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房地產是當前最大“灰犀牛”,到房價只漲不跌的時代已經過去

從房地產是當前最大“灰犀牛”,到房價只漲不跌的時代已經過去


對於房地產未來走向,大多數人都是看政策的。


這無可厚非,政策對一個行業的走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房地產這個政策干預較強的行業。


第三季度,房企的“三道紅線”被拋出,市場討論聲音非常熱烈,對於“三道紅線”的歷史影響,萬科鬱亮認為這不亞於2002年的“招拍掛”政策,也就是說“三道紅線”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為啥在三季度討論房地產行業的“去槓桿”問題呢?


時間點非常重要,因為疫情侵擾下的國內經濟已經走出,熱點城市房價期間上漲的還是非常厲害,到了可以出臺政策的時機了。


至於房價能否遏制住,閒閒財經認為,儘管各地出臺一系列政策,但結果彷彿影響不大,最狠的一招 “房產稅”不肯出臺,各種“限購”是很難從根本上遏制住的,你聽說過有什麼商品因為限制購買而價格下跌嗎?


所以說,如果真的想遏制住房價的話,還是有手段的,只是沒有達到“下狠心”的地步。當然了,對市場也有影響,提前“去槓桿”也是化解房地產領域的風險,從這個角度來說,房地產行業高速發展時代已經過去,要不然碧桂園涉足醫療,萬科養豬,恆大造車去了呢?


閒閒財經認為,對房地產行業過去沒有下“狠手”,不是不想控制房價,而是先要化解風險,然後再控制房價


從政策上解讀,我們可以理解到這一層次了。


行業風險得以控制之後,是不是就可以出重拳了呢?


我們要不斷解讀政策,或許能一窺端倪。


從房地產是當前最大“灰犀牛”,到房價只漲不跌的時代已經過去


近期房地產行業相關重磅聲音接二連三,閒閒財經認為,很可能有進一步動作。


首先,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指出,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要堅持抑制房地產泡沫。


咱家認為,這是近年來談到房地產風險的最強聲音。


其意義非常重大,不僅僅認為房地產有“泡沫”,並且認為這已經對金融市場造成了“灰犀牛”,會不會要進而繼續採取動作呢?


2015年,我國首提“金融去槓桿”,最近幾年可以說是卓有成效,如P2P領域在今年11月份徹底出清,這種決心和魄力,恐怕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預期,曾幾何時,P2P在國內何其輝煌?


從這種角度來思考,房地產領域的去槓桿,也屬於金融去槓桿的範疇,這才是去槓桿的深水區!


其次,中國社會科學院提出,房價只漲不跌的時代已經過去!


這與“灰犀牛”的提法,簡直是2020年中國房地產業振聾發聵的兩大聲音,對於關注房地產的朋友,不得不認真揣摩了!


社科院在《中國住房大數據分析報告(2020)---城市房價預警與房企品牌價值測度》中認為:因城施策政策背景下,各城市房地產市場差異化將成為常態。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加速了房地產市場大分化時代來臨。


房價只漲不跌的時代已經過去。局部房價下跌監測預警,將成為市場監測的重要方面

。”


也就是說,這與銀保監會主席的提法,不謀而合!


但另外一個棘手的問題來了,一邊要去槓桿,另一邊還要防止房價下跌幅度過大。


所以,閒閒財經認為,中國在率先走出疫情,經濟率先復甦的情況下,我們沒有“腦子一熱,不顧一切”,反而提出了控制房地產金融風險,主動去槓桿,真是國家之幸事。


可能很多朋友仍然不理解,國內房地產狂奔了這麼多年,為啥2020年我們突然話鋒一轉,自上而下,喊出了這麼多令人敬畏的口號呢?


閒閒財經認為,這並非空穴來風。


從房地產是當前最大“灰犀牛”,到房價只漲不跌的時代已經過去


真正的問題是啥?


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不再了!


我們曾經引以為傲的人口問題,正悄然發生著重大變化。


民政部部長日前表示,受多方面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


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到底是因為啥?


閒閒財經曾經也給出過一個論斷,高房價推動下,這幾乎就是必然產物,日本就是先例,也就是說,中國正邁向老齡化,已經不可逆轉了。


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1465萬,出生率為千分之10.48,這是2000年以來的最低值。


長期來看,決定房價上漲的最根本原因,當然是人口因素,人口發展進入轉折期,那房地產恐怕也面臨重大轉折點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影響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是人口問題,中國金融領域最大的風險當然是房地產金融風險


至於國內的房價未來走向,其實中國社會科學院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各城市差異可能非常大。


閒閒財經觀察,未來熱點城市可能也並非我們預期那樣堅挺,隨著互聯網技術、5G應用的全面鋪開,居家辦公可能變得越來越普遍,那聚集性大都市模式也會受到衝擊,這是人類歷史上不曾遇到過的,這種影響,到底會不會影響房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