茶最明確的源流。


天水杏茶,舌尖上的免疫力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天水人仗義得近乎憨厚,又聰明得近乎狡黠。似乎與生俱來就帶著伏羲的血脈,能夠化腐朽為神奇,把苦杏仁、小茴香、薑黃這些普普通通的食材,加工成街頭巷尾的美食。在不動聲色中,用最科學的食療,把健康傳遞給大家。


天水杏茶,舌尖上的免疫力


成書於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記載著上醫治未病的觀點。中醫認為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對飲食的調整,就能夠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達到健康平衡的身體狀態。


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所謂預防大於治療就是這個意思。治病就得吃藥,防病就是食療。每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精力充沛,免疫力強悍。真正病了,當然得去醫院接受藥物或者手術治療,毒藥攻邪。但當你身體沒有什麼大問題,只是虛損或者亞健康的時候,完全可以通過食療的方法進行調整。


在醫院,我們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但食療卻能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給自己的健康留有周旋的餘地。


天水杏茶,舌尖上的免疫力


時值神州大地病魔肆虐,千門萬戶坐困愁城。與其哄搶雙黃連和板藍根,何不趁此冬日暖陽,為您和您的家人調製一杯傳統的天水杏(仁蜂蜜茴香)茶。


苦杏仁止咳,蜂蜜潤肺,既能增強肺部功能,又能夠抑制多種細菌的生長和繁殖。貨真價實,好吃看得見,效果絕對比XX口服液要好的多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