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為什麼只有浙江能行?

字數統計:4032字 預計閱讀時間:約8分鐘


特色小鎮,為什麼只有浙江能行?


特色小鎮是一種有效破解供給不足、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經濟載體。浙江特色小鎮是全國特色小鎮發展的成功代表。特色小鎮的發展作為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大戰略之一,小鎮的建設是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搭建城鄉發展一體化基本平臺的有效舉措,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抓手。研究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有助於以新理念、新機制、新載體推進鄉村產業創新、產業升級和產業聚集。順應浙江區域經濟發展階段演變、重構產業生態位、優化區域產業生態系統的內在要求


浙江鄉村產業發展現狀


浙江鄉村經濟因囿於工業基礎薄弱、資金匱乏、公共財政拮据等因素,浙江鄉村產業以小商品市場和家庭作坊為主,有些地方的鄉村經濟形成了以分散的家庭經營為單位的經濟格局,甚至整個浙江的經濟都具有塊狀經濟或縣域經濟的特點,如溫州鹿城區的鞋帽、服裝和打火機,永嘉橋頭鎮的紐扣,義烏的小商品和海寧的皮革等。


(一)鄉村產業以家庭作坊或家族企業為主,產業基礎薄弱


浙江是民營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但是浙江的民營經濟是原生的,是在一個相對弱勢的背景和環境下發展起來的。浙江鄉村產業中很多是以家庭或家族為單位組建的家庭作坊或家族企業,其產業規模較小、力量薄弱、資金運作困難、管理能力和技術研發能力有限、出廠商品沒有統一化標準等[13]。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浙江的鄉村產業表現出明顯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化趨同等劣勢,市場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鄉村產業急需轉型升級。


(二)鄉村產業具有塊狀經濟或區域經濟特點,缺少完整的產業鏈


浙江鄉村產業受當地資源基礎和產業外部環境的影響,具有典型的塊狀經濟和區域經濟特點,全國出名的溫州模式就是其中的代表,還有海寧許村紡織、寧波舟山海鮮、杭州臨安民宿等。浙江的鄉村產業具有群落式的發展特點,獨特的群落衍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活躍了當地產業經濟,但是產業鏈較短,產業結構單一,沒有形成完整的、獨立的產業鏈條,也沒有形成產業集聚群落,產業效率低,產業運作成本高,產業發展前景受限。


(三)鄉村產業外部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產業鏈發展受限


浙江鄉村產業的企業駐紮地主要分佈在鄉鎮或村莊裡,企業的外部基礎設施簡陋或不夠完善[7]。產業基礎設施所指內容豐富,不僅是指傳統意義上的道路、水電、廠房等設施,還包括通訊、網絡、物流、金融等設施,這也是目前鄉村產業設施中比較欠缺的模塊。在互聯網+時代,增加鄉村通訊設備,推廣網絡覆蓋面,促進網絡提速,增加農村物流設施,發展農村金融信貸網點,是建設鄉村產業不可或缺的環節。


(四)鄉村產業運作模式粗獷,產業創新能力不足


鄉村企業的管理人員多為家庭成員或家族成員,其文化水平、思想觀念和管理經驗停留在以往的經驗之上,缺少先進的創新血液,而高技術、高水平人員因工作環境、工作待遇等原因,又不願留在鄉村產業的企業中,造成鄉村產業管理人員和工人的整體素質不夠高,接受新文化、新技術的能力不夠強,研發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欠缺,管理模式粗獷單一,先進適用技術難以研發與推廣,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不足。


浙江特色小鎮與鄉村產業的協同關係


浙江特色小鎮立足當地特色資源,開闢特色空間,挖掘特色項目,尋找立命之本。浙江特色小鎮的推進與浙江鄉村發展具有共性與相似之處,兩者在規模面積、產業起點、產業發展歷程和發展環境等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之處。本文從浙江特色小鎮的產業基礎、產業優勢、市場運作機制和輻射機制等方面,分析兩者的協同關係。


(一)浙江特色小鎮和鄉村產業都具有規模控制和產業集約式的特點


特色小鎮,為什麼只有浙江能行?

圖1 浙江特色小鎮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圖


浙江特色小鎮規劃面積一般控制在3 km2左右,建設面積一般控制在1 km2左右,卻聚焦了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遊、時尚、金融、高端裝備製造等七大產業,兼顧茶葉、絲綢等歷史經典產業,融合產業、文化、旅遊、社區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浙江鄉村產業駐地鄉鎮村莊,具有簡約和特色的產業基礎,可以借鑑浙江特色小鎮運作模式,結合自身“小經濟”的特點,控制規模發展,全面規劃佈局結構,在尊重舊城區的街道肌理、空間格局、文脈延續的基礎上進行有機更新,打造特色產業,淘汰落後產業,根據擁有的資源要素,合理分配資源,打造高端化、綠色化和集約化的特色產業。


(二)浙江特色小鎮和鄉村產業的產業基礎都是立足自身資源優勢,依靠特色產業與文化進行發展


浙江特色小鎮立足自身資源,依靠特色產業和文化進行發展,深度挖掘地域優勢,利用本地優勢重點發展特色產業和旅遊業的,同時帶動關聯產業發展,拓展原有經營方式的價值鏈條。如武義溫泉小鎮利用自身資源,提出“生態景區全域化”的發展理念,將其優勢最大化,從而塑造出“溫泉名城、養生武義”的品牌形象。鄉村產業也具有區域塊狀經濟特點,挖掘當地自身資源,利用自身優勢,打造的專屬品牌,如浙江海寧許村紡織產業。鄉村產業可以借鑑浙江特色小鎮的做法,分析周邊相關產業特點,拓展原有經營方式的價值鏈條,將相關產業和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進行聚集,形成當地品牌經濟。


