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歌滿城——河池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綜述

山清水秀歌滿城——河池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綜述

宜州下梘河流河寨景區,壯家姑娘唱著山歌迎客來。

這裡是“生態長壽市”,全市百歲老人高達900人,百歲老人佔比10萬分之20.7,遠超百歲老人佔比10萬分之7.5的世界長壽之鄉的標準,2016年成為中國首個地級世界長壽市;

這裡是“三姐文化城”,樸實的河池人民,用清新、剛健、樸素、優美的山歌,傳承“逢山開路 遇水搭橋”的河池精神,唱響“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的時代之音;

這裡“山清水秀生態美”,世界地質奇觀歎為觀止,喀斯特地貌神奇雄美,高山平湖嫵媚秀麗,生態森林壯闊多彩,人文景觀古香古色,民俗風情濃郁醉人,文化旅遊異彩無限;

這裡是廣西三大國際旅遊勝地之一,依託河池“深圳巴馬大健康合作特別試驗區”打造的國際高端康養基地建設如火如荼……

近年來,河池圍繞“文化旅遊興市”戰略,通過強化項目支撐、抓實品牌創建、拓寬融資渠道、推動融合發展等舉措,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旅遊經濟在全市經濟中分量不斷加重,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日益凸顯。

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河池市旅遊接待總人數和旅遊總消費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2.83%和29.56%,接待國內外遊客、旅遊總收入、旅遊固定資產投資三個方面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耀眼的數據背後,折射出的是河池市委、市政府準確把握形勢機遇、堅持“文化旅遊興市”戰略,帶領全市人民加快文化旅遊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為加快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基於廣西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自治區提出“文化旅遊強區”戰略。

2013年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作出“建設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遊區”的決策部署,連續實施兩輪巴馬國旅區基礎設施建設攻堅行動,累計建設項目89個,完成投資29.58億元,夯實了河池文化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的基礎。

2018年9月,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廣東省深圳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決定設立河池深圳巴馬大健康合作特別試驗區,核心區包括巴馬盤陽河流域在內的約52平方公里範圍,聚焦健康旅遊、健康養老、健康醫療醫藥、健康管理產業、健康食品和健康運動等六大產業,將河池打造成國際高端康養基地。

2019年11月,自治區黨委、政府作出紮實開展文化旅遊產業“三地兩帶一中心”建設的決策部署,明確提出“加快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遊勝地升級發展”,給河池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在大好形勢和重大機遇面前,市委、市政府結合河池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實際,提出“文化旅遊興市”戰略,以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遊勝地被列為廣西三大國際旅遊勝地之一的功能定位,以河池“深巴試驗區”建設為帶動,積極向上級爭取政策、項目和資金支持,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採取兩個“三年行動計劃”會戰模式,集中力量加快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遊勝地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逐步解決旅遊區“行、環、遊”發展瓶頸問題。

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劉三姐民族文化旅遊區和百里龍江民族文化生態旅遊帶“一區一帶”建設紮實推進,取得較好成效。隨著新形勢新變化,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一地一區兩帶”戰略新佈局,這是“一區一帶”建設的升級版。“一地”即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遊勝地,“一區”即劉三姐民族風情旅遊區,“兩帶”即百里龍江民族文化生態旅遊帶、紅水河濱水旅遊觀光休閒養生帶。

如今,河池已建成一批上規模、上檔次、有特色、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中高端旅遊精品項目,“一個世界長壽市品牌,一個國際旅遊勝地、一個旅遊區,兩條旅遊發展帶,四大旅遊集散地,一批全域旅遊示範區、特色小鎮和旅遊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框架初現雛形。

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帶動了文旅產業提質升級。巴馬、宜州成功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南丹成功創建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區;巴馬入選全國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縣、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宜州入選全國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區;金城江、羅城、環江、天峨、東蘭、鳳山、都安、大化等8縣(區)列入自治區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縣;“劉三姐歌謠”成功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保護實踐案例。

日益提高的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了河池的形象。“長壽養生”旅遊品牌影響力日益凸顯,環江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鳳山世界地質公園通過四年一評估並授予綠牌,銅鼓文化(河池)生態保護實驗區升格為廣西唯一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國家級“巴馬論壇”永久落戶巴馬,“深巴試驗區”上升為自治區戰略,全市擁有國家地質公園和溼地公園8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9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

據統計,2013年到2019年,全市國家4A級景區從5個增加到20個、星級酒店從47家增加到54家、三星級以上鄉村旅遊區從2家增加到37家、五星級鄉村旅遊區從無增加到5家。2019年,全市接待遊客4505.87萬人次,比2013年1288.75萬人次增長249.63%;旅遊總消費552.89億元,比2013年113.4億元增長387.56%。

伴隨著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河池多彩的民俗文化也從深山走出了國門。毛南族原生態民歌在澳大利亞國際藝術節大放異彩,白褲瑤民俗文化非遺展演隊多次赴法國、意大利等地演出,巴馬百歲老人驚豔“亮相”紐約時代廣場,宜州彩調劇《劉三姐》在中泰建交44週年之際走進泰國……一張張河池文化名片,不斷在國際上嶄露頭角,用民族語言講述河池故事。

文化+旅遊、文旅+扶貧、旅遊+工業、旅遊+農業……在“文化旅遊興市”戰略的推動下,河池的長壽養生文化逐漸為世人所知,山清水秀的金字招牌愈發亮麗,文化旅遊產業正成為推動河池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芳菲盡顯、翹首迎春。 (本報首席記者 黃開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