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6項發明專利的黃金百香果,品種致勝、科學發展成了致富“金果”

在扶貧道路上,產業扶貧是重中之重。但是產業不會憑空而來,如何在產業落後地區,快速構建起優勢產業、以達成帶領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目標,利用好“特色品種”或許是一個好的抓手。


廣西柳州嘉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嘉沃),一直以來致力於百香果特色品種的生產、種植和推廣。在國家提出脫貧攻堅的戰略之後,嘉沃積極響應號召,以特色百香果產業為基礎,大力推進地區扶貧產業的構建。


擁有6項發明專利的黃金百香果,品種致勝、科學發展成了致富“金果”


2015年7月,為了響應國家三農號召,助力新農村建設,嘉沃開啟了“派訊”黃金百香果電商扶貧項目。他們採取 “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開展產業研究、示範種植、病蟲害防治研究、品種培育、管理培訓、“互聯網+扶貧”等系列工作。


百香果龍頭企業的“品種扶貧”


嘉沃公司是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的理事單位,也是國內較早從事百香果大規模種植、研發的企業。現有巴西黃金百香果及哥倫比亞黃金百香果兩個品種,已經有與百香果種植、加工相關的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外觀包裝專利2項,已有商標註冊品牌多項,如:“派訊”、“緣汁”、“沃嘉果優”等。


從2014年成立以來,嘉沃的百香果種植面積,已經從一開始的不足百畝,發展到了現在自有種植面積260畝、合作種植面積1500畝左右的規模。與此同時,通過他們在湖南、江西、安徽、山東、貴州、福建等地的大力推廣,這些地方的百香果種植面積增加了3萬多畝, 1000多貧困戶通過種植百香果,實現了脫貧致富。


擁有6項發明專利的黃金百香果,品種致勝、科學發展成了致富“金果”


嘉沃的百香果扶貧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起來,得益於公司所掌握的特色優質百香果品種。2015年,他們從巴西等地引進了黃金百香果。這個品種的百香果,果汁散發石榴、菠蘿、草莓、檸檬、芒果、酸梅等十多種水果的香味,風味獨特,品相呈金黃色。而且,其與普通百香果相比,黃金百香果甜度相對偏高且香味更濃郁,維生素C、維生素E的含量非常高,是百香果家族中適合鮮食的品種,也是國內公認的純天然“綠色”保健型水果新品種。


正因為有了品種上的優勢,所以嘉沃公司在推廣黃金百香果的過程中,一路順風順水,在全國各地的市場上都獲得了青睞。旺盛的銷路,帶動了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進而增加了嘉沃公司的扶貧能力。


除了大力踐行產業扶貧之外,嘉沃公司也通過許多其他方式,為扶貧工作添磚加瓦。他們為了幫助基地所在的柳州村莊實現 “村村通”,積極協調各級政府關係,辦理各項申報手續,最終成功獲批,修建了一條通往“財富”的道路,加快了當地農村電商的物流發展,讓農產品更快速地走出柳州,走向全國。為了讓合作社的社員們對電子商務項目扶持政策有更多的瞭解,及時享受到國家的扶持,嘉沃開展了4期農業電子商務政策解讀會,並邀請企業家、專家共同參與。


在嘉沃公司的努力之下,當地不僅百香果產業發展起來了,農民們現代化種植、科學經營、網絡營銷的理念也大大增強,為發展農村的其他事業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科學發展展現產業優勢


品種的優勢不是永恆的,嘉沃深知這一點。想要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就要在科技研發上下功夫、花成本。


為了提高百香果產業的科技含量,嘉沃公司聘請廣東農科院孫清明博士、廣西農科院的徐寧教授、北海果蔬研究院的楊明彰等專家團隊深入到基地,實地進行技術指導。通過專家團隊的努力,研發培育出了適合本地生產種植的黃金百香果新品種5個,滿天星品種3個,進一步鞏固了公司“品種扶貧”的基礎。


除了有科學化的生產技術之外,嘉沃在農業企業科學經營的道路上,也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他們特別重視品牌的打造,成功申請註冊了 “派訊”(百香果英文名passion的諧稱)、“緣汁”、“沃嘉果優”等品牌商品,大力推進企業的品牌化發展之路。為了讓自己的品牌形象更加鮮明、醒目,他們設計了品牌包裝5款,其中派訊牌黃金百香果卡通版包裝還獲得外觀專利。


擁有6項發明專利的黃金百香果,品種致勝、科學發展成了致富“金果”


與很多農產品“粗放銷售”的情況不同,嘉沃在營銷上非常重視細節,他們甚至為自己的產品配備了產品說明書、產品生產日期證明、百香果專用開果器等,以指導消費者科學合理的食用百香果。這在農產品銷售領域中,是非常少見的。


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嘉沃贏得了市場,也贏得了榮譽。2017年,他們榮獲國家科技部頒發的“國家級星創天地”稱號,同時也是中國產品質量技術監督中心、全國優質品牌戰略推廣聯合會認定的“全國消費者放心滿意品牌”、“中國綠色健康首選食品”。在地方,他們先後榮獲廣西電子商務創業大賽一等獎、廣西青年創業創新大賽一等獎、柳州市第六屆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冠軍等榮譽。


據瞭解,未來嘉沃公司將進一步擴大黃金百香果的種植面積和產業規模,並以此為契機,持續的擴大自己的扶貧力度和規模。

作者:尚義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