(三)浙江特色小鎮已搭建共享資源平臺和資源網絡,鄉村產業可以利用周邊特色小鎮搭建好的基礎設施和資源平臺,延伸產業鏈


浙江特色小鎮在建設與推廣過程中,利用國家政策和當地政府的扶持,已建設配套的產業鏈、物流轉換站、網絡資源平臺和金融諮詢平臺等,這些平臺都是開放和共享的,這些平臺的搭建有助於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的一體化,加快推進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特色小鎮覆蓋的周邊鄉村產業可以利用特色小鎮搭建的基礎資源平臺和基礎設施,大力發展產業鏈中相關或衍生產業,延伸產業鏈。


(四)浙江特色小鎮的成功推行,促進城市資源要素迴流和城鄉資源要素合理配置,為鄉村產業轉型升級創造良好契機


浙江特色小鎮的成功實踐,發揮了新增長極的極化作用,促使資源要素從城市向農村迴流,吸引優秀人才返鄉創業或工作的熱潮,引起金融融資平臺的重視,鄉村發展得到所需資源要素。鄉村產業利用此契機,抓住機會,利用共享資源平臺,調整要素分配傾斜度,吸引優秀人才返回鄉村產業和創新性產業入駐鄉村,形成創新、協調和開放的產業聚集高地,優化與轉型傳統高能耗產業,向創新性高科技產業轉型。


特色小鎮精準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浙江省的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一個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一個區,而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立足自身資源優勢。浙江鄉村產業學習與借鑑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但不能盲目跟風,堅持以特色產業或文化匯聚空間產業鏈,以打通產業鏈,形成產業群落,將產業群落融合打造產業集群高端地,最終實現鄉村產業聚集。


(一)借鑑浙江創建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分析村鎮自身實際和優勢,立足基礎產業,打造特色產業,穩步推進鄉村產業更新改造,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


1. 立身自身資源,特色打造。


浙江特色小鎮創建,依據不同地理環境、人文環境,合理布點,明確重點。借鑑浙江創建特色小鎮做法,依據各地區域特點,合理佈局不同功能,避免同一的資源浪費和村落風格和功能的趨同性,促進生活、生產和產業融合,形成互補之勢,相互牽引,推動旅遊業、服務業和相關產業鏈的蓬勃發展。


2. 調整資源配置,提高效率。


浙江特色小鎮的發展是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在不斷吸引新興事物加入,補充新鮮血液。在鄉村發展中,要依據鄉村現狀和特色,不斷髮展新興產業和吸引創新性產業的入駐,並及時果斷淘汰與轉型高能耗、高汙染的企業,吐故納新,合理調整空間結構、調動閒置資源,重新配置要素資源,充分利用有限資源,提升資源利用率。


特色小鎮,為什麼只有浙江能行?

圖2 借鑑發展模式立足基礎產業


(二)借力浙江特色小鎮產業鏈集聚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通過集聚效應與擴散效應的作用機制,輻射帶動就近村鎮發展和城鄉融合,延伸鄉村“產業鏈”


1. 發展新興產業,擴大產業鏈。


鄉村產業依託特色小鎮為增長極,引領村鎮地域系統要素的整合與經濟發展,促進縣域內部形成城關鎮、特色小鎮、中心鎮、集鎮等多中心極點支撐的空間結構,鄉村依靠特色小鎮的商品流通網絡、信息共享平臺、人才服務渠道,發展新興產業,延伸鄉村“產業鏈”。


2. 確保主導產業,發展衍生產業。


鄉村挖掘自身資源特色優勢,利用特色小鎮搭建的資源共享平臺,尋找特色產業,大力發展主導產業的同時,衍生產業隨著主導產業的外部影響和溢出效應自然而生。主導產業為衍生產業和關聯產業的發展開闢豐富的生態環境,衍生產業反哺主導產業,形成良性閉環。如浙江海寧許村以家紡為主導產業,在發展主導產業的公司,可以協助發展交通旅遊業和服裝產業等關聯或衍生產業,並由這些衍生產業為主導產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特色小鎮,為什麼只有浙江能行?

圖3 借力共享平臺延伸“產業鏈”


(三)發展多功能融合機制,依靠特色小鎮產業集聚力,疏通供應鏈上下流節點,打通“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實現信息、數據共享


1. 產業融合,形成傳統產業、朝陽產業和高端特色產業的聚集。


浙江特色小鎮空間雖小,但是產業聚焦信息經濟、金融、高端設備等。浙江鄉村應立足自身資源,量身打造特色產業同時,通過精準治理和要素資源配置,引入“創新制”“股權激勵制”等創新政策,發展高端產業,然後將供應鏈上下流企業或關聯企業進行疏通,形成供應鏈一體化產業群落,建立制度聯盟,使同行業的工作規範化、制度化和統一化,增強合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降低庫存、運輸成本,降低違約風險,實現信息、數據共享。


2. 要素配置,形成產業鏈、人才鏈、資本鏈和創新鏈的耦合。


特色小鎮將產業、文化、旅遊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疊加,在做強特色產業的基礎上,創新傳承歷史文化或培育形成獨特文化,提升或打造出旅遊功能,完善或營造必需的社區功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要切實推動村鎮各個社會主體多元合作平臺與合作機制的建立與完善,通過要素配置,加快構建共建、共創、共享、共治的特色小鎮治理共同體,並在此基礎上,加快推進與完善鄉村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建設,將產業、文化、人才、資本的重新組合,創造新的機會,激發新的功能。


部分資料來源:馮雨,特色小鎮助力鄉村產業聚集的研究——以浙江為例,生產力研究. 2020年07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