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這個人真的存在嗎?只有莊子洩露了她的真實身份

西施這個人真的存在嗎?只有莊子洩露了她的真實身份

“西施”相傳為春秋末期的越國美女,被勾踐送給吳國施展“美人計”。但實際上,“西施”一說早在吳越爭霸之前至少150年就已經存在了。春秋初期,管仲曾說“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直到戰國末期,荀子、韓非子等也把西施與毛嬙並列,說她們是天下至美之人。可見,在先秦諸子眼裡,西施並不是某個具體的人,只是一個美麗的符號。

另外,西施是後人口中范蠡的舊愛、夫差的寵妃,可在《史記》這部最權威的史書裡,儘管有范蠡的詳盡記載,卻找不到有關西施的隻言片語。

在《左傳》《國語》的記載中,吳越爭霸期間,也沒有這樣一個美人。而且,按照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的習俗,標準的吳越美人必須“雕題黑齒”,也就是臉上刺青、將牙齒染黑。換言之,勾踐和夫差很欣賞的吳越“美人”,很可能在當時的中原是無人問津的。

所以,和明代演義中的貂蟬一樣,西施也極有可能僅僅是後人藝術加工出來的。“貂蟬”這個名字來自東漢末期武官的冠飾,而“西施”也只是套用東周時期美人的稱呼罷了。

為什麼是稱呼,而不是名姓,因為“西施”這個名字不符合春秋時期稱呼婦人的習慣,只能按照字面解釋:西是西方,施是給予,西施就是西方給予的人。

西施這個人真的存在嗎?只有莊子洩露了她的真實身份

這位西方進獻的美人來到中原的時間是在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之前或差不多同時代。根據管仲不屑的話語來判斷,她很有可能徒有其表,外貌很美,內心未必美。這樣的人物在當時有很多,她的具體事蹟可能任何史料都沒有記載。

不過,戰國中期的莊子在《莊子·齊物論》中有說過:“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把“麗姬”與毛嬙並列,替代了西施,並說她“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有真正的沉魚之美。這位“麗姬”也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美麗符號嗎?不然。

莊子繼續說,麗姬是艾封人的女兒,晉國得到了她。後人註解《莊子》時,明確指出,晉獻公討伐麗戎國,得到一個美女,收入後宮,這個美女就是“麗戎國艾地封疆之女也”。

麗戎國就是驪戎國,晉獻公伐驪戎國得驪姬的經過,在《左傳》《國語》等先秦典籍中都有記載。驪戎的地理位置,一說在今陝西省臨潼一帶,一說在今山西省析城﹑王屋兩山之間,都在當時晉國的西面。而驪姬(?-前651年)正是驪戎戰敗後,被首領進獻給晉獻公的,稱得上是“西施”。

西施這個人真的存在嗎?只有莊子洩露了她的真實身份

驪姬美到什麼程度呢?《公羊傳》說她是“國色也”。可惜,驪姬的美,僅僅是外貌。晉獻公痴迷於驪姬的美,但是驪姬設計逼得太子自盡,諸位公子逃亡,並在晉獻公死後引發了長達19年的內亂。

驪姬之亂,與晉獻公同時代的管仲不會不知道,而後來的莊子肯定是知道的。而管仲稱“西施”只有外貌之美,內心卻“不能認為是好的”,也符合驪姬的事蹟。管仲說的西施,很有可能就是驪姬,後世諸子也延續了這個帶有一些輕蔑的稱呼,只有莊子洩露了其真實身份。

可以肯定的是,先秦時期的“西施”和吳越爭霸沒有任何關係。所謂吳王夫差不愛江山愛美人,因西施而亡國,夫差和西施都是躺著也中槍。

春風十里,不如讀史。

關注微信公眾號淘歷史(taohistory),和T君一起讀歷史。

本文作者|柳 馥

文章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