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世界上有幾千種語言,那有幾千種親戚稱謂系統嗎?不!並沒有這麼多!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發佈/Z

來源/唯壹漢語


每當春節過年要走親訪友的時候,遇到某一個不知如何開口稱呼的親戚,如果父母不在場,求助無援!通常小編我只能沖人笑笑,以示禮貌。

對於外國人一口一個uncle,cousin說得輕輕鬆鬆,你是否感覺到羨慕?沒有嗎?那算您的記性還挺不錯的!但其實事實是:國家那麼多,外國其實也不全是輕鬆用uncle,aunt就可以解決親戚稱謂問題的。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01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在俄國家庭中,就沒有公公、婆婆這種稱謂,也不會稱呼配偶的父母為爸爸、媽媽,他們通常直呼姓名。俄羅斯人也不會造一個詞去區分長幼,而是用“兄弟+名字”或“姐妹+名字”以區別。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這種稱呼模式很大程度上與宗教有關,基督教中傾向輸出家庭成員之間平等的關係。相較於中國文化中的長幼有序,俄羅斯更多受東正教的影響,在俄語版的聖經中:所有人都是神的僕人,所以沒有人會因為年紀稍大就地位較高,這就導致在歐洲文化中,沒有“前輩”文化。

總結:歐洲家庭成員平等的觀念影響了語言的發展,所以在語言上會盡量少地傳達每位成員的區別,故關於親屬稱謂的單詞就較少。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02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拉丁語中的親屬稱謂也是相當的複雜,如舅父為avunculus,叔父為patruus,姨母為matertera,姑母為amita。對錶兄弟姐妹的稱呼也很詳細,漢語中是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拉丁語中:舅父的孩子是consobrinus,姨母的孩子是matruelis,叔父的孩子是patruelis...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03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人類學根據堂表兄弟姐妹的歸類方式劃分了以下六種親屬稱謂制度


夏威夷制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又稱為世代制,同代同性別的親屬都使用同一稱呼,即2,6同3都被自我稱為父親,1,5同4被自我稱為母親。“自我”這一輩的所有堂表兄弟姐妹都被視為兄弟姐妹。在夏威夷和其他說馬來-波里尼西亞語的地區普遍使用。


愛斯基摩人制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強調核心家庭(中間方框那部分),特別區分出父母兄弟姐妹,而把其他的所有親屬都歸入一些寬泛的範疇下。不區分父、母親的兄弟,統稱為如uncle;不區分父母親的姐妹,統稱為如aunt;uncle和aunt的孩子統稱為如cousin。


易洛魁制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因北美洲東部的易洛魁印第安人使用而得名,分佈廣泛,在中國某些農村社會最近還在使用。

把父親的兄弟稱作父親,母親的姐妹稱作母親,父親的姐妹和母親的兄弟給予單獨的稱謂。平表兄弟姐妹(與父母同一性別的兄弟姐妹的子女)被歸入兄弟和姐妹之列,交表兄弟姐妹(與父母相反性別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使用單獨的稱謂。


克勞制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因蒙大拿州的克勞印第安人使用而得名,由於與強大的母系繼嗣組織相聯繫,他將父親一方的親屬和母親一方的親屬分為不同組,父親一方的交表兄弟姐妹等同於父母一輩的稱呼,母親一方的叫表兄弟姐妹則與“自我”的兒女一輩等同。


奧瑪哈制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因內布拉斯加州奧瑪哈印第安人得名,與母系的克勞制相對應,與父系系統相聯繫。母親及其姐妹共用一個稱謂,父親及其兄弟共用一個稱謂,平表兄弟姐妹與兄弟姐妹共用一個稱謂。母親一方的交表兄弟姐妹提高一個輩分,而父親一方的交表兄弟姐妹則降低一個輩分。


描述式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圖為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親屬稱謂圖


在蘇丹廣為流傳,在中國和中東也同樣使用。具有很高的描述性,通常不把父母輩和自我輩的任何親屬總括在一起。父親的兄弟姐妹和母親的兄弟姐妹都有單獨的稱呼。在自己這一輩就可能有八個不同的堂表兄弟姐妹。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04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手機應用商店裡也有不少的親戚關係計算器,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搜索下載,也許在過年的時候就能幫你解決叫不上稱呼的尷尬!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外國人對親戚的稱呼真的都那麼簡單嗎?


親屬稱謂不僅僅是稱謂而已,更體現出了社會中人們存在的聯繫,所承擔的義務,應有的行為態度等。馬克思說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所以不同的親屬稱謂都有各自的社會意義,我們應該做到互相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