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想学,却不肯深入?怎么破除来自“达芬奇的诅咒”

大家好,我是 @嘚瑟小仙女

,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万维钢的《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这本书。你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人,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看了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涉猎一下。有着所谓的“达芬奇人格”。达芬奇,可是一位伟大的名人,能有着和他一样的人格?是不是感觉还蛮不错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达芬奇人格好不好,达芬奇会被什么而困扰。

达芬奇人格的人,会受到“达芬奇诅咒”!

“达芬奇诅咒”又是什么?是达芬奇大大在诅咒你!

如果一个人对很多方面都感兴趣,什么都想学,就像达芬奇那样,但什么都不会去深入钻研,后来没有在哪个领域能有自己的建树。说到达芬奇,的确是个全才,而且兴趣太过广泛,一生勤于记录,写下了数以万页计的手稿,而现存的手稿有5000多页。

“达芬奇就像一个为神秘的欲望激动得左冲右突,而最终无所斩获的孩子。”

这些经过诸多波折分散于世界各地的手稿很少注明日期,人们已经习惯于将达芬奇的手稿称作“含义模糊的纸片”。正因为如此,他在米兰时期书写的连续72页的《哈默手稿》则更显得弥足珍贵。

什么都想学,却不肯深入?怎么破除来自“达芬奇的诅咒”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手稿当中包含大量对水力学、天文学、建筑学、岩石和化石的阐述文字和手稿草图,其中涉及众多学科领域,还包含了丰富的配文插图,从天文学到地质学、水文学、考古学甚至光学,无奇不有,各学科的发明、发现更是不胜枚举。20世纪初被美国商业巨头哈默所收购,易名为《哈默手稿》。比尔·盖茨以3080万美元的价格拍得了《哈默手稿》,他说:“达芬奇是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他对科技的巨大贡献与研究,对今日的科技领域仍产生着影响。购此手稿,是向五个世纪前的第一位真正思考人与世界运转机理的科学巨匠致敬。”

从他的手稿中能够看出达芬奇的思维跳跃,知识面广泛,涉足领域庞杂,经常是各种领域结合在一起形成手稿的内容,的确是一个天才级别的人物,而且在他处于的时代的知识储备量和现在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所以,虽然他精力分散,涉足广阔的领域,不愿意非常深入地研究一个领域,但不影响他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伟大的人。

什么都想学,却不肯深入?怎么破除来自“达芬奇的诅咒”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兴趣可以有,成为专家又有点太累了!

兴趣可以帮你开启勇往这个领域的大门,但是不能足以支持你继续走下去。

也许你天生就精力旺盛,对很多事情有兴趣,是个好奇宝宝,这也想学那也想学。看到别人学习塔罗进行占卜就开始学,看到别人给影视剧配音声音真好听,又去学播音,看到别人写毛笔字画画好有艺术气息,也开始学。

但是,当你迈过了初学者的感兴趣阶段,就要开始往精进迈进了,才算是开始进入了一个领域。每个领域想要做深做透,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不光靠兴趣的指引,还要靠刻意的练习。可能就不再好玩了,因为你已经不是小白,你的身边也不是小白级的人,而变成了有一定水平的玩家,就会让竞争开始加剧,你要超越自己,也要超越别人,不再是自娱自乐的阶段,你会感受到来自同业者的竞争。如果此时你惧怕竞争,不想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可能就会开始想要转移目标,换一个兴趣再开始,你所谓的对这个东西不敢兴趣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不想加入到专业领域中激烈的竞争里。

什么都想学,却不肯深入?怎么破除来自“达芬奇的诅咒”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正是这种不愿意竞争的情绪使得他们永远都走不远。而你可以想到,如果你永远都浅尝辄止,那你确实是不受指责的,你比别人多掌握了一个领域的知识,别人对你只有赞美!”

“哇,你懂得真多呀,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呀,真是移动的小百科呀!”

你沉浸在这样的赞美声中,不愿意费尽力气去面临更多的竞争,和接受来自专业人士的挑战。

你深入进去,严肃地对待这个领域,想要靠它吃饭的话,你就会面临挫折、困惑、批评,你会感到自卑,会质疑自己的能力……

但正是这些东西,才能使你成长。


什么是专家级别的兴趣?

