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9年环境“成绩单”出炉:大气、水环境近5年最好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 文/摄)出门抬头随手一拍蓝天,都是手机屏保;沿长江漫步,偶尔还能看到可爱的江豚露头;家门口的河水变清澈了,休憩散步更舒适……4月29日,江苏省政府举行2019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9江苏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过去一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两最两超一提前”: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为近5年来最好,总体改善幅度为长三角地区最大;超额完成环境质量考核目标,超额完成污染减排序时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碳减排目标。

江苏2019年环境“成绩单”出炉:大气、水环境近5年最好

△发布会现场

【空气】

优良天数、PM2.5年均浓度实现“双达标”

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钱江介绍,2019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优良天数比率为71.4%,PM2.5年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较2018年下降8.5%,实现双达标。

江苏2019年环境“成绩单”出炉:大气、水环境近5年最好

13市优良天数比率介于59.2%~80.8%之间。其他主要污染物中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浓度同比有所下降,臭氧浓度同比有所上升。

按照《江苏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全省去年共发布7次黄色预警、3次橙色预警。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一手抓疫情防控,坚决守住最后一道防线。一手抓治污攻坚,扎扎实实改善环境质量。一季度,全省PM2.5浓度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8%;优良天数比率84.0%,同比上升18.8个百分点。国考断面优Ⅲ比例82.7%,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同时,全力支持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省厅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生态环境部门的总体满意率达96.5%。

【水环境】

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优Ⅲ类大幅上升

水环境质量方面,不论是地表水,长江干流、支流,水质都有明显改善。

江苏2019年环境“成绩单”出炉:大气、水环境近5年最好

钱江说,纳入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的104个断面中,年均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77.9%,无劣Ⅴ类断面,水质优Ⅲ类和劣Ⅴ类比例均达标。与2018年相比,优Ⅲ类断面比例上升8.7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降低1.0个百分点。

纳入江苏省“十三五”水环境质量目标考核的380个地表水断面中,年均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占84.3%,优Ⅲ类比例达标,且实现消除劣Ⅴ类的考核目标。与2018年相比,优Ⅲ类断面比例上升9.8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0.8个百分点。

长江干流江苏段总体水质为优,10个断面水质均为Ⅱ类。主要入江支流水质总体为优,41条主要入江支流的45个控制断面中,年均水质符合Ⅲ类和Ⅳ类断面分别占91.1%和8.9%,无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

全省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水量为64.84亿吨,占取水总量的99.5%。

【农村环境质量】

不止景美,美丽乡村更是空气好、水质佳

2019年,全省在13个设区市中选择了58个县(市、区)172个村庄开展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全省172个村庄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2.5%。全省开展监测的75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中,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有69个,达标率为92.0%。

江苏2019年环境“成绩单”出炉:大气、水环境近5年最好

同时,对全省13个设区市58个县(市、区)开展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估,全省县域农村生态状况指数在47.7~77.5之间,生态状况处于“优”~“良”级别的县(市、区)占96.6%。

【酸雨】

降水酸度和酸雨酸度同比均略有增强

公报显示,2019年全省设区市酸雨平均发生率为 15.7%,降水年均pH值为5.49,酸雨年均pH值为4.64。全省有9市监测到不同程度的酸雨污染,酸雨发生率介于 2.2%~41.9%之间。

与2018年相比,全省设区市酸雨平均发生率上升3.6个百分点,降水酸度和酸雨酸度同比均略有增强。

【声环境、辐射环境】

生活、交通噪声仍是影响昼间声环境的主要因素

去年,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仍是影响全省昼间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全省设区市昼间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2分贝,同比上升0.3分贝。13个设区市中有5市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二级(较好)水平,其余均为三级(一般)水平。

江苏2019年环境“成绩单”出炉:大气、水环境近5年最好

辐射环境状况处于安全水平。全省辐射环境65个国控点和223个省控点监测结果表明,太湖、淮河、长江等重点流域水体及近岸海域海水、海洋生物中放射性核素浓度处于天然本底水平;重点饮用水水源地水中放射性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环境中电磁辐射监测结果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的要求。

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稳步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建成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83座,其中焚烧处置设施62座,焚烧处置能力156.3万吨/年,填埋处置设施21座,填埋处置能力51.9万吨/年,全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208.2万吨/年,同比增长27.5%。2019年,全省办理危险废物移入审批625项、危险废物移出审批850项。

【生态环境状况】

三大流域水生生物状态综合评价均为健康

全省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公报显示,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6.1,13个设区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介于61.6~70.4之间,均处于良好状态。

江苏2019年环境“成绩单”出炉:大气、水环境近5年最好

江苏省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和淮河流域三大流域水生生物状态综合评价均为健康。

2019年,全省对管辖海域40个测点开展了海洋水生生物监测,30个测点开展了潮间带底栖生物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多样性级别为“丰富”,浮游动物多样性级别为“较丰富”,底栖生物多样性级别为“贫乏”,潮间带底栖生物多样性级别为“一般”。

【海洋环境】

优良面积比例上升41.2%,海面漂浮垃圾主要来源于陆地

公报显示,2019年,全省近岸海域78个国控水质监测点位中,达到或优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二类标准的面积比例为89.7%,三类面积比例为8.3%,四类面积比例为1.2%,劣四类面积比例为0.8%。与2018年同比,优良(一、二类)面积比例上升41.2个百分点,劣四类面积比例下降5.0个百分点。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另外,海洋垃圾密度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滨海旅游休闲娱乐区、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及邻近海域。监测区域海面漂浮垃圾主要为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木制品、橡胶、织物、纸制品和陶瓷等。与2018年相比,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闸西海域海面漂浮垃圾平均密度有所上升;连云港市连岛东海域海面漂浮垃圾平均密度有所降低。海面漂浮垃圾主要来源于陆地,少部分来源于海上活动。监测区域海滩垃圾主要为塑料、木制品、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玻璃、织物及橡胶等。与2018年相比,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闸西海滩垃圾平均密度有所上升。海滩垃圾主要来源于陆地。

【规范精准执法】

累计下达处罚决定书1.4万件、罚款12.46亿元

去年,江苏推行生态环境执法“543”工作法和现场执法“八步法”,强力推进移动执法系统升级,在全国率先实现执法记录仪全覆盖、全联网、全使用。出台行政案件处理程序规定、败诉案件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开展“水平衡”“废平衡”专项执法、“锦囊式”暗访执法,累计下达处罚决定书1.4万件、罚款12.46亿元,严肃查处了常州滨江化工园污水排江、南京澄扬科技违规堆存大量危废等一批典型违法案件,南京胜科水务5.2亿元环保罚单成为国内之最。

同时,完善大气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机制,豁免企业增加到1278家,这一做法已在全国推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