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篩查清單請查收!另附兩份保心食譜

心臟自身供血的動脈血管形如王冠,被稱為冠狀動脈。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冠心病是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和生命的“頭號殺手”。

如何查實自己有哪些冠心病危險因素?我們建議做到“三查”。

第一查:問卷調查——看我們有哪些不良生活方式

冠心病篩查清單請查收!另附兩份保心食譜

問卷調查是健康危險因素信息收集的一個重要手段,包括家族史、個人史問卷調查,生活方式問卷調查,膳食問卷調查,體力活動問卷調查等,主要看我們是否存在吸菸、缺乏運動、不合理膳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程度。

1

吸菸情況:吸菸量一般用吸菸指數(SI)表示,SI=每日吸菸支數×吸菸年數。吸菸指數(SI)≤200為輕度吸菸,200~400為中度吸菸,≥400為重度吸菸。

被動吸菸也稱非自願吸菸,是指不吸菸者暴露於吸菸者的二手菸中。被動吸菸是指不吸菸者在1周內有1天以上的時間,吸入吸菸者呼出的煙霧每天至少15分鐘。

2

體力活動情況:缺乏體力活動行為是指缺乏體育鍛煉、日常體力活動不足、靜止性活動過長,每個成年人在一週的每一天或絕大部分天內都沒有累計3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即為缺乏體力活動。在工作、家務、交通行程期間或在休閒時間內,不進行任何體力活動或僅有非常少的體力活動為靜坐少動行為。

3

不合理膳食情況:中國居民的飲食結構中存在兩種不良飲食習慣與冠心病發病有關。(1)高動物性飲食結構。多見於城市居民,飲食畜肉類為主,脂肪攝取量大,脂肪供能比已超過30%,動物性脂肪所佔比例偏高;穀類食物消費偏低,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奶和豆製品攝取量小;不注意維生素、礦物質的補充。這種飲食結構是營養缺乏和營養過剩並存,肥胖、心血管病發病率增加。(2)高鹽飲食結構。食鹽量每日超過10克以上,與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及誘發腦出血等的發生有直接關係。

4

致冠心病行為模式——A型性格具有如下特徵:

(1)喜歡過分爭先和有雄心壯志者。

(2)有過高的工作要求,經常不滿足現有的工作成就。

(3)情緒易波動。

(4)有闖勁,表現為好鬥、敏捷和強烈的進取心。

(5)過分爭強好勝。

(6)經常匆匆忙忙。

(7)習慣艱苦緊張的工作,即使休息也難以鬆弛下來。

(8)不耐煩,情緒急躁。

有關研究表明,A型性格與冠心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在心臟病患者中,A型性格達98%。

第二查:身體檢查——看我們有哪些生理指標異常

冠心病篩查清單請查收!另附兩份保心食譜

通過檢查體重、腰圍、血壓、血脂、血糖、血同,看是否存在“五高”異常。

1.測量血壓。診室血壓一般用標準的臺式水銀柱血壓計,測量上肢血壓。至少測量2次,取2次血壓的平均值為血壓記錄值。為什麼要測兩次?因為,如果是某一次測量血壓,可能受環境因素或者精神因素的影響,造成一過性的高血壓。非同日測量3次,血壓≥140mmHg/90mmHg即為高血壓。

2.測量體重。

體重反映體內蛋白質、礦物質、水分、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總和,體型反映脂肪分佈。肥胖能使血壓和血清膽固醇升高;體質指數增加,尤其是中心型肥胖,冠心病危險性就會增加。

(1)體質指數計算方法: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記住兩個值,24為正常與超重的分界點,28為超重與肥胖的分界點。

(2)體型判斷:腰圍是人體站立時水平方向的最小腰部周長值。臀圍是人體站立時水平方向的最大臀部周長值。腰圍或腰臀比是估計中心性肥胖最簡單和實用的指標。

中心型肥胖的男性:腰圍≥90,腰臀比≥1.0;中心型肥胖的女性:腰圍≥85,腰臀比≥0.85。

3.化驗血糖。

(1)空腹血糖(FPG):空腹血糖指空腹(至少8小時內無任何熱量攝入)時,測定的靜脈血漿葡萄糖水平,能反映胰島β細胞的功能,一般代表胰島素的基礎分泌功能。

(2)餐後血糖(2hPBG):餐後2小時血糖是從進餐受損的第一口開始計算時間臨界值,餐後2小時測定的靜脈血漿葡萄糖水平,反映胰島β細胞儲備功能的重要指標,即進食後食物刺激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