万维钢说:这种兴趣,是只有你深入到一个领域之中,才能体会到的那些很微妙的东西。这种微妙不是新奇的刺激,外行根本就理解不了,而你一旦理解了,它就会强烈地吸引你继续钻研。你会越钻研越感兴趣,越感兴趣越钻研,你就能在这个领域里长期挖掘,你就能有所成就。这个过程中虽然还是有兴趣的元素,但是更多的会是辛苦的努力。

读研究生的时候,做过一段时间的科学研究,做的课题都是对于一个细分领域的钻研,我可以说我对生物电分析化学研究方向很感兴趣,但是研究还是得从纳米电极膜表面材料的修饰开始,依然要去查文献找资料,试验各种不同材料组合,得出更好的实验数据,铺上大量的时间去试错去探索。光靠兴趣,坚持不了多久。深入钻研,必须努力。

你靠兴趣培养出来的技能,顶多也就是用自己的业余去对抗别人的专业。

很多人会选择一条更容易走的路,或者说好听点吧,是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比如大学教授不再做科研,做深入的研究了,而是纷纷出来向大众科普自己的学科知识,大众很多都是这个领域的零基础小白,听专家说几句,都可以一惊一乍觉得是圣经。早期很多文化类讲堂,中医保健养身节目,科学兴趣小实验之类,都是妥妥的科普,由专家级别的人出来讲,才会更加有说服力,大众会更容易接受,其实这样也没什么不好,让科学走进生活,也可以指导人们更正确地操作,让科学知识得到推广和普及,人们可以不再接受那些鱼龙混杂的错误的养生知识。这是有积极作用的,让我们不再觉得科学是遥不可及的,而是能够被我们掌握用来改善自己生活的有用之物。其他很多领域的知识也因为这些科普,让很多人觉得不再是高不可攀,从塔尖走下神坛,走入大众视野,学科本身也可以得到蓬勃发展。(这是另外的话题)


什么都想学,却不肯深入?怎么破除来自“达芬奇的诅咒”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我正好有达芬奇人格,又真心想要克服达芬奇诅咒的话,要怎么办呢?

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达芬奇人格有所收敛呢?

现代社会很复杂,也许你找一个综合性的事情干干也很容易。但现代世界同时也很专业,需要你做出战略选择,现在的专业事情越来越多,而且随着细分领域的越来越细,对人们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未来的职业当中,专业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很多行业和领域都是需要你充满敬畏的,不是随便搞搞就行的,你的不专业,你的不精心,时间花在了哪里,都会用结果来呈现,结果不会陪着你演戏。如果,你总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深入研究的话,是不可能做到精通或者说是有所建树的,就算是不想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你也需要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能,把这个事情做好,如果能够做到极致,让专业人士对你刮目相看,那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值得你投入!

希望你也可以在某一个领域成为专家,而不仅仅是一个只知道皮毛的只能和不懂的人吹吹牛的入门人。

什么都想学,却不肯深入?怎么破除来自“达芬奇的诅咒”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什么都想学不代表真本事。敢于不学什么东西,才是真厉害。”

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几个想要突破的点,最好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领域。

书中也给出了两个关于性格方面的建议:

一个是,聪明人都喜欢拖延,达芬奇本人就非常爱拖延,而你想做事就得把拖延的毛病给治好。这个方法有很多,做了计划,或者有了目标,就立即行动起来,不要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参与和加入就对了。比如你计划去健身房,那就换上衣服鞋子,立马动起来,不要怕冷,怕腰酸背痛,觉得今天有点累了,要不然明天再去吧,不要给自己不去做这件事找借口。

另一个是,你得克服自恋情绪。很多聪明人都自恋,适度的自恋可以给你自信,但自恋过度,就会在极度的兴奋和抑郁之间摇摆。今天觉得这个事情有意思就特别想干,热情一旦没了就感到挫败和郁闷——干事儿的人最好情绪不要这么波动。

我想补充一点,那就是:干什么都不要那么有玻璃心!

虚心接受别人的中肯意见,你越是不能接受,越是封闭自己,越是固执己见,越显露出你的不自信。我妈关注过一个头条号,是走街串巷话苏州的一个阿姨做的,粉丝很多,定位呢就是展现苏州的文化和历史,但是我妈给她留言说自己小时候就是在这片转悠的,那个什么什么地方你去过没有呀,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互动,得到的评论回复是:那里是什么,根本没去过!还有和她讨论一些关于评弹的技艺等内容时,她也是回复说:因为你不是这块料!很多评论都是不接纳不包容,把不同意见往外推。这样的态度其实很不利于她继续发展壮大,也不是一个做自媒体的人应有的开放与包容。

好啦,今天就读到这里,希望你能早日找到自己愿意付出心血和投入精力的事业。我是@嘚瑟小仙女,关注我,持续输出,为你分享,职场路上我们一同成长!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