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東方園林新戰略:轉舵正當時

昨天,東方園林(002310)發佈2019年年報:財報期內總營收81.3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190.52萬元。

雖然與兩年前相比業績數據有些差距,但在2019年前三季度累計虧損的情況下,依靠Q4實現大幅反轉,全年實現扭虧為盈,轉暖速度確實驚人。之前有人問我如何看待東方園林2020年走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家公司。

遺留問題解決

2018年以來,東方園林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流動性危機,在經歷發債遇冷、欠薪償債等問題後,市場信心受損嚴重。但在2019年8月後,市場對於東方園林的關注開始從現金流重新轉向公司質地,這種轉變背後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國資入主。

2019年下半年朝陽國資進駐、完成實控人變更後,對東方園林的關鍵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緩解流動性危機,優化債務結構。在資金方面,國資掌舵後中長期債務比重增加,並通過擔保,促使公司債券信用等級提高,有效降低了融資成本。

第二是現存項目梳理。針對PPP項目,一方面加快已開工項目的收尾,另一方面對尚未開始的項目進行分類,把那些盈利前景不好、支付能力不足的進行關停並轉處理,保留那些較為優質的,即盈利能力較好或者當地支付能力較好的PPP項目,以確保獲得穩定回報。

第三點是定位和聚焦。針對未來業務方向,東方園林新任總裁劉偉杰曾向媒體披露:公司業務將聚合化,整體上戰略分"三步走",即"環保做強,生態做精,循環經濟做優",這是未來組成東方園林業務的主要部分,也標誌著東方園林在經歷過艱苦摸索之後,重新上路。

這裡要對環保與生態簡單做個區分。生態保護是針對水、大氣、土壤等自然資源進行保護和修復,而環境保護更強調人與自然的關係維繫,涉及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防汙治理、城市建設等。相比之前以水環境、園林等生態治理為主業,東方園林的新戰略中將環保業務做了前置。

近年來無論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國家戰略對於環境價值化、經濟量化的帶動,還是脫貧攻堅、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逐步推進,與城市環境規劃等相關的環保市場需求不斷催化。有專家預測"十三五"甚至更長時期,中國環保市場增速不會低於15%到20%,2020年市場需求可達2.8萬億元。而國企、央企的不斷加入將引發業內大規模的兼併重組,推動行業巨頭出現。

這也說明了東方園林的環保戰略為什麼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環保做強"能將東方園林帶向何處是2020年如何看待這家公司的關鍵。

競爭格局重塑

過去幾年,如東方園林陷入資金困局的環保企業不在少數。根據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不完全統計,2018年到2019年末,頭部受困民企大面積採取股權紓困,產業中有16家環保上市民企發生實質性股權轉讓行為,其中15家受讓方為國資,10家實控人變更。由"央企、國企主導投資,進行資源配置,民營環保企業轉向細分市場領域或以核心技術、產品和服務能力參與產業分工"的格局正在逐漸形成。

表:2018年、2019年國企與環保上市公司合作情況彙總

解讀東方園林新戰略:轉舵正當時

來源:光大證券研報

但是解決資金問題並不能完全釋放環保產業的生長能量,關鍵還在於技術與服務。通俗來說,汙水和垃圾處理的質量並不取決於環保公司修建了多少汙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而是取決於企業通過何種方式提高環境治理效率

這樣的背景下,環保產業的轉型與升級成為必然,在4萬多家環保企業面臨同質化競爭的今天,擁有規模和核心技術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東方園林新戰略的背後,業務內核就是技術創新,由資本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過度的跡象正在顯現

單從工業固廢危廢一個領域來看,2018年我國200個大、中城市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4643萬噸,平均每個城市產量為23.2萬噸,且年增速明顯。國家近幾年持續加大危險廢物的整治力度,工業固廢危廢的產量增速還將維持一個相當高的水平。隨著危廢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行業供需不平衡將被逐漸打破,而以技術創新為導向的專業化、重運營、緊貼工業結構迎來產業升級正在成為趨勢。

環保業務一直是東方園林的佈局重點。目前東方園林在環保業務領域擁有東方瑞龍、九洲環保、中山環保、上海立源、潔馳科技等多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涉及等離子氣化熔爐處理、"迴轉窯+二燃室"焚燒技術等數十項環保領先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同時建立了外部專家合作體系和自有的環保研究院。

生態治理方面,東方園林的"精"一方面體現在將項目集中到收益更高、回款更有保障的城市區域;另一方面則體現在項目對於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助益經濟發展的長遠意義上,真正做出具備生態治理示範作用的精品工程。

作為北京房山區生態協同示範區的東方園林琉璃河溼地公園項目,項目總投資21.75億元,佔地面積約528.58公頃,主要包括:溼地保育區、濱水休閒區、水上活動區、田園風光區四個功能分區。東方園林強調溼地公園的作用不僅在於改善城市生態,還要有文化效應。

對於循環經濟發展,東方園林主要集中在工業園區進行循環化改造、環經濟產業園區進行智能化升級等方面。比如東方園林正鑲白旗靜脈產業園就是以"無廢城市"理念為基礎打造的,主要包括預處理、無害化焚燒處置、固化填埋、研發中心、汙水處理和回用等。一旦建成投產,可以帶來上百個就業崗位,每年貢獻約2500萬稅收,這與國家在2020年強調的新基建理念一致。

未來發展預期

最後,談及東方園林在2020年的發展,我們可以試著回答這樣兩個問題。

第1, 環保行業有前景嗎?

答案是肯定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同時,新基建政策的提出與落地也對現代化城市治理中的環保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家政策明確:汙染防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新時代綠色生態環境建設排在極為重要的位置,建設綠色低碳環保的綠色經濟體系,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抓手。此外,417會議再次確定基建就是今年經濟增速的保障,在環保基建層面,無論是環境治理還是危廢處理,都有著廣闊的上行空間。

但是對比海外環保行業發展歷程來看,作為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生相伴的長期事業,我國環保產業進化還需要時間。歐美國家在環保領域一般都經歷"經濟發展——環境汙染——汙染治理"幾個階段,產業發展初期以環境改善為主,由國家政策引導,在美國這一階段的發展歷經20年,此後逐漸向市場化轉變。不得不說,目前國內環保產業的投資價值還處於被驗證階段。相比於2018年,去年環保行業的上證綜指上升了10%左右,但是價值依然需要被挖掘。

第二,東方園林未來如何"破局"?

面對同質化競爭的升級,東方園林想靠技術創新來應對行業的同質化競爭,這一點從研發人員和投入佔比的情況上可以看出來。

相對而言,東方園林不缺項目,在流動性危機解除之後,公司在業務落地方面有一定保障。從技術創新角度來看,公司投入研發和人才團隊的成本有上揚的趨勢,目前研發人員的數量佔比約為26%,同時在研發投入和研發投入資本化方面逐年上升。報告期內,公司共取得專利授權58項,取得軟件著作權10項;截至2019年12月31日,累計取得知識產權483項,其中專利405項、植物新品種權20項及軟件著作權58項。

從內外驅動因素來看,東方園林的觸底反彈或許就在不遠處招手。2020年Q1業績的下滑其實是可以預見的局面,在全球疫情緩解之前,資本市場的臉色大概率不會輕易迴歸理性,但東方園林自身質地已得到足夠強化,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能夠對市場釋放出利好的訊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