化驗結果中,6.1和7.8是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受損的臨界值,7.0和11是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判定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4.化驗血脂:血脂化驗檢查請參照下表。(見表一)

冠心病篩查清單請查收!另附兩份保心食譜

5.化驗血同:國際現今標準建議的血同型半胱氨酸健康值為小於6μmol/L,處於6μmol/L~10μmol/L之間即進入風險階段, 10μmol/L~15μmol/L為輕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15μmol/L~30μmol/L為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30μmol/L以上即為重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第三查:儀器檢查——看我們有哪些病理早期改變

冠心病篩查清單請查收!另附兩份保心食譜

建議年齡>50歲,伴有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吸菸或有2項以上其他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者(早發冠心病家族史、肥胖、持續精神緊張、缺乏運動),或年齡>65歲者,檢查動脈脈搏波傳導速度(PWV)、踝肱指數(ABI)和頸總動脈內中膜厚度(C-IMT),以評估其動脈結構和功能。

1.檢測脈搏波傳導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PWV被認為是一個反映動脈彈性較為靈敏的指標,既可作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風險的“指示器”,也可作為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損害嚴重性的“指示器”。股動脈PWV和肱-踝動脈PWV的正常值分別為<900 mm/s和<1400>

2.檢測踝臂指數(ankle brachial index, ABI)。ABI測量踝部脛後動脈或脛前動脈以及肱動脈的收縮壓,得到踝部動脈壓與肱動脈壓之間的比值。該指標不僅僅限於對下肢周圍動脈阻塞性疾病(POAD)的診斷,還可以作為心血管系統風險評估的重要指標,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密切相關。ABI成為所有動脈粥樣硬化疾病高危人群的常規篩查項目之一。ABI的檢查意義如下圖所示(見表二)。

冠心病篩查清單請查收!另附兩份保心食譜

3.檢測頸動脈內中膜厚度 (C-IMT)。此指標是動脈硬化的早期標誌。超聲檢測C-IMT是對心腦血管硬化早期預測的一種非侵入性、簡便、有效的方法。IMT<1.0mm>

鏈接: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食譜

(文: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安貞醫院博士 張薇 教授 周玉傑)

近期,《英國醫學雜誌》發表了一篇納入20萬人(包括2000名華裔)的超大樣本量長期追蹤研究,發現我們日常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各種脂肪、纖維以及蛋白質與我們的健康之間的關係並非線性相關,而是U型關係,即存在“性價比最高”的攝入量。得出全因死亡風險最高的吃法:纖維攝入偏低(低於每天10g),蛋白質攝入偏低(佔能量攝入10%~14%),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攝入偏低(佔能量攝入5%~10%)。依靠大量證據和比對算出了兩份食譜。

1.“最保命”食譜

高纖維:每天10克~30克

高蛋白:佔能量攝入14%~30%

較高的不飽和脂肪酸:佔能量攝入的10%~25%

中等程度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佔能量攝入的5%~7%

中等程度的澱粉攝入量:佔能量攝入的20%~30%

糖攝入佔總能量5%~20%的人群全因死亡率最低,而高於35%則較為危險。

2.“最不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食譜,與全因死亡率有些不同,攝入要求更嚴格。

蛋白質相對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的最佳攝入配比是佔總能量攝入的14%~18%

纖維是每天15克~30克

不飽和脂肪酸:佔總能量20%~25%

糖的最佳攝入配比依然是5%~20%

多不飽和脂肪酸佔能量攝入的5%~7%

總而言之,需要儘快改善飲食配比,提高蛋白質和纖維的攝入量。在總體能量攝入更少的人當中(男性 ≤2500kcal; 女性 ≤2000 kcal),糖的攝入量高造成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更大。

來源:大眾健康雜誌

文:解放軍總醫院健康管理研究院 曾強 武強

編輯: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